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今年3月10日—16日是世界青光眼周时间,主题是“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于3月推出世界青光眼周系列活动,旨在普及青光眼知识,提高患者对青光眼的认识,发现潜在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规治疗,并坚持正确有效的用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活动现场

防治青光眼关键是早发现

据了解,青光眼致盲率高,50%的青光眼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全球约有60%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亚洲。在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2%,致盲率为22.7%,占失明总人数的8.8%。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920万人患青光眼,其中55%至少单眼失明,18.1%双眼失明。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主要是靠眼底照片,它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需要重视管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教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葛坚强调,按照现在的医疗水平、医学发达程度,青光眼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关键是要早发现。“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好世界,并不是患了青光眼就意味着瞎了,但如果失去治疗时期,等到看不见了再就医就无法晚了。”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所有年龄段都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

葛坚提醒,所有年龄段都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老年人都有患青光眼的可能,婴儿的青光眼是属于先天性的,老人年的青光眼是属于原发性的。“但我们所讲的青光眼主要指原发性的、年龄比较大的、45岁以上的人群”,葛坚表示,这一类人群患病率比较高,45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达到4%,“因此,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做眼底筛查”。

青光眼:可防可控可治

活动现场

另外,青少年近视程度发展快的,比如一年增加一两百度的也要做好眼底筛查,“近视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度数越高发生青光眼的概率越高”。葛坚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也要做筛查。

青光眼一定要通过手术治疗?葛坚表示,治疗青光眼讲究个性化治疗,治疗青光眼有的不一定要通过手术,可以用药物、激光治疗,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行最后才采用手术治疗。

这两年青光眼患病人群呈现越来越低龄的现象,对此葛坚解释,虽然有这种现象,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早期筛查手段有限,所以大部分患者都被漏诊了,“比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有90%是被漏掉了,到了晚期才到医院就诊,但现在因为筛查体系比较好,在早期就就能够诊断出来了。

广东科技记者 王育煌 通讯员 邰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