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真的想传位给宋太宗吗?大错特错,请看这件事儿

大家都知道,北宋开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打下了一片大好山河,可是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突然暴亡,随后新帝登基,令人诧异的是继位的不是宋太祖的儿子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为什么说诧异呢?历史上皇位的传承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的不在少数啊,但是那都是在先帝无子的情况下,弟弟不得已才继位的。而宋太祖作为一代开国帝王,骁勇善战,身体体质自然也是非常棒,他死的时候,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已经成年了啊,那么继位的还为什么是弟弟赵光义呢?

宋太祖真的想传位给宋太宗吗?大错特错,请看这件事儿

长期以来的官方解释,是金匮之盟!所谓的金匮之盟是指的是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我觉得这个金匮之盟百分百个假货,肯定是赵光义搞出来糊弄人的

宋太祖真的想传位给宋太宗吗?大错特错,请看这件事儿

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仅从一件事儿就可以看出来宋太祖其实并不是想传位给弟弟的

那就是宋朝开国之处的迁都之争,而矛盾的双方就是皇帝赵匡胤和晋王赵光义!

宋太祖为什么要迁都?一公一私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北宋首都开封的问题了,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城附近地区经济发达,能基本解决都城的物质需要。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地理位置上要求都城位于王朝管辖范围的中心地区,或有通畅的水陆交通线路通向四面八方。就地理环境而言。自古统治者择都大多选取龙盘虎踞、山河四塞、有险可守的形胜之地,很少选择地势平坦、难以防守之地。 而开封偏偏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方,这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后来发生的事实(宋辽澶州之战,靖康之变)也确实证明了宋太祖的远见卓识

再有就是宋太祖和弟弟赵光义的恩怨了,作为对皇帝大位有野心的亲王,赵光义此人可不是一个善茬儿,赵光义的身份是大宋晋王,宋太祖长年在外征战,而赵光义长期担任开封尹,以赵光义为首的一些人形成了晋王集团。所以开封是赵光义的大本营,他在开封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宋太祖对这个弟弟虽说信任有加但是也是心存戒心的。赵光义在开封如此结党,笼络人心,傻子也知道他是觊觎皇位啊

宋太祖真的想传位给宋太宗吗?大错特错,请看这件事儿

所以,宋太祖死活要迁都,但是他低估了此时赵光义的能量,迁都风波一出,朝廷立马形成了两派争执了起来!帝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帝曰:“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赵光义只用了在德不在险这一句话就把皇帝大哥给干挺了

宋太祖被迫同意赵光义的建议,但是他不甘心,赵匡胤为了重聚人心,决定北伐北汉,再用一场大胜仗重新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以便于顺利实现迁都,可惜当年的10月,宋太祖突然暴毙,留下宋朝一大疑案,也使宋太祖这次北伐中止!迁都大计也就此搁置,够来宋太祖的预言果然应验,北金铁蹄之下,赵光义所谓的德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汉人历史上最屈辱的靖康之耻的恶果其实在宋朝初年就种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