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爸爸,您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爸爸,您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少年說》種,一女孩含淚“控訴”爸爸不信任自己的話,讓人淚目。

她寫作業時,用手機查單詞,爸爸到看後,無論她怎樣解釋,都會認為她是在玩手機;每次和妹妹發生爭執,爸爸聽完妹妹的告狀,都會二話不說過來就教訓她。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來自最親的人的不信任,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怎樣的傷心與絕望?父母長期的不信任,孩子感覺到的是不被尊重。長此以往,親子關係日益疏離,心漸行漸遠。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關於“對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一旦孩子心裡有了:“我說什麼,父母都不相信,那我以後不要和父母說了。”的想法後,親子關係就很危險了。

所以,想要和孩子走得近,父母要先學會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做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才能把父母當做最值得信任的人。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更自信

我的一個朋友曾說:當父母最難的事之一,就是信任孩子。

兒子要自己穿衣服,她說:“不行,你不會穿!”

兒子要自己拿筷子,她說:“不行,你不會用!”

兒子要自己動手拼樂高,她說:“不行,這太複雜了,讓媽媽來!”

直到有一天,鄰居孩子邀請兒子一起玩溜溜球,小傢伙連忙搖頭說:“我不行,讓媽媽來!”

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自此,她開始慢慢學著剋制自己想要幫助孩子的心情,懂得退在一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看著孩子疑惑、嘗試、失敗,在自己解決問題,她不再插手,而是鼓勵孩子:媽媽相信你能行。

後來,她驚奇地發現,兒子的小宇宙爆發了:學會了疊被子、穿衣、用筷子等生活技能;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不再自我否定,而是積極參與;還參與了班裡的繞口令比賽,得了獎。

原來把“你不行”換成“你能行”,可以有這麼多意外驚喜。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內驅力,你給孩子一份信任,孩子會還你無數驚喜。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更獨立

海清曾在微博裡說:自己為蛋妞忙了一天,晚上回家,沒成想兒子居然帶著傷作業,堅持完成了兩幅書法創作。看著這個萬事不操心的小孩,海清忍不住問:這個娃娃是啥變的?

從4歲開始,蛋妞學著自己收拾碗筷;出去玩,自己揹包,自己的東西自己拿;甚至,外出時,蛋妞要負責確認機場的方向的重任,而海清十分信任地跟著他走。

海清不但給蛋妞創造了勞動的機會,還鍛鍊了動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了他獨立意識。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看似輕鬆的放手,實則是一個母親願意相信兒子自己能夠做好。愛是給孩子自由,培養其獨立性,基礎和前提是信任孩子。

被信任滋養的孩子,才能滋生自覺的沃土,能夠在自由狀態下主宰自己的人生,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更有勇氣

“媽媽,謝謝你信任我!”這是當年小雅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小雅因為成績不好,初中升高中的時候,爸爸就堅持讓她讀中專,爺爺奶奶則認為女孩子讀書沒有用,該輟學出去打工。

是媽媽頂著壓力,說服家裡人,幫她爭取到了上高中的機會。

“媽媽相信你能考上大學!”簡單一句話,給她小雅無窮的力量和鼓勵,支撐著她一路披荊斬棘,後來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一旦信任了孩子,養育可能會變成很簡單的事情。

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排第一的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有父母的信任作為基石,孩子會直面小小的挫折和錯誤,可以毫無顧慮地不斷試錯、緩慢成長,最終長成自己最好的樣子。

來自父母的信任,是一種帶著智慧的愛。被信任的孩子才會成長,才會懂得去愛。

如果可以,請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信任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因為每個生命,都值得我們用信任去澆灌。

我是80後寶媽,讓我們一起精緻育兒吧!喜歡的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