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口.西口古道立石

中国的城市,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军事的需要而设置的。以雁门关外大同地区,朔平府所在地右玉而论,孤悬西北的杀虎口,本无“经济腾飞”的条件,然而,其“扼三关而控五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地位,直到京包铁路开通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原和蒙古高原的交通枢纽,以致使这个边远小镇名噪一时,获得“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之称谓,一个边远小镇居然和一个北方名镇相提并论。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口

明万历二年(1575年),杀虎口堡进行了扩建,堡墙通体包砖,新旧两堡连为一体,互为犄角,这种形式的城建,极为少见,纯粹是为了军事需要而置。北面通往关外有栅子门,紧连长城的城头堡,栅子门白天开放,夜间宵禁,成为内地通往关外的咽喉要地。清代,朔平府治所设在右玉,然而,人们都知道有杀虎口而不知有朔平府府。明清两代五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内地与塞外的交易中心。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口.康熙西征铜像

清初,这里仅大小客店就不下二十几处。商旅云集、店铺林立、钱庄当铺、酒楼饭馆、字号摊点鳞次栉比,金银、木器、酒醋、米面作坊、一应具有。从杀虎口到右玉城,二十多里几乎连成一片,就局部而言,这是它的全盛时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从清朝顺治年间起,在这里设置了杀虎口监督署。这是个专门收西北口子税的机构。直到民国元年,甘鹏云出任杀虎口监督七个月中,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两,所以杀虎口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堡

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复兴,使这里人口猛增,清朝中期,杀虎口常住人口达五千户,人口突破五万,是现在右玉县全县人口的一半。清末,随着战乱频繁,关隘失修,经济每况愈下,人口锐减。仅呼和浩特市右玉去的移民就达八万口,大多数都是杀虎口人。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堡

杀虎口以“塞北美关”驰名饮誉,节日习俗也一直保留了独特的风情。最盛大的要数“黄绿会”了。“黄绿会”每年在农历七月二十日左右举行。届时,各庙会都有筹集资金请戏班子唱戏助乐。此时,正值暖风熏人,瓜果上市的季节,商业贸易异常活跃。上市的瓜果之类必须是黄瓤或者绿皮,戏班子演出带黄字的戏,如《黄鹤楼》、《黄金台》、《黄艳秋》等。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口长城

评书艺人讲故事也要带“黄”字,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上穷壁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等等。“黄绿会”会首要穿黄衣服,各个字都要披黄吃素。“黄绿会”六至十天,在此期间,凡是路过杀虎口的杂耍艺班,都要无偿献艺。据当地高龄老人回忆说:“山东曲阜水陆会天下驰名,右玉杀虎口黄绿会也名不虚传”。足见此会一时之盛。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西口古道

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宗教的发展,明清两代,宫建筑各种寺庙五十与座,一年到头,庙会不断,既繁荣了市场,也促进了交流。更带来了文化的昌盛。杀虎口在明清时代人才辈出。仅翰林学士出过七名。民国年间,考入全国各类大学二十六名。群众不无自豪的说:“南有绍兴府,北有杀虎口。”就文化而言,杀虎口当然不能于绍兴相提并论,然而,一个孤悬西北的边远小镇,能在五百年间雄踞塞外,长盛不衰,名声日振也实在是罕见的。

逝去的繁华,右玉杀虎口

杀虎堡

张梦章(文博硕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