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4月9日訊 2018年,中國投資者仍將澳大利亞視為首選的海外投資地。但陰霾並未遠去,投資額大幅下滑、收購受阻……最受中資關注、被賦予諸多期望的澳大利亞,投資引力和光芒面臨消退風險。作為熱門投資地的澳洲真的“失寵”了?

中資大撤退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和悉尼大學週一發佈的年度報告《2018揭秘中國企業在澳投資報告》表明,中國對澳投資整體大幅下降,數字表明中國投資者正以十多年來最快的速度從澳大利亞部分行業撤離。

2018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下降了36%以上,從2017年的133億澳元降至86億澳元,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低水平。其中採礦業投資下降90%,可再生能源下降了48%,商業地產投資下降了32%。(詳見《2016中國在澳投資創新高 房地產農業交易激增》)(詳見《KPMG澳大利亞與悉尼大學:《揭秘中國企業在澳洲投資報告》)

2007-2018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額(百萬美元)

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畢馬威的統計數據包括了通過兼併、收購、合資企業和新項目進行的直接投資,並未包括證券投資,例如購買股票和債券,也不包括住宅物業投資。

礦業是2017年澳大利亞吸引中國企業投資最多的行業,佔中資對澳洲投資總額的35%。2018年大宗商品呈上行勢頭,然而採礦業在中國投資的佔比僅為5.6%,而食品和農業僅吸引了1%的中資。

幾乎中資所有直接投資領域的投資額都出現了下降。唯一沒有下降的行業是醫療保健,投資額增長了一倍多,達到34億澳元。 這使得醫療保健成為中資最大的投資領域,吸引了41.7%的中國資本,而商業地產佔比36.7%,降至第二位。

中國對澳投資,不僅在整體上出現了大幅下滑,在投資領域和投資主體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報告的作者之一、畢馬威亞洲及國際市場主管 Doug Ferguson 說,儘管2018年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實際上增長了4.2%,但在中國政策變化的影響之下,澳大利亞已經感受到了中國投資顯著減少的壓力。


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資本流出踩下剎車

畢馬威在今年的報告中還研究了中國投資者的情緒變化。中國投資者對澳洲的投資環境仍持悲觀態度,他們反映,融資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一些投資者抱怨澳洲媒體對他們有不公正的批評。(詳見《《中間之聲》系列訪談第6集 澳中商貿關係》)

不過,更多的人也對中澳關係持有比一年前更樂觀的態度。2017年有70%的受訪者稱,澳洲國內關於中資的政治辯論使他們的投資變得更謹慎。而到了2018年,這一比例降至59%。

另一方面,80%的受訪者說,2018年從中國轉出資金更為困難。2017年這一比例為65%。根據調查結果,私有公司受資本外流限制的影響最大。

從交易金額上看,2018年私有投資者佔比為87%,遠高於2017年60%的佔比。國有企業對澳投資的陣線在大幅收縮。

畢馬威推測,過去幾年中國對海外投資加強資本管制和監管投資審批限制可能是中國對澳投資放緩的原因。

這場針對境外投資的剎車行動,早在2016年底就已經揭開了序幕。

2016年11月,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發聲要加強境外投資領域的監管,重點關注“個別企業或個人通過對外投資渠道來轉移資產”的行為,並將繼續“對所有境外投資交易推行備案制管理,且將對跨境投資交易實施嚴格審核”。(詳見《中國擬出臺首部境外投資條例 重返核准制?》)

此後,局勢逐漸發生變化。據報道,中國發改委和商務部此後對企業海外併購的計劃審查非常嚴格,一些企業不得不重新考慮海外投資計劃。

同時,中國的銀行和外匯管理機構也收緊了“錢袋子”。在2017年之前,中國海外投資高歌猛進的幾年裡,不少中國公司都以境內房地產和其他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海外分行貸款,但後來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向金融機構加強了以境內資產擔保境外貸款的合規與風險管理,聲稱要嚴格打擊虛假和惡意擔保,使海外投資健康、有序增長。

2017年,有媒體報道,中國某知名房地產集團的六個境外投資項目遭銀監會斷貸。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額飆升40%,達到了創紀錄的2210億美元。而在中國政府收緊控制後,2017年年前半年中國的海外投資額只有約640億美元。隨著人民幣貶值以及中國監管部門嚴控外匯流出,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海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18年只增長了0.3%。

就中資在澳洲的投資而言,悉尼大學商學院中國商業與管理學教授Hans Hendrischke認為,對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戰略投資已轉換為較小規模的投資,多為戰術性且與中國消費者市場需求直接相關的項目。這尤其體現在中國投資者正將澳大利亞醫療保健行業作為重點投資領域。


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敏感行業壘起高牆

中資在澳洲遇到的另一重阻力,則來自澳監管部門的審查趨嚴。

畢馬威報告中並未著重闡述這一點,中國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卻特地指出,伴隨著中國對大洋洲投資關係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赴大洋洲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有增多,有關政治外交、投資環境、法律法規等諸多風險值得關注。其中“中澳外交關係將對兩國的投資合作造成負面影響”。

2017 年 12 月,澳聯邦政府強化了針對外國影響力的立法。中國政府認為,澳洲修法是將主要矛頭對準中國。這使中澳外交關係變得緊張,給中國企業對澳投資帶來一定挑戰。

《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中說,澳洲對中國企業的審查過嚴,增加了企業投資的風險程度。

2018年,被審查“扼殺”的中資收購案中最著名的一例,是李嘉誠家族一樁價值130億澳元的收購案。長江基建向澳洲最大的天然氣管道公司APA發出了收購要約,報價溢價高達30%,獲得了APA董事會的一致贊成,卻受到了澳洲一些議員、行業專家和媒體觀察者的質疑,甚至遭到APA散戶投資者的反對。

關於這樁收購案的爭議如此激烈,以至於長實罕見地打破了沉默,對澳洲數家媒體澄清說,長江基建並沒有所謂的官方背景,是一家“擁有全球業務的香港上市公司,與中國的國有企業完全不同”,不應該將這家香港上市公司與中國電信公司華為歸為一類。(詳見:《 》

5個月後,澳財長Josh Frydenberg以“違背國家利益”為由否決了這筆交易,令長江基建無緣APA。

Ashurst澳大利亞兼併和收購團隊合夥人楊端在去年11月接受本網採訪,談到長江基建收購APA遇挫的影響時說,電信、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大型農業用地等敏感行業的大宗交易都會受到影響。

但就在長江基建收購APA案被否決後不久,審查的寒風大有吹至醫療領域之勢。

今年1月,澳洲醫療成像和診斷公司Healius(ASX:HLS, 原名Primary Health Care)稱,收到中國江河集團香港子公司20.2億澳元的收購報價。

Healius在澳洲醫療行業中是一家地位舉足輕重的公司:澳洲第二大病理服務提供商,在澳大利亞採集的每三個病理樣本中就有一個在Healius實驗室進行測試;它擁有全澳最大的全科醫療中心網絡,每年進行超過300萬次放射檢查,是全澳第二大醫療影像服務提供商。

Healius拒絕了報價後仍於江河保持接觸,被普遍認為用意在於提高收購報價。但是,一個與商業談判不直接相關的議題突然出現:澳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已將保護醫療數據作為一個重要關注領域。江河要收購Healius,必須向FIRB證明,澳洲敏感的醫療數據可以被託付給這家中國公司。

隨後澳洲本地媒體稱,澳聯邦政府正在調查制定國家數據政策,這個全國性的政策框架將幫助執法機構和外國投資監管機構更好地裁決敏感案件。(詳見《 》)(詳見《 》)

如果說,澳洲“敏感”行業正對中資壘起高牆,這種不同於以往的“謹慎”並非澳洲所獨有。目前歐盟進一步收緊外商投資的法案已進入最後審批流程,法案通過後預計將遏制中企在歐洲未來併購活動。美國已於2018年8月通過《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以加強國家安全審查機制,預計未來中企赴美併購投資將遭遇更多的監管和政治阻力。


中國對澳投資連年下滑 作為熱門投資地真的“失寵”了?


醫療保健行業:風景獨好

據統計,2018全年中國海外併購主要流向電力和公用事業(313.8億美元,佔29.1%)、消費品(162.6億美元,佔15.1%)、TMT(154.1億美元,佔14.3%)三大行業,共佔當年總額近六成。其中電力和公用事業併購金額同比增長3倍,消費品增長1倍。

但2018年中資在澳洲的投資行業卻描繪的完全是另一幅圖景:醫療保健行業備受青睞,成為吸引中資的最“受寵”行業。(詳見《 》)

美國知名商業資訊公司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2020年中國的衛生保健市場總值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600億美元)。

得益於發展較為成熟、清潔、綠色、安全等產品和服務優勢,澳大利亞的醫療服務,以及本土製造的維生素、礦物質、補養品和保健品愈來愈被中資所看好。

2018年,中資對澳的醫藥保健投資為34億澳元,其中超過5億澳元的“大型交易”有三筆:鼎暉基金和遠大醫藥19億澳元收購肝癌治療企業Sirtex;湯臣倍健7億澳元收購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中國建投(JIC)和添馬聯盟合夥基金(又譯添盟資本)6億澳元收購澳第三大保健品巨頭Nature's Care。

與前幾年不同的是,2018年中資對澳醫療保健行業的投資,並非來自希望實現業務多元化的中國房地產公司。而更多的是中國公司與其他具有醫療保健行業經驗和能力的中國公司聯合投資。

捕捉到這股熱潮的澳貿委,去年分別在悉尼和墨爾本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投資者組織了行業投資活動,以展示澳大利亞在醫療設備、疾病診斷和數字健康等領域的前沿專業知識和機遇。(詳見《 》)

該活動開展時,恰逢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亞醫療技術專場交流會(AusMedtech)在悉尼舉辦,參會投資者包括上市公司、有意投資的初創企業,以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和各大學府的潛在合作伙伴等,參會的投資者直言澳大利亞的多樣投資機遇令人驚歎。

Ashurst澳大利亞兼併和收購團隊合夥人楊端對本網表示,去年公司中國業務的重點方向之一,就是大健康及消費品和關聯板塊。他形容說,這塊業務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培育,目前處於“井噴”階段。中位交易市場(交易金額從兩三億澳元到十數億澳元區間)非常活躍,未來潛力巨大。(詳見《 》)

然而無論如何,2019年澳洲難以再見到中資的爆發式增長,此前幾年,中國投資者們更願意談澳大利亞穩定和完善的法制、市場機制和政策等優勢,現在則需要更多地考量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投資審批和融資能力。黃金時代的句點更為清晰,一個更多變的時代正拉開帷幕。

(鄭重聲明: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對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權限,任何形式轉載請標註出處,違者必究。圖片來自網絡)

Tags: 中資併購FIRB​醫療保健KPM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