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建成公益性公墓573處!殯葬改革“臨沂模式”叫響全國

两年建成公益性公墓573处!殡葬改革“临沂模式”叫响全国

“絕不讓群眾在喪事上多花一分錢,絕不讓群眾因葬致貧、因葬返貧。”2017年5月,一場始自沂水、推及臨沂全市的惠民殯葬改革拉開帷幕,開創全國先河。

近兩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惠民殯葬改革工作,市委書記王玉君,市委副書記、市長孟慶斌多次聽取彙報並作出指示批示,有力推動殯葬改革揚帆前行;

近兩年來,臨沂市惠民殯葬改革步履穩健、鏗鏘有力,一批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相繼出臺,“臨沂模式”“沂水經驗”推廣全省,叫響全國,先後有170多個地市前來考察學習,100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近兩年來,臨沂市惠民殯葬改革惠民為民、造福於民,全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573處、墓穴49.6萬個;每例喪事花銷由過去3萬元左右降低到數千元,7.2萬戶家庭受益,累計直接或間接為群眾節省費用10多億元,節約土地3000多畝……

如今,全市惠民殯葬改革,再度吹響集結號。4月3日,全市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議部署新任務,賦予新使命:確保全市在2019年底公益性公墓建設實現全覆蓋,打造全國領先的“沂蒙惠民殯葬”品牌。

两年建成公益性公墓573处!殡葬改革“临沂模式”叫响全国

沂水縣許家湖鎮長山公墓

高度重視 殯葬改革列入“一把手工程”

4月3日召開的臨沂市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是臨沂市推行“改革推進年”活動以來,全市召開的第一個重大改革現場推進會。

為何把殯葬改革放在“改革推進年”的首位?背後反映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發展觀。

說起殯葬改革,很多人都微微一笑,淡然說道:“這是小事、離中心工作很遠。”但果真如此嗎?不然。殯葬改革,看似小事,實則是關乎全局的大事。這是臨沂市在推行惠民殯葬改革過程中,始終不變的初心。

說它是大事,是因為惠民殯葬改革所帶來的實惠:縣區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群眾就可節省殯葬費用2億元;通過集中式公墓安葬,可節省90%以上的土地;通過骨灰盒、小墓穴安葬,每年可節省木材1萬方……

群眾減負擔、土地環境受保護,這就是殯葬改革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好處。

為此,臨沂市在啟動惠民殯葬改革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視移風易俗殯葬改革工作,先後由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組成考察團,赴南方多省考察學習公益性公墓建設先進經驗。隨之,市政府下發《關於在全市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各縣區將惠民殯葬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市級財政按50%的比例予以獎補。

同時,各縣區還將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這一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科學的頂層設計,是臨沂市惠民殯葬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核心所在。

两年建成公益性公墓573处!殡葬改革“临沂模式”叫响全国

沂水縣東跋山公墓(縣公墓)

理念超前 一處公墓即是一座公園

臨沂市惠民殯葬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全免費”,即由市縣財政承擔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公益性公墓使用費等費用。而最終的落腳點,則是改變群眾散埋亂葬的不文明行為,在為群眾減負的基礎上,實現節約土地、保護環境。

如何才能讓群眾接受這一殯葬改革新風尚?公益性公墓建設是關鍵。

春深日暖,東風和煦。莒南縣嶺泉鎮龍山園公墓,株株側柏疊翠,簇簇迎春怒放。若不是迎面而來的“安宅報恩祈先人千古不朽”的輓聯,真誤認為這就是一處落在山腳的公園。

說它是公園並不為過。放眼望去,滿眼盡是綠意,這正是莒南縣建設公益性墓地的生態理念:每個公墓綠化率不低於90%,每一處公墓就是一個公園。

“不只是莒南縣如此,全市在規劃墓地時,都是秉承公園式建設的理念。”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說,未來我們還將大力推行樹葬、花葬等生態葬,真正實現“低頭不見墓,抬頭花似錦”的效果。

目前,全市已經建成公園式公益性墓地573處、墓穴49.6萬個。

公益性墓地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住。在這一點上,臨沂市各縣區依託民政部門,相繼設立公墓管理機構,出臺公益性公墓管理辦法,列支專項財政資金,實現公益性公墓管理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章可循。

其中,莒南縣依託各鎮街民政所成立公墓管理辦公室,建立公墓信息管理系統,配備專職服務人員,為群眾提供殯葬、掃墓等服務;而沂水縣則設立了副科級公墓管理中心,制定出臺公益性公墓管理辦法,實現公益性公墓管理的常態化、信息化、規範化、長效化。

移風易俗 白花黑紗寄哀思

清明節前,沂水縣東跋山縣級公墓內,有三三兩兩的墓穴前邊,擺滿了鮮花。

“這是前來祭掃的群眾留下的。”該公墓管理員楊永寶切身感受到了殯葬風氣的轉變。他還記得,前些年,人們清明節掃墓,還要燒紙錢、擺貢品,弄得場面很大。而現如今,只要一杯清水、一捧鮮花,就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一簡一繁之間,彰顯的是沂水縣日益培植的厚養禮葬鄉風文明新風尚。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也是關鍵短板,其癥結落在殯葬的陳規陋習上——大操大辦、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如何根除?沂水縣推行了以“厚養禮葬”為主要內容的喪事禮儀改革,推廣“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的“追思會”。

在沂水縣,一場喪禮是這樣的:沒有成堆的紙紮、不用披麻戴孝、不上流水席;有的是一朵白花、一塊黑紗,有的是鄉鎮幹部主持、村支部書記致悼詞。

簡單卻不失莊重,簡約卻觸動人心。“在世的時候,好好孝順長輩,讓他們感受到美好生活;老了的時候,簡單就好,不給兒女增加負擔。”楊永寶的一席話,道出了人們對厚養禮葬鄉風文明新風尚的理解和認同。

沂水縣並不是個例,全市以殯葬改革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文明振興,推進移風易俗,樹立“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新風氣。

在這一過程中,臨沂市加強紅白理事會的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引導、勸導作用。目前,全市共成立紅白理事會7232個,實現了村居全覆蓋。

殯葬改革,惠民利民。今後,臨沂市將堅定不移地將這項關係國計民生、事關群眾福祉的工作抓緊、抓實、抓好,進一步叫響殯葬改革“臨沂樣本”。

作為此次殯葬改革的主要職能部門,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說,將繼續下大力氣推動惠民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加快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進一步抓好移風易俗工作,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防止因葬致貧、因葬返貧現象發生,為我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脫貧攻堅貢獻民政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