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總結

關於果園生草提高果園有機質含量的研究報道較多。高九思等報道(2004年)連種3年三葉草,有機質含量提高0.3%,達1.1%-1.4%。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在黃河故道沙地蘋果園連續5年種毛苕子綠肥,每株施綠肥62.5kg,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0.4%-0.7%。生草園667m2鮮草2t,相當於4t廄肥的肥力。韓明玉等的研究表明,果園種植三葉草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曹儒等試驗認為,蘋果園種植三葉草3年後,可提高土壤有機質0.3%-0.5%。

陝西省渭北地區是多種落葉果樹的優生區,但該區域土壤0-40cm土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26%,總體處於中等水平國。果園土壤管理長期實行清耕制,導致果園出現有機質含量下降、水土流失、雜草防治難等突出問題。因此多年來,我們大力推廣果園生草技術,雖然其優越性大家都清楚,但推廣應用的不多,原因有經營規模小,更重要的還有生草中的技術問題仍有爭議。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總結

尤其在當前規模化果園逐漸擴大的趨勢下,果園生草成為土壤管理的必然。作者通過近3年來在鳳翔、千陽、陳倉等蘋果園的試驗,認為果園生草主要作用有防治雜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防止水土流失、利於機械進園、增加土壤溫度、保護根系越冬(尤其對矮化自根砧蘋果園根系分佈較淺的實際)等六個方面。探索總結的果園生草“冷季型草+秋播”新模式提供給大家,參考應用。

1、草種選擇

生草模式為行間生草、株間覆蓋。年降雨量500mm以上果區都可以實施果園生草。草種要求是高度低於50cm、產草量較大、覆蓋率高、草的根系應以鬚根為主,地面覆蓋的時間長,耐踐踏,繁殖簡單,管理省工,便於機械作業。作者在陝西省寶雞試驗認為,以鼠茅草、黑麥草、高羊茅等冷季型草更適應北方冷涼的氣候,其適宜的生長溫度15-25℃,當氣溫高於30℃時,生長緩慢,甚至枯死。禾本科草類為最佳,白三葉等豆科類草會因固氮作用(目前果區氮肥使用過量)而引起樹體徒長。

冷季型草種首推鼠茅草,通過在寶雞蘋果產區幾年的試驗觀察,該草種在夏季高溫的6月開始枯萎,7~8月會死亡覆蓋地面(保溼),不再吸收養分、水分,從而避免了與果實膨大期的水分、養分的競爭,枯死的草體逐漸腐爛形成土壤有機質。秋季天氣涼爽後的9月又開始發芽,冬春季旺盛生長,產草量高。

豆科類草具有固氮作用,我國土壤有機質普遍較低,果園管理施肥中化肥過量,尤其施氮肥過量,如果再播種豆科類草,會引起樹體旺長,結果推遲。這種現象在寶雞市千陽矮化自根砧果園中有很好的例子。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總結

2、播種時間

一般採用直播法,在雨水適宜時,秋播和春播均可。但生產實踐中,渭北果區一般春季乾旱,種草後出苗不整齊,而且目標草沒有雜草生長勢強,需要2-3次拔除雜草的用工。秋播時目標草比雜草生長好,不需要人工除雜草。因此,建議在渭北果區播種的最佳時間為8月份(渭北果區秋雨有100%的保障),既省事,又效果好。

3、生草管理

草種發芽、出苗後當年的管理是種草成功的關鍵。春季播種的,如遇到天氣乾旱,要適量補水或少量覆草,確保出苗整齊,防止伏旱造成死苗;秋季播種的,冬季可覆蓋農家肥或黃土,有利於幼苗安全越冬。

在幼苗期要清除雜草,追施少量氮肥,促使生草儘快覆蓋地面。成苗後,需要補充少量磷鉀肥,促進生草健壯生長,促進草根扎穩,後期與刈割覆蓋相結合。

生草第2年以後,當草長至30cm左右時,應及時刈割覆蓋於樹盤,刈割留茬5-10cm。注意在果樹生長前要勤割,利於果樹早期生長;中期花芽分化時要割草一次,保證樹體地下營養的供給;後期要利用草的枯萎,促進果實著色,同時保證最後一次割草時有部分草籽,為來年所用。

割下來的生草,用於覆蓋樹冠下的清耕帶,即生草與覆草相結合,達到以草養地的目的。

為保證草體生長旺盛,每年至少刈割一次。長期不刈割會造成草體退化、生長不良。果園生草4~6年後,結合秋季施基肥,可分年逐步翻壓進行更新。

4、保護根系

矮砧密植果園的根系主要分佈在土壤20~40cm,較淺,在嚴冬時節抗凍力不高,種草果園相當於給果園搞了一次覆蓋,可以提高土壤地表溫度,從而保護了根系。所以,果園生草在矮砧密植果園中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5、討論

有人研究,生草會造成個別蟲害增加,果實膨大期有與果樹肥水競爭現象。但“冷季型草+秋播”的種植模式能比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陝北推廣的豆菜輪茬生草模式也很好,即春季播種黃豆,在夏季高溫乾旱時翻壓還田。到當年秋季的8月底9月初播種油菜,再到第2年蘋果開花前翻壓油菜,如此循環。當地人說豆菜輪茬三年,薄田變肥田),該模式更適應渭北北部乾旱少雨(降雨量不足500mm)的果區。但每年的播種、翻壓有些費工,尤其在規模化果園,巨大的人工投入會擠佔果園經營的收益。

文章源自 《煙臺果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