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媽媽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開鍋……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媽媽隊長

媽媽們在家裡有吼過孩子嗎?你知道被吼時孩子在想什麼嗎?

最近,媽隊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一位媽媽在教育孩子時過度吼叫,引發了鄰居不滿,特地張貼紙條“警告”她▼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留言裡,有人對這個媽媽吼孩子的行為表示不滿,但也有人表示,吼孩子:實在太正常了!

作為媽媽,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教育孩子,當我們被孩子煩得不行,又想要震懾一下孩子時,難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前段時間,湖北武漢的一個小學班級佈置了一個“21天不生氣”的暑假作業,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完成,結果,全班44個家庭,只有一對父母挑戰成功。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很多家長坦言,雖然知道這個任務,可是自己在生活中真的特別容易生氣,一激動就吼了孩子,結果就失敗了。

徐崢妻子小陶虹也分享過自己的經歷:有一次自己急著出門,正收拾著,旁邊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當即就吼了孩子一聲:你怎麼回事!

被媽媽這樣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看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看到孩子這表情,小陶虹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她走過去抱住手足無措的孩子,這時,沉默中的孩子有了安全感,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也知道吼孩子不對,可是當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做不好事情的時候,我們又會忍不住去吼,久而久之,就會陷入

“下意識大吼,吼完又後悔”的惡性循環中。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其實,我們家長有氣,不發洩難受。但是,我們吼了孩子,他們受到的傷害只會更多。

據心理學家調查顯示,平均每20個孩子,就有15個曾被爸媽吼過。我們一時的吼叫,會讓孩子害怕、委屈,而那些長期遭受吼叫教育的孩子,甚至會面臨心靈的創傷。

01

被吼的孩子,容易自卑

當孩子犯錯誤被吼,他們會恐懼,會害怕,會在心底產生自卑感,他們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才總被爸媽罵。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經常被爸媽吼叫的孩子,都變成什麼樣了”。

有個人的回答讓媽隊印象很深刻:

小時候經常被爸媽吼,動不動就吼我,做的不好被吼,做的好也被吼: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現在的我自卑又敏感,別人隨便一句話,我都會想東想西,隨便一句無心的話,都能刺痛我……

在吼罵聲中長大的孩子,精神長期被壓制,錯誤不被諒解,努力得不到認可,就很容易變得自卑懦弱。

02

被吼的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

長期被吼的孩子,他們沒有從父母那感受到足夠的愛,也無法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演員陳喬恩自曝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和吼叫,一直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說話。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她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媽媽的聲音對她而言,就是“魔鬼的聲音”。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就算現在長大後,每次與媽媽相處,她也不敢牽媽媽的手。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對這些被吼叫的孩子來說,父母不再是安全的港灣,而是讓他們害怕的存在。

03

被吼的孩子,會陷入“吼”的陰影無法自拔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適時紓解,就會一直被這種恐懼地情緒所壓迫,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

公益短片《remove》裡的女孩就是這樣。

她長期被父親吼叫呵斥,以至於後來到了寄養家庭,也不能很好地跟養父母相處,整個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稍有不慎,就會對養父母大吼大叫。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有時候,當某些人傷你傷得很重,你甚至都不會有痛覺。”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對於父母來說,吼叫也許只是一時性急的表現,過會就忘,但是對孩子來說,傷害卻可能是一生。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老話說:愛之深,責之切。但是,吼叫教育,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雖然我們很難做到一個“零吼”家長,但我們可以試著去預防和補救。

1、把“吼”扼殺在搖籃裡。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表明,當孩子意識到錯誤,而父母還在忍住不發脾氣時,他們會偷偷地觀察父母。

所以,只有父母真正放下憤怒情緒,孩子才能感到安心。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之前網絡上有個“戒吼”名言,挺有意思的,媽隊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鬨二親三擁抱,心中默唸: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這基因是我遺傳的,是我遺傳的。

如果娃的淘氣基因不小心遺傳了他爹,請默唸,他爹是我選的,我選的!我活該,我活該!

每次感受到要發火的時候,不妨試試默唸這條名言,深呼吸,找個地方冷靜5分鐘,給自己一個釋放的空間。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2、當吼叫發生,及時止損。

如果我們真的吼了孩子,那在平復好自己情緒後,當務之急,就是要好好安撫孩子。

我們可以採取擁抱親吻的方式,給孩子安慰,跟孩子道歉:

寶寶對不起,媽媽做錯了,不應該那麼大聲,媽媽還是很愛你的,但是用錯了方法,媽媽下次會注意的。

只有家長先承認自己的過錯,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孩子發洩情緒。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3、善用語言的力量

龍應臺曾說過: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不要急於指責和懲罰,比起吼叫,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去和孩子溝通,詢問事情背後的原因。

之前有一段時間,大寶就總吵著不肯上學,我很生氣,但我意識到不能被情緒帶著走,我耐下心去和大寶溝通,跟孩子聊聊幼兒園的事情,聊聊小夥伴。

不多久,大寶就主動來跟我訴說他的苦惱,原來是之前在幼兒園摔倒了,覺得很害羞,就不想去。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很多讓人“惱火”的行為背後,其實都有著可以理解的緣由。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辦法,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給孩子一點空間、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愛。

不要吼,要說。要知道,言語可以是世界上最傷人的武器,也可以是最溫暖人心的春風,一切都取決於你如何去使用它。

- END -

你在生活中有吼過孩子嗎?

當孩子犯錯,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如果你同意本文觀點

就轉發給更多人看吧!

深夜,妈妈拿起凳子砸向孩子,朋友圈炸开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