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老大,一直坚持抗清,却被文人称为大奸臣!

在明朝历史上,锦衣卫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最早诞生于朱元璋时期。跟宦官不同,锦衣卫都是正常的成年男子。最开始的时候,锦衣卫只是皇帝的仪仗队和侍卫。

到了后来,朱元璋才逐渐赋予他们巡查捉拿犯人的权力。不过,朱元璋后来曾废除过锦衣卫,把巡查捉拿犯人的权力,重新交还给刑部掌管。但朱棣继位后,又重新恢复了锦衣卫。自此以后,直到明朝灭亡,锦衣卫一直存在。

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老大,一直坚持抗清,却被文人称为大奸臣!


在锦衣卫内部,品级分化十分严格。作为锦衣卫最高首领被称为指挥使,只有一名。在明朝历史中,锦衣卫指挥使属于正三品,品级算是很高了。再加上锦衣卫有捉拿官员的职权,所以,在平时,大臣对锦衣卫都非常尊重。在这些锦衣卫指挥使中,也是有好有坏,有忠有恶。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明朝最后一任指挥使——马吉翔。


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老大,一直坚持抗清,却被文人称为大奸臣!


马吉翔是北京人,世袭锦衣卫。1646年11月,永历帝在广东即位之后,马吉翔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成了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老大。从此,马吉翔就一直是南明的特务头目,直到1661年8月12日的咒水之难发生!所谓咒水之难,缅人杀死南明除了永历之外所有人,然后将永历送给了吴三桂!

马吉翔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明朝已经陷入快要亡国的境地。崇祯皇帝早已自缢煤山,在南京建立的南明小朝廷也被清兵攻破,南明在福建重新建都称帝,继续抵抗清朝南下。当时马吉翔原本从广州押解军饷到福州给皇帝。因为自称世代都是锦衣卫,所以被留下来,担任锦衣卫的职位。

南明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有人愿意投靠,自然还是好事。不过,马吉翔却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他只会把其他将士的军功记载自己头上,从而换取升迁的机会。这样一个人,就是一颗老鼠屎,早晚坏了一锅粥。南明在福州并没有支撑太久,便再次迁都,在广州重新立足。

在史书上,马吉翔名声奇臭无比!温睿临的《南疆逸史》将他和杨龙友、马士英、阮大铖、刘承胤共入“奸佞传”!所谓温睿临,浙江乌程人,温体仁的族孙,《明史》的编撰者之一!

还有人说: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明史》谓马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清朝文人把马吉翔和马士英相提并论,可见马吉翔的恶行。

关于马吉翔,史书上几乎这么描述,(1)之所以有名,一非文韬,二非武略,而是因为“拍马有术”,(2)贪得无厌,夺手下的功劳,贪各种钱财,(3)胆小怕事,一路带永历不停的逃跑。总之,这是一个恶到极点的奸臣!

在当时南方,有能力,并愿意拥护南明的,也只剩下在云贵地区的孙可望。孙可望原本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战败后,孙可望带领残余的军队逃到了贵州,在得到黔国公沐天波支持后(沐家长期镇守云南),逐渐在云贵地区扎稳脚跟。

而马吉翔此时看到南明衰弱,孙可望势力庞大,甚至想劝孙可望称帝。为此,他还杀了不少南明不少大臣。这造成了南明进一步实力的衰弱。

明朝最后一任锦衣卫老大,一直坚持抗清,却被文人称为大奸臣!


到后来孙可望投降,南明末代皇帝被迫从云南迁往缅甸时,情况十分悲惨。此时一帮南明君臣,往往连饭都吃不饱了。皇帝甚至摔了金印玺分给大臣。而南明剩下的这些残兵败将,到了缅甸后,愈加跟土匪没有区别。掠夺民女,皇帝也不被放在眼里。一开始时,缅甸还多少愿意为他们提供些粮食。

到了后来,不仅断了补给,还把他们诱骗囚禁起来,马吉翔跟沐天波等一帮大臣都被杀了。至于南明的末代永历皇帝,也被囚禁起来,送往清军,不久后遇难。晚明凄惨如此,令人悲痛。

本文章谍魂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谍”虽然隐藏着自己的名字,但依然“魂”系国家。虽然涅槃重生,但我们从未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