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

《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把加快发展汽车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2022年,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贵州作为追赶者,抢抓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在汽车产业中实现后发赶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

贵州是能源资源大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王国”,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同时,贵州电力产业“水火互济”,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我省丰沛的电力资源可为新能源汽车解决后顾之忧,在用电价格改革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据统计,我省每年购进汽油柴油总值约300亿元,而水电“外送”产值为260亿元左右。按照纯电动汽车用电成本为燃油汽车用油成本的约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核算,如果把外送水电中60亿元产值左右的电能提供给全省新能源汽车使用,就可以替代燃油汽车用油总值约30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将能源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此外,汽车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贵州人力资源丰富,每年约有700万的劳务人员输出至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只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就可将人力资源潜能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过去五年,我省职业教育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随着大学城、职教城建成和发展,以及贵安新区引进的美国微软、印度NIIT等专业培训机构,我省职业教育还将实现快速发展,完全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能源资源与人才资源红利叠加释放,有利于进一步助推贵州把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真正打造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从而真正抢抓国家推动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风口的战略抉择

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技术实力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汽车工业国家,在高性能发动机技术与CVT、DCT变速箱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都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短时间内这一差距无法缩小。但就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而言,一方面,动力电池取代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采用轮毂电机可以不用变速箱。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正面临多种选择,知识产权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尚未确定,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依然落后于国外,但同处产业化摸索阶段的现状却同时给了追赶并超越的希望。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复兴,既给追赶者指明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追赶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机遇。特别是从发展全产业链的角度,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新理念开辟全新业态,有利于贵州把握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带来巨大的产业发展利益。另一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贵州汽车产业曾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1989年,贵州航天工业有限公司引进了日本富士重工斯巴鲁轿车的部分技术,开发研制了云雀系列微型轿车。1994年3月,国务院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三大三小两微”八家轿车汽车企业得到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云雀作为“两微”之一,享誉大江南北。然而到了21世纪初,“两微”中一同起跑的贵州贵航云雀与重庆长安奥拓发展境况却有巨大差别,长安奥拓年销量逾5万台,而贵航云雀十几年总销量仅为1.2万台左右。2002年,富士重工退出云雀项目。2004年,贵州青年云雀更名为贵航青年莲花,曾经代表贵州汽车工业辉煌成就的云雀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此后,虽然贵航集团及其旗下的企业在汽车零部件方面依然在全国汽车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作为衡量汽车工业水平重要指标的整车产品,我省再也没有具有全国影响的品牌出现。云雀汽车项目的失败,有着企业决策失误和市场机遇错失等种种原因,其中,未能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研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贵州不能再次错过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三)打造贵州高端品牌,引领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贵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到上世纪80年代,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一度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8%,成为我省工业经济中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军工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逐渐被电力、煤炭、烟酒等产业超越,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渐降低。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部署,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原有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高新、高质”方向发展,加强外引内联,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推动聚集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高端品牌的空白急需填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极速崛起,新能源汽车在全省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2015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8.25亿元和10.34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57.36%,对装备制造业贡献率大幅提升。作为全省装备制造业传统“金三角”(贵阳、遵义、安顺及贵安)区域,引领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责无旁贷。《贵州省“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工业园作为全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园区建设。《贵州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健全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机制和政策。《贵州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北斗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产业。谌贻琴省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航天航空、数控机床、先进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贵州省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则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省级层面重大布局的优化,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壮大,打造形成全国知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引领全省装备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四)深入实施“三大战略”,促进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再次提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把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为全省上下的奋斗目标。百姓富、生态美成为引领贵州加快发展的方向,“三大战略”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产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为产业所在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虽然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本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弱,但基于新能源汽车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依然将会从产业链的角度提供巨大的就业岗位。结合实施“大扶贫”战略的需要,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定向为全省贫困地区吸纳劳动力,稳定的就业岗位将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的收入增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百姓富作出积极贡献。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具有燃油汽车不可比拟的优势,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重点方向,加快“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在实施“大生态”战略、推动实现生态美方面,新能源汽车是唯一不排放任何尾气和污染物的机动车辆,即使考虑到电力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一般认为纯电动汽车具有13%至68%的减排潜力。同时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加,发电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会大大降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污染和碳排放也随之大幅减少。基于上述原因,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四型十五种”绿色产业之一,发展模式完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将成为促进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幅度宽、就业人数多、内部关联度大、外部带动性强、资本和技术密集等特征,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贵州这样的地区其重要性更是不可替代。贵州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然而,贵州历史上已经错过了一次汽车产业大发展的机会,现在不应再有第二次。(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