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何就是不用海瑞?

毛佳健


海瑞當年扛著棺材向嘉靖上書《治安疏》惹毛了皇帝,被抓捕關押判了死刑,還是首輔徐階先後看機會勸誡嘉靖不要加害海瑞。穆宗繼位後,海瑞得以平反,升任大理寺右寺丞,其中都有首輔徐階從中斡旋的功勞。



但在隆慶年間,海瑞任應天巡撫,發現當地豪強土地兼併嚴重,就逼令侵奪民田的官紳之家退田。而任區內佔地最大的土豪恰巧就是退休的首輔徐階,海瑞絲毫沒有照顧情面,一視同仁責成徐階退田半數以上。

徐階是張居正的老前輩,張居正在內閣還是小字輩的時候,這些事情他都看在眼裡。張居正的前任高拱也不待見海瑞,海瑞在官場被彈劾離開應天府巡撫職位時,還在背後踹了海瑞一腳,撤了他的官。海瑞面對報復無可奈何,就此告病還鄉。


張居正和前輩們頃扎是為了權力,但他們的遭遇和做派,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張居正是權臣但也絕對不是清官,即使朝中有人多次替海瑞復出吶喊,他也充耳不聞,不予理睬。道理很簡單,張居正不僅僅經常河邊走,從頭到尾也溼透了鞋,誰願意再起用一個刺頭時不時地來彈劾一下自己呢。

把海瑞放外做官那更不可以,張居正的新政和他的“一條鞭法”都要得到廣大士紳官僚的支持。海瑞在應天府,知蘇州府的時候富人鄉紳唯恐避之不及,官僚們消極怠工,富戶們惹不起總躲得起遷移別處。


這樣會造成當地經濟不活躍,按現在的話講就是GDP會嚴重縮水。海瑞個人是實現了道德名望,但再怎樣風生水起,別忘了穩定壓倒一切。海瑞偏袒的農民和窮人只是當時社會階層的一部分,保持社會各方利益維持財賦稅收,才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務。

如果重用海瑞,他在官場惹下的麻煩,甚至影響地方賦稅,鬧到最後非但不利於張居正的新政,還會讓反對新政的人找到藉口。張居正一想到讓海瑞任職會帶來的後果,那頭就搖地像撥浪鼓似的。


給海瑞一個不管事的官,會引起清流們詆譭自己,給海瑞一個有實權的官,又可能壞了自己下的一盤棋,與其兩難,索性把海瑞高高地擱在那裡,儘管讓人膜拜好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不邀自來,筆記裡的大宋為您解答。

先說結論:

並不是張居正不用海瑞,而是整個官場沒人願意真正用海瑞。

間或啟用他,也不過是工具或擺設而已。

具體到張居正來說,就兩個理由:

1、不敢用

2、不願意用。

具體來說說:

一、先說為什麼不敢用。
列幾條記載:

1、隆慶元年,徐階為齊康所劾,瑞言:“階事先帝,無能救於神仙土木之誤,畏威保位,誠亦有之。然自執政以來,憂勤國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鷹犬,搏噬善類,其罪又浮於高拱。”人韙其言。

2、穆宗立,歷兩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素疾大戶兼併,力摧豪強,貧民田入於富室者,率奪還之。

3、《五茸志逸》:“(海)忠介深德華亭(徐階),後開府江南,為華亭處分田宅,實君子愛人以德也。第奉行稍過,遂致華亭不堪。四郡士夫鹹為華亭解紛,謂忠介曰:‘聖人不為已甚。’忠介曰:‘諸公亦知海瑞非聖人耶!’縉紳悉股慄而退。”

為什麼列這三條記載?

簡單說一下:

1、在海瑞上《治安疏》下獄後,徐階曾積極營救他。在海瑞出獄後,提攜為大理寺右丞。齊康彈劾徐階。海瑞彈劾高拱、齊康,最終高拱致仕。

2、隆慶三年,海瑞任應天巡撫,開展退田。徐階弟弟被捕,被迫退田。

3、時間點:隆慶二年七月,徐階致仕

隆慶三年十二月,高拱起復

隆慶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海瑞被罷官

上面的記載可以清晰的看出,海瑞先是彈劾高拱導致其下臺,之後又逼迫徐階退田,在高拱起復後,被罷官。

徐階與高拱是政敵,而高拱是隆慶皇帝的老師,所以合理推測,此次海瑞被任命為應天巡撫,不過是隆慶皇帝為了迎回自己老師並打擊徐階而做的安排。海瑞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已,所以在高拱起復後,他隨即被罷官。

回頭看海瑞的任職履歷,嘉靖四十五年為止,他不過是個六品小官。所謂的重用,也是從隆慶三年開始,不過短短一年而已。

而到萬曆十三年,萬曆啟用海瑞後,遭到幾乎所有人的反對,而海瑞也不過在南京都察院做了兩年的牌坊而已。

這裡其實反映了三個問題:

1、海瑞的道德感過強,這讓他與官場風氣格格不入,除了王用汲等極個別人,他幾乎沒有朋友。在朋黨盛行的明朝,這樣特立獨行的人,是很難立足的。如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裡的所說:

海瑞從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糾紛。他的信條和個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遺棄。這就是說,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至為微薄。他可以和舞臺上的英雄人物一樣,在情緒上激動大多數的觀眾;但是,當人們評論他的政治措施,卻不僅會意見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極大。在各種爭執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個共通的結論,就是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們辦事的準則。海瑞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並且執法不阿,但是作為一個在聖經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他在著作中表示,人類的日常行為乃至一舉一動,都可以根據直覺歸納於善、惡兩個道德範疇之內。....法律的解釋和執行離不開傳統的倫理,組織上也沒有對付複雜的因素和多元關係的能力。其結果是,以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

2、在海瑞入獄後,徐階積極營救過他。之後海瑞逼迫徐階退田,雖則出於公心,但仍然違背了當時的官場規則,不遵守的規則的人,無法被官場接納。而張居正本身也是規則內的人,他是要做規則的制定者,自然不可能去破壞這個規則。

3、海瑞被隆慶皇帝利用來打擊徐階,加上海瑞有清官名聲加持,這種人一旦被政敵利用,威力無疑是強大的。張居正需要對局勢的全盤把控,這樣一個不能完全為己所用的人,他是不敢輕易啟用的。

以上是不敢用。

二,不願意用。

隆慶六年,張居正開始掌權,海瑞曾給張居正寫過信,委婉表達了自己想要為國效力的意思。而張居正則回覆說:“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僕謬忝鈞軸,得參與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催浮淫之議,有深愧焉。”

三尺之法是什麼?其實就是海瑞所執著的洪武年間的那套嚴苛的制度。海瑞對洪武年間法度的執著不去評價,關鍵是,張居正是致力於改革的,一個致力於改革的人,怎麼可能認可膠柱鼓瑟的那一套?雖然張海二人都痛恨貪官汙吏(張居正自己那點事就先放開),反對土地兼併,但在策略上,兩人幾乎是南轅北轍,理念無法認同,任命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總結一下就是以上兩點,一是海瑞本人作為政治上的不安定分子,容易被人當槍使的性格讓張居正很不安,二是因為治國方略實在是不相同不融洽,所以張居正終生不用海瑞。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拍磚啊。感謝!


筆記裡的歷史


海瑞,我稱他為固執第一人,真的,為什麼我會這樣說,我現在還記得他做的一件事,他一個女兒因為餓,所以接受了一個小男孩的餅,這個事情被海瑞知道了,覺得男女授受不清,最後女兒被活活餓死,大概就是這樣的,可能敘訴有些不一致,但是結果一樣,對於這樣一個固執的人,我們還能說什麼?清官令人敬,更令人畏,不要說以前,就是現在,誰敢用這樣一個不懂變通的人?

張居正,改革者,改革就是打破舊制尋求新的方法,這樣的時候,能用海瑞嗎?

就是論事,如果我是張居正,我也不敢用海瑞,我改革需要的是懂變通的人,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人,抱著古制直到墳墓的人。

像我們普通民眾需要的能真正為我們辦事的官員,不管是清官還是貪官!


揚眉的南石


很簡單,聽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以及“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就會知道,海瑞可以比做清澈的湖水,太過正值和正義,他心中所想和所做與當時官場是格格不入的。人聚集在一起都是因為你身上有我所吸引的點,或者我們相似的點,又或者有共同的追求。

官員們和海瑞在一起有利可圖嗎?雖然他們都在心底暗暗佩服,但是人都是自私的,誰不想好官俸祿。

張居正就是那半清的水池,泥沙和碎石水草往往都有,只要你不故意攪和,大家都還過得去。這個大家就指同朝做官的官員。張居正雖位極人臣,可是辦事還是要靠大家,只要你有本事,做的不太過分,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都可以各取所需。

這區別就出來了,有本事想升官,請問你會找誰?


小彭說說那些年


那個說張居正是明亡罪魁禍首的,你到底是無知呢,還是故意胡說八道啊?

張居正一書一開始就說了官分三種,汙吏、清流、循使!在國家安定,四海昇平的時候,清流自然是可以的。這分別代表三種官員,貪官汙吏這個大家都好理解就不說了。

清流呢?其實就是嚴格的遵守社會認可的道德標準和法律規定,不妥協、不變通。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如果他認為是錯的,親爹、親兒子也不會放過⋯⋯如果他認為是對的,那就是犧牲再大的代價,再多的生命也會堅持!大家是不是認為這種人是大清官、大好人啊?其實錯了!他憑什麼可以確定自己一定就是對的呢?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可能被矇蔽。永不犯錯,孔聖人商不敢如此自吹⋯⋯第二個問題才是關鍵,其實這幾個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黑與白!要達成一件大事情需要無數人的努力!比如擴建學校,好事!財政領導,教育領導,學校班子!每個人都不同的思路,甚至不同的利益訴求!讓清流上,那基本就別想做好!每個清流的想法不一樣,不妥協能做好?

循使 其實是介於汙吏和清流之間的。懂得妥協,容得下沙子⋯⋯但是自身又有一定的操守和底線。只要能達到預定目標,某些不那麼合法的事情也能默許、接受、甚至參與。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說是壞人。但是最終他們能夠成事,讓整個團隊,甚至整個國家都受益!

張居正貴為首府,依然與大太監馮寶保持良好的關係,馮寶是肯定有貪墨的,但他重來就不干預。從官員發不起工資到官員工資足額,還國庫充裕,他用了十年時間。而這些錢基本是來至中上層士紳階層的。窮苦老百姓基本沒有受到衝擊。當然這肯定得罪權利階層,得罪讀書階層!但確實是有利於明朝,有利於萬曆那個250的。最後下手迫害張居正後人和政策的也是萬曆。

要張居正用海瑞不可能,張居正又不2⋯⋯海瑞作基礎官員還差不多⋯⋯


孤單的丟丟


首先說二人的關係,海瑞為官上本身就與張居正的的執政理念不同,而且海瑞為人又過於耿直,在官場上的這種人很容易被人利用,為謀權者作為互相打擊的利器,並且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耿直討人嫌,並且一直以來需要有人剛直不阿,也需要有人阿諛奉承,一般中層以下大多都需要踏實肯幹的人,而奉承的人往往居高位,但是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這種人懂得捋順關係,知道收買人心,利用權謀,綜上來講海瑞不可能得以重用。


夢嶼畫藝


海瑞清廉,為人剛正,而張居正是個能吏,背地裡生活奢侈,他們的政治主張不同,張居正怕海瑞破壞他推行的改革。海瑞向嘉靖上《治安疏》,名滿天下,張居正忌憚他的聲譽。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他不怕得罪退休的宰相徐價,勒令徐價退還侵佔的民田,這讓張居正忌憚他。


跪射俑


海瑞性格太執拗了,官場上是不喜歡這樣人的!


哈爾濱郭長武


千古大貪官能(敢)用萬古大清官?張居正,明亡的罪魁禍首。一條鞭法竭民之財以供朝廷。


Oys3162


看《明朝那些事》說的很明白,張居正也改革,但是他要的是循吏,而不是廉吏。說白了你能把事辦成這樣,不要太不入流,把人都得罪完了,後來也證明了這一點,海瑞在《天下第一罵》中,說,滿朝皆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