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文 / 王立军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人类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威力无比的自然力量。这神奇的力量,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特别是我们的先民们,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面对无形的难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由心生畏惧,进而顶礼膜拜,于是自然之神随之产生。天神地祇,雷公风伯,草木山川,皆有神在。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以求趋吉避凶,人们对神极尽虔敬之心,经常奉上供品,举行仪式,表达对神的诚意。这便是早期的祭祀。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对古人的祭祀活动有着形象的描绘,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祭 金文祭 小篆祭

《说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这就是说,“祭”就是手里拿着肉祭祀神灵的意思。“祭”字的甲骨文字形,左边像肉(即楷书“祭”字左上角的部件),右边像手(即楷书“祭”字右上角的部件),下面的点像血滴,点的多少不一,表示刚刚宰杀的牺牲,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这说明当时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血”字甲骨文字形作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正像祭祀时将血盛在器皿中的样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古人自己吃生肉,饮鲜血,也拿生肉鲜血来祭祀神灵。久而久之,“血食”也便成了祭祀的代称。我们经常在古书中看到“社稷不血食”的说法,意思就是社稷之神得不到祭祀,象征着国家的灭亡。这种杀生血食的祭祀习俗,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记载,直到今天,中国部分地区还有以“血食”祭祀鬼神的做法。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当然,对于“祭”字中的点到底代表着什么,还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点代表的不是血,而是碎肉末。古代祭祀的时候,为了方便神灵的享用,人们事先要另外准备一些切碎的肉末,撒在大块的肉上,祭祀时祭祀者左手提着肉块或盛肉的器具,右手抓取上面的肉末慢慢抛洒,好让神灵前来享用。随着祭祀的进程,肉末越来越少,就好像神在一点一点地享用一样。这有点儿类似于现在殡葬时撒纸钱的仪式,左手持斗,右手从中抓取纸钱撒向空中,口中不停的祷告让亡灵前来拾取。《仪礼》说:“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绝末以祭。”这里的“肺”应该是用于祭祀的肺,可以抓取,“本”,郑玄注:“肺离上为本下为末”,是靠下肥厚的那一块。“绝末”就是用手从肺本循到末端,掐取碎末来进行祭祀。从《仪礼》的这一记述来看,把“祭”字中的点解释作肉末,似乎也有一定的根据。还有人认为,“祭”左边的不是肉,而是盛酒器,手持酒器将酒倒出,以这种方式进行祭祀,点就代表从器皿里淌出的酒滴。不过,这种说法目前还找不出更多的证据。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祭”字甲骨文还可写作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字形中除了手、肉、血滴之外,下面增加了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所增加的部分就是“示”字。其实,多数与祭祀或神灵有关的字,都会带上这样一个偏旁。《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许慎对“示”字的解释,依据的是其小篆字形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他认为,上面的两横是“上”字,“上”代表天,下垂的三笔分别代表日月星,上天用日月星所形成的不同天象,映射人间的祸福,提示人们遵照行事;人们则通过天象观察自然的变化,了解神的旨意。这种根据小篆字形所得出的解释,无法与“示”的甲骨文字形相切合。“示”在甲骨文中有多种写法,按照叶玉森《说契》的说法,“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乃最初之文。上从一,象天;从丨,意谓恍惚有神自天而下,乃以丨为象征。变作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下从一,象地,谓神自天下地也。又变作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上从二,乃从一之讹。……更变作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与小篆合。即许(慎)三垂日月星之说所由来,亦即近儒汉族崇拜三光之说所由推演。实则初民崇拜大自然,惟觉有神自天下降而已。‘示’本繁变之字,许君及近儒之说,并不免附会。”叶玉森批评了许慎的说解,但他自己的解释也同样有附会之嫌,把其中的“丨”解释作仿佛有神自天而降,确实显得过于玄虚。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解释为神主的说法也很流行。神主大致相当于现在所供奉的神灵或祖先的牌位,古时候的神主多为一根竖立的木头,或者将几根秸秆捆在一起,外面涂上泥,以此作为神的依附,供人们祭祀供奉。但这种说法很难解释神主上面所加的一横究竟是什么含义,变成两横又是什么含义,酒或者血为什么能从神主上流淌下来,这些都还是疑问。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即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像祭坛,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像祭坛上摆放有祭品,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则像酒或血从祭坛上流淌下来,或者是祭品的碎末从祭坛上撒落,这样解释似乎可以与“祭”字中的点相印证。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祝

我们还可以通过“祝”字的甲骨文字形来观察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的形象。祝是祭祀时负责向神祷告的人,也指祭祀时的祷告词。其甲骨文字形正像一个人跪在地上,面向神坛向神祷告的样子。“祝”的这些字形中,有的祭坛上没有祭品,只是跪在神坛前作祷告状;有的则像伸开双手,在祭坛上摆放祭品之形;更有的就像前面所说的左手持盛肉的器具,右手抛撒肉末的样子(如第一行的第4、5个字形),这说明,认为“示”字中的点是肉末的说法,在字形中也可以找到根据;而第二行第1个字形中,“示”字的四点从祭坛的两侧直接下落,又确实像液体(血或者酒)向下流淌的形象。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当时祭祀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有的以血与肉祭,有的以酒与肉祭,有的则是“绝末以祭”,不同的造字者选取不同的方式作为字形的取像,于是便有了“示”和“祝”等字的不同写法。这种为同一个字选择不同取像的情况,在甲骨文中相当常见,如“牢”本指圈牲口的地方,有的圈牛,有的圈羊,有的圈马,于是“牢”字也就有了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等不同的写法,这是因取象不同而给同一个字造出几个不同字形的典型例证。由此看来,关于“祭”字中的点究竟代表什么,正确答案很可能不止一个。

第二行的前5个“祝”字,跪着的人形上面都加上了大“口”,意在突出这个人在张着大嘴不停的祷告;最后一个字形的“口”虽然放在下面,也起着同样的作用。祷告时所说的言辞叫祝词。祝词有的是程式化的,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祝词是固定的;有的则针对不同的祭祀内容而有不同的祝词。在古代文献的记述中,有不少祝词是非常个性化的。如《尚书·金縢》篇,就记录了周公为周武王的疾病而作的祝词:周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适。武王的母弟周公旦为了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武王,就把自身作为抵押,建成三座祭坛,修整祭祀的场地。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立于台上,安放好璧,手拿着珪,向武王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祷告说:“你们的长孙(武王)患了重病,如果你们三位先王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来代替他的身子吧!我仁厚孝顺,多才多艺,善于事奉鬼神。你们的长孙比不上我的才艺,又不会事奉鬼神,(还是让我去帮你们助祭吧,别让他去了。让他好好地活在人间吧!)而且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获得了整个天下,因而能够使你们的子孙在人间安宁,天下的老百姓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上帝降给的宝贵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了。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如准许我的祈求,我就带着璧和珪去追随你们,听候你们的命令;你们如不准许我的祈求,我就将璧和珪收藏起来,再也不向你们请求了。”于是用龟甲卜问了三次,都一致显示出吉兆。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周公旦的这段祝词的确很有特色,他为了达到代替武王去死,以便让武王继续治理天下的目的,故意在先王的神坛面前夸耀自己的本领,好让先王相中他而放回武王,这种为国家社稷牺牲自我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礼制。当时有所谓的“五礼”之说,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就是祭祀,被列为“五礼”之首。《礼记·祭统》篇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也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战争。只有祭祀和战争才能称得上国家大事,可见古人对于祭祀是何等的重视。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甲骨文豊 金文豊 小篆礼

从“礼”字的构形,我们也可以大致窥知古人将祭祀列为众礼之首的原因。“礼”字繁体字作“禮”,从示从豊,“豊”的甲骨文,像器皿里盛满了玉。郭沫若指出:“禮”是后来的字,此字在金文里有写作“豊”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盛两串玉器以供奉神灵,大概礼就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扩展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礼制。郭沫若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由于祭祀之是众礼之源,把它置于众礼之首也就理所应当了。周公旦向三位先王祷告时所用的璧和珪,都是当时常用的玉制的礼器,这正符合“禮(豐)”字以器皿盛玉的构形。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文章来源:《汉字的文化解读》,商务印书馆

------------------------------------------

文章作者

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
栏目主持人

董京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



王立军: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专栏画家:黄亭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