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恢复传统汉服与繁体字,对此你怎么看?

沐譯


干脆恢复甲骨文吧好不好?再拿片树叶遮体得了!

我就不明白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个性化的服饰,简洁的简体字,你有什么不满意?非要倒退几百年?

不可否认,汉服很好看,的确可以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你穿上汉服拍几张照片,在朋友圈晒晒,那是漂亮!但如果你穿上汉服,去逛街,去吃饭,去上班,那么,你感受到的不是赞美,而是异样!哗众取宠的另类!而且,我很好奇一点,

齐胸襦裙配褙子?一个唐代的,一个宋代的,这真的是汉服的穿搭吗?穿汉服居然披头散发?弄个头发很难吗?这种穿汉服还露胳膊露腿的是在故意抹黑汉服吧!买得起明华堂的汉服买不起鞋?你觉得你穿个运动鞋合适吗?

我没有研究过汉服,我不懂啊,你们别骗我!你们穿就穿吧,还上升到汉民族精神了?我勒个去,这是要左脚反复,右脚清明了吗?

再说说繁体字,你们念过小学吗?认字的时候老师怎么教的你们?麻烦你开开你的脑洞,把语文书上的字全部换成繁体字试试,你能认全了?我想,恐怕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课程全部改成语文课了吧?

还是那句话,穿穿拍拍照得了,别搞事情!


老吴聊保


我觉得应该恢复繁体字,简体字是因为以前中国大部分都是文盲,简体字有利于普通人快速掌握文字,记得都已经文革结束了,我小学二年级能认识几百个字能会写信这日记了,附近有一个建筑工程队,他们特别敬佩我,因为我认字能写信,他们都是不认识字的,只会写自己名字,信都要靠工程队的头帮写帮念。那时候,都已经建国30年了,简体字他们都不会写更别说繁体字了。而现在,不存在文盲,而且计算机时代,很少写字,都是计算机打的,那,简体和繁体对于计算机来说不存在复杂不复杂了,繁体字,有利于读历史,因为就算大学生,去旅游,很多牌匾,石碑的字认不到,我都很多字看不懂。综合起来,还是恢复繁体字比较好,毕竟简体字就那几百个字,恢复起来也容易学。


用户9695356796501


我觉得汉服和繁体字还不能全面表现汉文化,应该恢复青铜金文,还有竹简,你们想想,如果谁家定做一个青铜大鼎在上面铸上金文摆在客厅中央那多有王者气势,再在青砖碧瓦的土木结构住宅书房里放上几架竹简,汉式台案上再放上几片甲骨,摆上文房四宝,主人宽袍阔袖跪在案旁借着纱罩红烛,打开竹简专心阅读,那是多么惬意,哦,忘了,该上班了,上次穿汉服开车去单位上班下车时被车门夹住了袍角,撕下一角,晚上下班回来又把袖子被车门夹住了撕开一半,找裁缝给缝一下,裁缝看不懂我留下的地址中的金文,在我的汉服面前目瞪口呆了半天,然后毕恭毕敬的问我是拍啥电影呢,真是没文化,呜呼,真乃急死我也。


北方的狼


我记得我父亲写得一手的繁体字,那是老袓宗留下来的,以前我会认识几个,因为那时候家里有繁体字的小说,如,西游记、西湘记、三国演义等都是用繁体字,但这并不是真宗的繁体字,有好些是简体字。到后来一简再简,现在古老的繁体字都不认识几个。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遗失,我们的下一代更别说了“认识”两个字了。中国的繁体字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奥的,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组成,只要你理解进去,其实就是一部深奥的硩学理论,是一部天书,现在的简化字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缺少内函,而繁体字里面的意义包罗万象,古书里面的道德经,易经,黄帝经等都是繁体字,里面的字义解释非常奥妙,还好,我们的台湾、香港等地在一些华文上现在还看能到一些繁体字,保护繁体字真是迫不及待啊。但我并不提倡把繁体字使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它可以体现在书法中,让我们不会去忘记它。中国的汉字改革是从古到今走过来的,它见证了每一个时期历史人文发展,所以,虽然我们不建议使用繁体字,但我们可以去多多了解它、认识它和研究它。以上是本人的一点看法,但我并不建议使用繁体字,欢迎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文华兄15


在我这个年龄段,上學的时候是不学繁体字的在学校里老书(繁体字书)是没人看懂的,但我不同,我的老一辈都有文化,家中什么样的老书都有,大人看,我好奇,也看,可怎么也看不懂,看到大人查字典(家中各种字典都有)我就学,不会就问,后来五岁就能和大人一样看书了。建国以来对文字進行了两次简化,字典在一些地方也调整了两次这是随看社会的进步文化进化的结果,文化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看看文字进化史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电脑刚兴起的时候不是也有人汉字要用拼意代替吗?不行啊!几千年的文明不能说沒有就没有了。人类在进化社会在进步一切亊物都在推陈出新,这是唯物哲学的定论,哲学思想是不过时的思想,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现在搞旅游了怀旧观念增加了,这一点是自然的,不怪他们,但历史车轮向前的脚步是谁也挡不住的。说的对吗?请评论。


小白龙569


作为写书法的人来说,我的作品肯定都是繁体无疑。

但是,如果要大规模推广简体字改回繁体字,西装都改回汉服,我坚决反对。

你那些东西玩艺术,玩个性可以,但是你非要让所有人都这样就不对了。

西方流传过来的服装,的确穿起来比汉服方便,这是趋势。

简体字的确比繁体字简单,容易被普及,这就是趋势!

说句不中听的话,那些建议恢复汉服繁体字的人,

怎么不建议恢复封建帝王制度呢?

怎么不建议恢复男尊女卑呢?

怎么不建议恢复宗族制度呢?

怎么不建议恢复农业立国呢?

怎么不建议恢复科举考试呢?

怎么不建议男人三妻四妾呢?

主要是这些人其实是很无知的,以为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就是传统文化了。

他们不懂传统文化的核心!

核心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人不懂最后一句。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啊,你不顺应时代,怎么进步?


一山一宁


典型的吃饱了撑的

汉服先放一边,恢复繁体字简直就是自废武功。

49年至今,识字率从20%提高到如今的90%以上简体字功不可没。

更别提日后随着中国越来越富强,简体字比繁体字更适合向全世界推广了。

再说国家现在并没有禁止使用繁体字吧?满大街的人选择使用简体字,不正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吗?


善伪物


“建国以来文盲变化情况表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数量(亿) 3.20 2.33 2.35 1.82 1.45 0.85

文盲率(%) 80 57.3 34.5 22.2 16.5 8.72

参考资料:《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第243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主编刘立德,谢春风”

那些成天喊着恢复繁体的看看这段资料,在那个刚刚平定战乱,食不果腹的年代,快速提高文化素质,简体字功不可没,现在生活好了就喊出恢复繁体,恢复传统?写几个繁体字就叫恢复传统了?要不在传统点?大篆,小篆?再不行给个骨板,甲骨文来一套?结绳记事用不用?

个人觉得,既然时代往前发展了,适合大众的,还是保持吧,繁体字,个人喜欢研究就研究吧,甚至国家层面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我们小老百姓已经适应了简体,就没必要什么全民普及繁体了,成天喊着什么爱无心,国无土的,你自己不爱了,关那个字毛事?



妖刀長安


首先,汉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演变出来的传统服装,是我们文化的结晶和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即使在现在与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社会,汉服也是不能够被遗忘的。

然而,从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汉服作为名族传统服装,虽然不能遗忘,但是它毕竟不适合现代的工作生活场景。如果大家都穿着汉服工作,会显得非常繁琐和不方便。


所以,在一些节日或者特别的场景,还是可以穿着汉服的,毕竟古汉服还是很漂亮的。汉服还是要适当推广的,毕竟文化就是根子。但是要说的是,推广和提倡也要适当,不能强求,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个人觉得虽然繁体字更加有复古感,但是繁体字书写各方面更加复杂,而简体字书写简单,更加便于文化交流。而当初推行简体字就是为了扫盲,现在去恢复繁体字无疑是瞎折腾,毕竟汉字从甲骨文到现在都是一次一次不停的简化而来的,所以简体字算是顺应历史潮流吧!

总之,不能因为过去而止步不前,也不应该因为要未来而忘记过去。不管汉服还是繁体字还是什么其它的,我们至少都要知道一些知识,有兴趣的自己研究,但是完全去恢复没必要,也不可能了,反而是瞎折腾。


大学那些趣事


支持!!看到评论里总有些沙雕脑残,不免让人捉急。书都白读了吗??汉朝人下地干活,难道是穿了西装吗?不是也穿了汉朝衣服嘛!所以说汉服不方便并不靠谱,汉服有不同款式,除了宽袍大袖仙气装,也有方便装,现代女孩子的很多款式衣服裙子也并不适合进工厂。说恢复汉朝服饰,当然不是强制你每天起住坐卧都穿,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象征,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传统节日的时候政府应提倡穿戴。另外繁体字也联系回复,还本命正体字,正式场合强制使用,因为电子打字并不影响输入效率,且正体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表意更加准确丰富。同时简体字不废止,手工书写可以采用,提高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