2歲寶寶說話晚,不是智力聽力問題,這5種情況家長可以學習借鑑

寶寶快兩歲了會說的詞語還不是很多,同齡的孩子已能蹦出一連串的話語了,有些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這樣簡單的詞組都說不清。寶寶說話晚,寶爸寶媽都很著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10-15個月之間就會開始說話,到2歲多就可以和爸爸媽媽簡單的交流了。如果寶寶沒有生理原因,語言發展仍然緩慢,父母就該考慮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下面一起來看一看你家寶寶屬於哪種情況吧?

2歲寶寶說話晚,不是智力聽力問題,這5種情況家長可以學習借鑑

1、寶寶會說的詞語不多,吐字不清楚,有時候和他說話,就好像沒聽見似的。孩子學說話,首先要聽得懂別人的話。如果孩子存在聽力受損會影響他的語言!而很多時候,孩子的聽力有可能受損也不會很嚴重,我們的寶寶在出生的時候都會進行聽力篩查。可能有時候只是對某一頻段的聲音聽不到,家長不容易發現。一旦要是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過於遲緩,一定要及時就醫,找對病根,並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在治療期間,家長最好面對面地跟孩子說話,而且發音一定要清楚。

2、寶寶的聽力沒有任何問題,智力發育也很正常,我們和他說的話他都懂,可他就是不願開口說。很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孩子做比較,如果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寶寶說話不如別的小朋友清楚流利,甚至嘲笑寶寶讀音不準確,雖然孩子小但也會刺傷他的自尊心,讓寶寶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

2歲寶寶說話晚,不是智力聽力問題,這5種情況家長可以學習借鑑

3、有時寶寶懶於說話是因為很多勤快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寶寶失去了學說話的動力。如孩子想喝水或想吃東西,剛想張嘴提出要求,這時的爸爸媽媽就已經把水杯或好吃的東西遞了過去。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惰性心理,不願再張嘴說話,而是通過手勢和顏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4、現在很多家庭里語言環境非常複雜,如孩子爺爺奶奶說地方話,而爸爸媽媽說普通話。讓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寶寶一時之間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說話,讓寶寶無從開口,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5、家裡缺乏語言的交流讓孩子沒有學說話的語境。現在大多數家庭裡都是老人帶孩子,而老人本來就話少喜靜,如果父母下班後再各自玩著自己的手機,也不和孩子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那麼孩子就會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所以要和寶寶多說話、多交流。每天都要拿出大量時間和寶寶說話,哪怕是你在說,他在聽,也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2歲寶寶說話晚,不是智力聽力問題,這5種情況家長可以學習借鑑

不過,寶寶有時說話晚家長也不用太著急,有的寶寶就是說話晚,但是他們的智力聽力都沒問題的。有時就是懶於說話,我們說的什麼他都懂。我家寶寶說話就有點晚,平時我們和他交流的也很多,比如你和他說喝水,他知道去喝水;你讓他幫忙拿點紙,他也知道紙在哪裡拿給你;你說地面髒了,他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拿著笤帚掃掃。基本上你和他說的話,他都能理解,就是不怎麼開口說話。不過現在寶寶快要2歲了,已經能和我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小嘴巴一天到晚的和你說。所以家長們平時有時間多和孩子交流,多多陪伴孩子,讓我們的寶寶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