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聲樓市調控,是轉向還是沒有轉向?

針對4月8號國家發改委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

,提出符合條件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政策,昨天晚間新華社旗下新華微評發表觀點《放寬落戶條件 不等於放鬆房地產調控》

新華社發聲樓市調控,是轉向還是沒有轉向?

新華微評指出:放寬落戶條件,不等於放鬆房地產調控。近日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放寬或完善了大城市、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條件。放寬落戶條件,不等於放鬆房地產調控。只有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才能有效降低人口落戶城市的住房門檻,努力實現住有所居,方能在充分接納落戶人口同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

上述新華微評觀點,透露三個含義:

1.“房住不炒”定位的提法繼續堅持。本次放寬或完善大城市、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條件,就是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跟以往鬆綁調控令不同的是,本次通過增加落戶人口達到穩房價穩地價的預期,相當定向鬆綁限購令,也就是那些真正把戶口落到這個城市的人,才有資格買房。這些新增買房人由於真實把戶口落進這個城市,也就意味著真實在這個城市居住,並且幾乎不可能短時期賣掉,完全符合“房住不炒”的定位。

新華社發聲樓市調控,是轉向還是沒有轉向?

2.貫徹“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兩個體系。上個月3月15號兩會剛剛結束時的國務院召開吹風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瑋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郭瑋副主任指出:房地產問題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也直接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活。房地產市場的運行,事關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事關經濟金融穩定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要靠兩個體系,一個是市場體系,一個是保障體系。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體系必須堅持市場主導,堅持適合國情的市場化方向,以居住為主,以居民消費為主,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保障體系就是要以政府為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明確准入門檻,防止保障與市場出現錯位。

新華社發聲樓市調控,是轉向還是沒有轉向?

3.明確指出“方能在充分接納落戶人口同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其中“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取代了去年年中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提法。也就是說,本輪鬆綁樓市限購令之所以只是定向鬆綁,決策層擔憂的就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表明政府的立場就是允許房價上漲,只是漲幅不能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