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鑑!文登,今天這樣種地

值得借鉴!文登,今天这样种地

值得借鉴!文登,今天这样种地

記者 彭輝 通訊員 張小寒

眼下正值春耕,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沙柳村村民孫德智不但不忙春,還當起了“甩手掌櫃”。“如今咱這兒種地可和以往不一樣哩!”孫德智抬高了嗓門。

在文登,種地究竟和以往有何不同?“文登式種地”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依託,系統破解了“地往哪轉、人往哪走、錢從哪來”的三個共性問題,為“三農”發展探出了一條值得借鑑的文登路徑。

值得借鉴!文登,今天这样种地

地往哪轉?——土地經營集約化

“起初流轉出去了1.5畝,去年下半年,咱又流轉出2畝,就留了1畝多口糧地。”孫德智說,現在家裡的地租收入每年有1850元。在孫德智所在的高村鎮,越來越多農民加入到土地流轉隊伍裡,全鎮流轉土地面積目前已超過萬畝。這麼多的地,都轉去哪了?“簡單地講,是從老百姓手裡轉到了市場裡。”高村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金生說。

近年來,農村空心化、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土地撂荒時有發生。地該誰來種,怎麼種?農民向哪轉,怎麼轉?農村集體經濟怎麼發展、怎麼增收?解答好這三個問題,離不開土地這一普遍資源。文登區構建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土地規模化流轉為先導,讓土地“轉”到市場中增值,轉出農民和村集體增收。

從農民手裡到市場裡,地怎麼轉?“運轉中樞是鎮上搭建的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這個綜合平臺,末梢神經是依託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在各村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文登區相關負責人說,各村合作社根據地況以保底價流轉農民土地,然後將這些適度集中的土地交由鎮中心平臺。加持著平臺的土地檢測、農機服務、農資供應和技術跟蹤服務等一系列配套社會化服務功能,這些規模化土地由中心平臺實行對外招商。

地不僅成規模,還有配套,自然是分外搶手。王金生說,不到兩年時間,他們已陸續引進了黑小麥、中草藥、田園綜合體等14個現代農業項目,土地招商後的增值部分由村集體和農戶進行三七分成,農民人均畝收入因此增加300至500元不等,村集體每畝收益90至300元不等。

目前,整合區鎮村三級資源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文登已全面建立,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實現12鄉鎮全覆蓋。

值得借鉴!文登,今天这样种地

人往哪走?——農民走向職業化

土地轉出去了,那人往哪走?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孫德智,加入村勞務合作社,成為鎮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平臺裡掙工資的職業農民。“以往種地扣除口糧一年還掙不上三四千,現在平臺為咱提供培訓後,安排咱在村裡的農業項目上打工,去年和媳婦每人掙了三四萬。”說起自己的“經濟賬”,孫德智難掩喜悅。

農民需要新的勞動崗位,來投資落戶的農業企業需要大批勞動力。為此,文登各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平臺中設置了勞務培訓派遣模塊,依託各村的勞務專業合作社,把有就業意向的農民集中起來,納入中心平臺統一培訓管理、統一安排工作,為落戶企業和有需求的集體和個人客戶提供農業生產服務。

在高村鎮,900多名流轉出土地的農民加入了勞務服務隊。在鎮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辦公室,記者看到了以46個村勞務合作社為單位的勞務情況統計表,上面清晰地登記著有意願務工農民的基本信息,並按照建築服務型、技術服務型、社會服務型等5大類20個小類進行了能力標註。同時,根據用工單位去年一年的反饋,中心還對在冊人員作了職級評定,按照一般工、熟練工、能手三個等級進行了勞務定價。

“用人方需要什麼類型、什麼職級的用工,我們就能馬上提供什麼樣的,不僅能實現勞務供需精準對接,也讓咱這農民拿上‘職稱工資’。”王金生說,他們還制定了農村勞務專業合作社星級評定管理辦法,明確了簽訂勞務服務協議,建立合作社服務質量檔案等內容,進一步保障職業農民權益、提升服務質量,形成品牌溢出效益。

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已被納入文登“10+1”鄉村振興框架體系,將傳統的農民“培訓”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貫穿成長全過程的“培育”轉變,本土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壯大。

值得借鉴!文登,今天这样种地

錢從哪來?——集體告別“空殼化”

“有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咱村裡跟著沾了大光,集體經濟很有起色。”這兩年,高村鎮虎山村黨支部書記孫顯武的腰桿挺得越發直了,每逢別人問起村裡的脫貧致富經,他都願意說道幾句。

虎山村是高村鎮一個普通的小村,200多戶人家多以種地為生。2017年,鎮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運作後,虎山村被選為首批土地規模化經營試點村。在孫顯武的組織下,村土地合作社流轉村民及集體土地170多畝,通過中心平臺對外招商,最終引進了佔地100多畝的早熟大櫻桃等項目。

“流轉價格平均在每畝300元左右,招商價格是每畝800元。其中,200元是鎮上出資給項目安裝了變壓器的公益股權收入,鎮上給了咱村集體;招商增值的另外300元,村民七成,村集體還可以分到三成。僅地租一項,一年就為村裡增收5萬多元。”孫顯武給記者算起“增收賬”。

不僅如此,鎮服務中心為村集體提供的“增收套餐”裡,還有另一道“硬菜”。孫顯武說:“對村裡暫未招商成功的土地,鎮上鼓勵村集體經營,依託中心平臺以‘全程墊資,收後還款付息’方式全託管運作種植項目。這樣,一方面可以兜底保障農戶的土地流轉租金,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集體經營弊端,實現村集體‘造血式’增收。”

依託平臺增收,去年,高村鎮21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村集體穩定年收入3萬元以上的目標,帶動全鎮2000多戶農民年增收300萬元以上。目前,文登整合涉農站所、農機合作社、農資企業、涉農資金等區鎮村三級資源搭建的鎮級全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不僅能提供託管經營、招商推介、勞務中介等社會化服務,還實現了農業投入成本低、服務效能優、產出效益大,形成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組織增強的多贏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