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01

前幾天有位媽媽給我私信留言分享自己的苦惱,原來是6歲的女兒總是剩飯。剛開始她覺得孩子剩點飯也正常。每次剩了也不會浪費,自己會把孩子的剩飯吃掉。可是她發現從剛開始偶爾剩一次,到最近幾乎每天都剩。有時剩的多,有時剩的少,她開始擔心起來。擔心孩子會不會把剩飯變成一種習慣,這個習慣可不好。她就跟孩子講不要剩飯,可是說了根本沒用,甚至生氣、吼叫都無濟於事。總是每天都要剩一點,而自己每天都要吃孩子的剩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也是很多媽媽都遇到過的問題吧。孩子剩飯著實讓人頭疼,我們知道這很浪費,也知道這不是個好習慣。於是,我們常常想到的辦法就是:自己替孩子吃掉剩飯,總算沒有浪費。或者把剩飯倒掉,自己也不想吃。

結果,我們往往會發現,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剩飯還是剩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行為表現,而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的方法不是在解決行為背後的問題,而是一直在製造問題。自然不會有效,還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02

孩子為什麼總是剩飯?往往有這兩個方面的原因

父母幫孩子盛飯,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下意識的盛多了,孩子真的吃不下。

這是最常見的。我們給自己盛的時候知道自己能吃多少,所以拿得準。可是一到孩子,總覺得孩子應該多吃點,什麼長身體啦,什麼運動量大啦,什麼他們不知道飢飽啦。我們太愛孩子了,總是希望他吃多點,所以我們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應該多盛點。自然不會少。結果總是大於孩子實際的飯量,自然就會剩。

兒子每次放假去奶奶家或者外婆家,就會剩飯。我就發現,婆婆或者老媽每次都要幫孩子盛飯,而且嘴上都會念叨多吃點。結果每次盛的都吃不完。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孩子自己盛飯很隨意,吃飯很佛系,因為剩了沒關係。

媽媽回替他吃掉或者掉到,時間長了就會養成一種習慣。現在家裡孩子少,大人都特別慣,不會覺得剩點飯是什麼大事兒。有時候說兩句,有時候索性視而不見,倒掉也不覺得浪費。孩子的壞習慣,壞毛病就養出來了。

當你幫他吃掉剩飯或者倒掉剩飯時,再跟他說你不能剩啊,基本沒用。當我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或者承擔什麼不利後果時,都喜歡自由,都喜歡隨心所欲。孩子也是如此。而且他可能真的吃不飽,把吃飯當成一件很隨意的事兒,把剩飯當成必須要做的事兒。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03

剩飯的背後藏著家庭教育的問題。簡單很處理,後果很嚴重。你要知道

我們喜歡替孩子幹事,但往往會幹出更多的事兒,更多的問題。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我們總覺得孩子做的沒我們好,我們總是著急。反正吧各種原因,就讓我們不知不覺的搶走了孩子自己該做的事兒,替孩子幹了很多事兒。

結果會怎麼樣?如果沒問題,孩子會覺得理所應當,好像那就是該我們乾的事兒。如果一旦有什麼問題或者引起別的問題,他自己沒做好,他會反過來責怪我們,他會認為自己做的不好也是理所應當,都是我們的錯。

就像我們幫孩子盛飯,孩子剩飯,不管是什麼原因,如果你告訴他不應該剩飯,剩飯不好。他往往會來一句,還不是因為你給我盛的太多。甚至還會說,是你盛的飯,剩下了也應該你負責任。你會不會有一種無言以對的感覺。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吃力往往不討好。還會因此製造出更多的矛盾,培養出更多的壞習慣。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不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後果,孩子很難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不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後果時,也就別指望孩子會去調整自己的行為,會去約束自己的行為。特別是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之前有好幾個媽媽問過我,如何讓孩子主動收納自己的玩具,而不是每天把玩具到處扔,從來不去收。我就會問她們,如果孩子不收會怎麼樣。她們說只好是自己幫孩子收,有時生氣了也會罵,罵完還得幫著收。

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總是得不到改善的癥結所在。當他不改變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有什麼對自己不利的後果時,他一定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去做。其實人都是這樣的,大人也一樣。

孩子不收納玩具,我們會幫他收,那他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自己去收,去幹自己不想幹的事兒呢?孩子盛飯從來不在意是否吃得完,孩子剩了要麼倒掉,要麼我們吃掉,那他又怎麼會去在意,怎麼會想著吃多少盛多少呢?當然不會。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如此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忽視了破窗效應,孩子的壞行為很容易變成習慣,變成更嚴重的問題,改起來就會很難。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叫破窗效應。就是說如果一幢建築壞了少許的窗戶,沒有及時維修,那麼就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破窗戶就會越來越多。如果孩子的錯誤行為,在剛開始時,我們沒有在意,沒有去及時的糾正,孩子就會繼續錯下去,就會養成習慣。或者變本加厲,變成更嚴重的問題。

而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中也總是容易忽視那些“小事兒“,覺得無所謂,沒關係。比如說剩飯啦,打人啦,亂扔玩具啦,玩手機遊戲啦,剛開始時,影響很小時,我們往往不會在意,其實已經是在縱容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越到後面,改變起來越難,就像破掉的窗戶,破的越多修復越難。

孩子總剩飯,你吃掉或者倒掉真的可以嗎?處理很簡單,後果很嚴重

04

我們應該怎麼做?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剩飯的問題,還可以改變孩子的其它不良行為。對待孩子剩飯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1、把盛飯的事情,把盛多少的事情交給孩子。你一定要相信,當你把責任交給一個人的時候,他會變得負責任。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把吃飯的事情都交給了他,吃多少自己盛。即使有時候會幫他盛,也會喊他站在跟前看這,他要多少,自己決定。

2、告訴他盛的時候要注意什麼,會有什麼後果。在兒子自己開始盛飯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他可以盛多盛少,但自己盛到碗裡了就應該吃完。我們家不喜歡浪費的行為,我和爸爸也不會幫他吃剩飯。如果剩了就得自己吃掉或者接受一定的懲罰,比如說幫家人收一個禮拜的鞋子。同時,我們給他提個了個建議,如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就先少盛一點,吃完不夠再去加。

點那個我們跟孩子把事情說清楚的時候,他還是很配合的,特別是年紀越小的孩子。更容易養成好習慣,容易聽我們的話。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不管走到哪裡兒子總是會得到很多誇獎,他很主動,知道自己要吃多少,要吃什麼,而且每次只要盛到碗裡的都會吃得乾乾淨淨,不會浪費。我們也不用擔心他吃不飽,也不用去管。其實自己去盛飯,也會讓孩子很快知道自己大概能吃多少。一碗還是半碗,都會有數。

3、當我們告訴孩子以後,他仍然會剩飯,那我們就得按照我們事先說好的辦。讓孩子自己吃完,或者代替選項接受一個懲罰(必須是孩子在意的事情,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的懲罰讓他感受到不利的影響,他才會主動去調整自己的行為。

4、警惕破窗效應,在孩子的壞行為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要及時的給予關注。比如說剩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要去關注,就要表明的態度,也要教會孩子怎麼做的更好,怎麼避免。壞習慣都是日復一日,不斷的重複,然後才養成的。而在剛剛開始時更容易改變。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這樣寫到: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時間,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發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

當我們知道如何正確解決孩子的剩飯問題時,我們就已經學會了如何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就學會了培養的獨立性,我們就學會了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我們學會了對孩子的壞行為保持敏感,不放縱。輕鬆幫助孩子養出更多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