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能源化工“金三角”之第三問:融合協同,路在何方?

三問能源化工“金三角”之第三問:融合協同,路在何方?

中國化工報社與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多部門、多單位及眾多知名院士專家、煤能源化工企業家參與的能源化工“金三角”產業協同發展大型主題調研活動即將正式啟動。圍繞“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主題,調研組一行將西行陝寧蒙、問道“金三角”,探求中國能源化工搖籃與聖地的過去、現在、未來,為我國煤化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金三角”的產業協同發展,找到更多的發展思路和解決方案,也為國家和行業制定好煤化工“十四五”規劃提供全面、系統、權威的實調素材。

帶著這些問題出發,求得答案和良策而回。在調研啟行之前,憑藉多年對煤化工產業和“金三角”區域的研究分析,我們拋出了“三問”。隨後的調研,包括但不限於圍繞此“三問”來展開,力求取得真經、問得大道。

三問能源化工“金三角”------

融合協同,路在何方?

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煤海”和太陽能、風能資源富集區,自2010年2月國家首次提出“金三角”概念以來,就被賦予整體規劃、融合協同、能源革命尖兵的美好願望和殷切期待。

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進入新世紀以來,能源化工“金三角”現代煤化工等產業迅猛發展,神華集團、中煤能源、大唐集團、中石化等央企以及延長石油、陝西煤化、寶豐能源集團、慶華集團、兗礦集團、伊泰集團、伊東集團、匯能煤電集團等地方強企紛紛在能源化工“金三角”佈局,以循環經濟模式建設了一大批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等現代煤化工項目,一些項目都是“世界級”的,或者是世界首套,或者是世界最大。依託現代煤化工等產業的蓬勃發展,能源化工“金三角”已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新高地。

但此時回顧當時的初心,我們發現,三地融合協同發展的局面並沒有形成,“金三角”一盤棋、一體化的盛況並沒有到來。寧東、榆林、鄂爾多斯三地及周邊富煤地區各自埋頭苦幹,既沒有意識到協同發展更有利於破解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和主要矛盾,也沒有察覺到同質化發展究竟將給中國煤化工產業作為一個整體的升級跨越、做大做強和打出聲勢形成品牌帶來何種損害。以飽和競爭與零和博弈為出發點的各自為戰、同質化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馳,正在透支“金三角”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未來。

不妨看一個實例。針對煤制油行業惡劣的運行環境,業內諸多企業、行業協會等呼籲國家降低煤基成品油消費稅,努力了多年,到現在依然是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突破70%的背景下,我們是看好併力挺煤制油的,認為中國建設和保有一定規模的煤制油產能規模,將其作為國家能源戰略儲備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越來越體現為一個國家戰略問題。那為什麼戰略正確的問題遲遲得不到國家政策的積極回應呢?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業界至少有兩方面做得還不夠。

其一,在政策呼籲上沒有形成合力,不同的個體和組織自行其是、自說自話,形成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致使籲請懸空。沒有整個產業的高度協同,形成統一的強有力聲音,是很難推動政策做出調整改變的。何況,小小的煤制油直面博弈的對象還是油頭煉化產業這座巍峨大山。

其二,在內容和形式上誠意體現得不夠。煤制油行業性虧損,國家就應該降稅和給補貼?邏輯太過時了!解釋煤制油的減稅補貼邏輯,一定要有全局觀和戰略思維,要著重強調,有“總量控制”這個前置條件的減稅和補貼,既有利於穩定形成一定規模的煤制油產能,成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有益且必要補充,又不致於造成產能擴建的一哄而上,顛覆既有的能源供給格局。有理有據且高屋建瓴是政策建議是否有誠意的表現,只有誠意盡足才更可能得到政策層面的回應。

此上兩點,都不是少數幾家企業、幾個組織能推動落實的,需要藉助一個大的平臺,集中“金三角”乃至全國能源化工產業的力量,以系統的調研論證為基礎,以深思熟慮的意見表達為抓手,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產業競逐和博弈中脫穎而出。

寧東、榆林、鄂爾多斯三地資源、自然和人文環境極為相似,目前煤化工產業的發展也面臨很多共性的問題,比如油價氣價低而煤價高的市場問題,比如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的問題,比如新技術創新研發和技術經濟性驗證的問題,比如水資源和環境容量不足的問題,比如公路、鐵路、電網、管網等公用工程規劃建設的問題,比如技能人才培育的問題,以及三地發展高度同質化的問題,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都亟待三地加快構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注重聯合發展,共同破解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

共同的問題共同解決、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大勢洪流。能源化工“金三角”未來的升級跨越,需要一盤棋地統籌設計推進,真正實行一盤棋、一體化發展。

世界獨特、中國創造,洗盡鉛華的現代煤化工,有望成為中國先進製造一張新的國家名片,而“金三角”最有可能率先突破,成為全球煤基能源化工產業的高地。但美好願景的實現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