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双尾虫

谈谈双尾虫

图1. 一些双尾虫

双尾虫(diplura)又叫铗尾虫。在英文中,双尾虫也被叫做“two-pronged bristletails”,汉语大意为“两叉须尾(虫)”。它们是双尾目(Diplura)的虫子。Diplura源自希腊语的“diplo “(“two”,“二“或“双”的意思),“uros” (“tail”即“尾”的意思),汉译为双尾目。传统上,人们把双尾目分在昆虫纲中,即广义的昆虫纲也包括双尾目。但现在,双尾目的分类有了新的变化。在最新的分类中,六足亚门包括4个类群:①原尾目;②双尾目;③弹尾目;④昆虫纲。下面是关于双尾目的最新科学分类:

】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Hexapoda)

】内口纲(Entognatha)

】双尾目(Diplura)

双尾目下的主要科有:

①双尾科(Campodeidae)

②原双尾科(Procampodeidae)

③原铗尾科(Projapygidae)

④后铗尾科(Anajapygidae)

⑤铗尾科(Japygidae)

⑥异铗尾科(Heterojapygidae)

⑦丁铗尾科Dinjapygidae

⑧伊瓦铗尾科(Evalljapygidae)

⑨副铗尾科(Parajapygidae)

⑩八斑双尾科(Octostigmatidae)

双尾虫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可追溯到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Carboniferous)。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并描述的双尾虫大约有800来种。其中在中国报道了50来种,北美地区有70多种,英国有12种,澳大利亚报道了2种。

谈谈双尾虫

图2. 双尾虫Campodea staphylinus

谈谈双尾虫

图3. 双尾科的双尾虫(Campodea ,Campodeidae)和铗尾科的铗尾虫(Japyx,Japygidae)。

双尾虫体形为长条形,体长约2~5mm。在铗尾科中,大的铗尾虫(Japyx)可长达50mm。双尾虫也没有复眼。因为缺少色素,双尾虫的体色多为白色或浅黄色。但有些种类的尾须色稍深。大多数双尾虫的触角有10节以上,呈念珠状并直举于前上方。腹部有11节,在第11节末端有2条尾须,它们因此而得名叫

双尾虫。尾须长的如丝状以“八”字形向后方伸出,短的如钳状形似蠼螋【读作qúsōu】,故名叫铗尾虫。人们常常会把双尾目的铗尾虫与革翅目(Dermaptera)的蠼螋(earwigs)相混淆。铗尾虫体软色浅,因为无色素沉着(unpigmented);蠼螋体硬色深。双尾虫在受到外来袭击或遭遇其他险境,必要时可自行切断其尾须,这就是它的自切行为(autotomy)。很多动物都具有自切行为。在所有陆生节肢动物中,唯有双尾虫在其附肢自切后,只要经过几次的蜕皮生长,断去的附肢又可以再生(regeneration)。关于双尾虫的附肢自切后再生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双尾虫的寿命估计可长达一年。在其一生中,可蜕皮30多次。在双尾虫的腹部,长有些可外翻的囊泡(eversible vesicles)。这些囊泡可从体外环境中吸收水分,有助于维持其身体的水分平衡。

谈谈双尾虫

图4. 双尾虫(示其腹部的可外翻的囊泡)

双尾虫喜欢栖居在潮湿的土壤中或枯枝落下下。由于它们体形小,加之又在地下生活,所以很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它们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biting mouthparts),通常可取食一些活的小猎物或死的有机物。铗尾虫科( Japygidae)的种类主要是捕食性的。它们可以用其钳状的尾铗来捕获一些弹尾虫、等足类和和多足类动物以及昆虫幼虫,甚至也可捕食其他双尾虫。双尾科(Campodeidae)的种类多取食些土壤真菌、螨虫、弹尾虫或其他一些小型土壤无脊椎动物,也会取食有机物残渣。而那些尾须为长丝状的双尾虫,多为植食性的(herbivorous)。

双尾虫是外部受精(external fertilisation)的,雄虫在一周内可产下多达200个精包( spermatophores),精包通过一个短柄立于地面,精包的活性可保持2天左右。雌虫用其生殖孔来采收这些精包,之后在地面坑穴中产卵。卵孵化后的若虫无变态生长,若虫除体形较小、刚毛数数较少、生殖器没有发育形成等之外,其形态与成虫十分相似。

关于六足亚门中4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最激烈的争论之一是内口纲的3个目是不是单系的。根据化石昆虫的研究显示,虽然双尾虫的化石很少,但它们早在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之上。

Testajapyx是最早的双尾目的一个属, 其中包括托马斯铗尾虫(Testajapyx thomasi)。这些铗尾虫具有复眼和口器,比起现代的双尾虫来,它们更像是真正的昆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