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食療"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美國醫學博士雷·D·斯全德因為妻子患了嚴重的肌肉纖維痛,醫學上無很好的治療方法,雷博士從營養學入手,為妻子尋找解決方案。最後寫出一本書《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作為一個醫生,聽到這話我是有點不舒服的,不過不得不承認,他講的有道理),在他的書中,詳細描述了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風溼病等與營養的密切關係,並認為很多疾病都需要合理的營養補充。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他認為:醫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但是他們並不瞭解如何使用對健康最有力的工具——營養和心理保健,這方面他們是無知的。經常看到網友在食療的文章評論:"食療?那都是騙人的!聽醫生的,好好吃藥。"這話看怎麼講,如果把食療看作認真吃飯之道,看作營養治療,那就與騙人無關。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糖尿病管理中"食療"佔了很大的比重:飲食管理是糖尿病"五駕馬車"中的第一駕,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意義不言而喻。糖尿病人總覺得控制飲食委屈得很,其實需要學會吃飯的是所有人,包括小孩兒、老人、上班族。這些年來科學家越來越重視吃飯對健康的影響了。

關於糖尿病食療的常見誤區有哪些呢?太多了,篇幅關係,只講3個。

誤區一:食療無用

如果把降糖藥、胰島素比作雷霆、閃電,作用立竿見影。食療就好像春雨、朝露,它的作用細水長流,是對整體身體機能的改善。但不能因為作用緩和就說它沒有作用,這是常見的錯誤認知。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協和醫科大學向紅丁教授於1995年在北京市衛生局"健康快車"活動中首次提出了治療糖尿病"五駕馬車":飲食、運動、藥物、教育、和監測,這五匹馬以食療為首共拉一個車,一個也不能少。食療對於糖友、慢性病患者究竟有沒有用?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是很肯定了。

2018年7月,在由中國健康促進會血糖精準管理公益行動中,中山大學翁建平教授強調: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病,需要"三分治、七分管",方可得到有效防控,僅靠不斷強化藥物治療已經不是優先策略[1]。

誤區二:靠單一飲食控糖

這種誤區與前一誤區正好相反,過度地誇大了食療,寄希望於單一飲食控糖,也是不可取的。比如臨床上曾經碰到一個阿姨連續幾年只把南瓜當主食;也有人聽專家說葛根粉有助於控制血糖,就連降糖藥都不吃了只吃葛根粉。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臨床經驗告訴我們,依靠單一飲食控糖,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治療目的,反而容易造成貽誤治療時機、引起併發症、導致營養不良等諸多危害[2]。

誤區三:照搬食物升糖指數

你可能經常瞅見GI這個字母縮寫。對,就是它,食物升糖指數(又叫血糖指數)。食物GI為你提供了一種工具,來區分轉化較慢的"好碳水化合物"和轉化較快的"壞碳水化合物",利用這個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導飲食,幫助血糖保持穩定。

糖友積極地運用食物GI表,這是很棒的,不過升糖指數要靈活運用,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畢竟升糖指數也受你搭配食物的影響,所以積極測血糖,摸索經驗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一種食物的GI值低,並不代表它就一定是健康的。舉個例子,薯片的GI值比燕麥片低,但燕麥片明顯比薯片更健康。

食療騙人?美國醫生認為: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都需要

《宋史·岳飛傳》曾經這樣評論兵法,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說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思考和判斷。糖尿病管理何嘗不是一場"保衛戰"?而運用食療方法,也像是古代大將排兵佈陣一般,"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一心",我想應該是一顆科學的心、求是的心、不急不躁修行的心。

參考文獻:

[1] 劉志學. 血糖精準管理需"五架馬車"綜合防控才能奏效——訪中山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所長翁建平教授[J]. 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7):1-3.

[2] 範志紅. 真懂血糖指數GI?這七道題能否答對?[J]. 健康大視野,2017(17):96-99.

點擊右上角關注糖醫生並私信控糖教練-馮方方(威信:tys2807)即可免費領取電子版《中國糖尿病營養治療指南》

親愛的糖友,如果你有關於你跟糖尿病的不平凡的故事,對寫作有興趣,歡迎給我們投稿,稿件使用後付稿費100-300元不等,投稿請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公眾號:糖醫生健康管理(Diabetes_doctor),獲取更多可靠、實用的糖尿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