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幾百年來,波爾多葡萄酒一直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勝地。這裡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級名莊拉菲、拉圖、木桐、奧比昂和瑪歌,雖然世界上每個葡萄酒愛好者都想參觀這些城堡,但藍裕文化酒莊設計師認為要獲得這些名莊的邀請前往參觀可能會很困難。因此,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師要帶大家去發現那些散落的珍珠,在波爾多的3000多個莊園中,還有許多其他令人驚歎的酒莊和優雅的葡萄酒可供享用。下面,我們一起出發。

1

克萊蒙教皇堡


克萊蒙教皇堡(Chateau Pape Clement)坐落在法國波爾多(Bordeaux)格拉夫(Graves)的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產區。酒莊以出色的紅葡萄酒入選格拉夫列級莊(Grand Cru Classe de Graves),同時也出產了品質非常優秀的白葡萄酒。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克萊蒙教皇堡是波爾多歷史最悠久的名莊之一。1299年,時任教皇的卜尼法斯八世(Pope Boniface VIII)將貝特朗·格斯(Bertrand de Goth)任命為波爾多總教區大主教(Archbishop of Bordeaux)。同年,貝特朗·格斯收到了一塊名為“莫特”(Mothe)的葡萄園作為任職禮物。根據當時的教區檔案記載,貝特朗·格斯非常喜歡這座葡萄園,在波爾多教區任職的幾年內,他一直在尋求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來管理葡萄園和酒窖。1305年,貝特朗·格斯被選為新任教皇,並改名為教皇克萊蒙五世(Pape Clement V),克萊蒙教皇堡的名字由此而來。即將離開波爾多的他選擇將這座莊園交給波爾多總教區大主教的繼任者們管理。這種前後任主教之間的傳承一直延續到法國大革命前夕。

18世紀晚期,時任波爾多總教區的大主教被剝奪所有財產,克萊蒙教皇堡也流入民間。幾經轉手,酒莊於1858年被波爾多酒商讓-巴蒂斯特·克萊爾(Jean-Baptiste Clerc)購得。克萊爾為酒莊建造了一座城堡,這座城堡後又經下一任主人重新設計修繕,最終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見的模樣。19世紀後半期,酒莊接連遭受白粉病、霜黴病和葡萄藤根瘤蚜蟲病的摧殘,但依然出產了廣受好評、在各種賽事中摘得桂冠的佳釀。進入20世紀之後,克萊蒙教皇堡又經歷了自然災害、經濟危機和戰爭等影響,所有權也被幾經出售。直到20世紀80年代,克萊蒙教皇堡迎來了他的現任莊主——貝爾納·馬格雷(Bernard Magrez),象徵著教皇權利的雙鑰匙也成為了貝爾納·馬格雷旗下產品的標誌。

2

愛士圖爾莊園

愛士圖爾莊園(Chateau Cos d'Estournel)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uax)左岸名村聖埃斯泰夫(Saint-Estephe)邊緣,在梅多克(Medoc)1855列級莊(1855 Grands Crus Classes)評選中被評為二級莊(Second Growth)。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愛士圖爾莊園的歷史悠久而特別。酒莊由一名叫路易斯-加斯帕德·愛士圖爾(Louis-Gaspard d'Estournel)的葡萄酒愛好者建立於1811年。此人不算十分富有,但對葡萄酒釀造抱有無限的熱情。他非常仰慕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成功,所以,在長時間的考察和論證後,他選購了拉菲古堡旁屬於聖埃斯泰夫村的一塊14公頃的園地,開始發展他的酒莊大計。這塊園地位於一個小石頭坡上,而“Cos”在法文裡有小石丘之意,因此他將“Cos”加在自己的姓氏“愛士圖爾(d'Estournel)”之前,構成了如今的酒莊名。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從1821年開始,愛士圖爾先生陸續併購了旁邊的一些小酒莊和土地,將酒莊拓展到65公頃。同時他深信酒莊一定要有一座特別的城堡才能增加酒的魅力,同時也利於產品的長期推廣。當時西方藝術界普遍崇拜東方藝術,且愛士圖爾本人也因與中東和亞洲有不少生意往來,對東方文化比較瞭解,且較為青睞。因此他決定以《一千零一夜》書本上構想的建築風格為方向,建造一座將中國古鐘樓、印度大象、蘇丹木雕門、鐘乳石筍以及西方建築精華集合在一起的城堡。如今,愛士圖爾的城堡成為了波爾多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3

雷奧良酒莊

雷奧良酒莊(ChâteauLéognan)酒莊位於牧區莊園的中心地帶,環抱在野生動植物之間,與大西洋隔著一片松樹林保護作為其保護傘。現在的酒莊建築建於1870年,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師認為這算是一個新的葡萄酒莊園。將其恢復到昔日的輝煌,Philippe和Chantal現在完全致力於建立他們的葡萄酒的聲望,作為Graves地區的頂級葡萄酒之一,雷奧良酒莊絲毫不比周邊的列級莊差。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4

高柏麗酒莊

高柏麗酒莊(Chateau Haut-Bailly)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酒莊。據資料記載,自1461年起,就存在一個叫做“Pujau”的葡萄園,該園地處於一片非常優秀的圓頂坡地上,這就是高柏麗酒莊現在的位置。然而,高柏麗酒莊現代葡萄園的基礎起於1530年,由哥雅尼家族(Goyaneche)和戴茨家族(Daitze)建立。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630年蓋拉德·戴茨(Gaillard Daitze)去世後,他的繼承人將“Pujau”的土地出讓給了他們的債主——巴黎銀行家費明·柏麗(Firmin Le Bailly)和尼古拉斯·勒瓦德(Nicolas de Leuvarde)。這兩位銀行家之前就很欣賞此地優秀的葡萄酒,並深知這片土地的潛力,所以投入大量的資金使葡萄園走上了真正的商業發展規模。他們為這片葡萄園建造了一座與其身份相符的主建築物,並贏得了國際的聲譽,費明甚至把他的姓氏柏麗(Le Bailly)留給了酒莊。

1655年費明去世後,在將近一個世紀裡,土地在他或近或遠的繼承人中幾番易手,直至1736年土地的開發和經營權才被委託給了托馬斯·巴頓(Thomas Barton)。托馬斯·巴頓是愛爾蘭人的後裔,當時是一家名酒貿易公司的主管。由於他有英格蘭和愛爾蘭眾多的業務關係,這使高柏麗酒莊的葡萄酒獲得了這些“新法國紅酒”愛好者的好評。

1872年,阿爾希德·貝洛·米尼埃爾(Alcide Bellot des Minieres)遵照波爾多大主教的意見,購買下該土地,並在那裡建造了現在的酒莊。這位優秀的企業家全身心地投到了葡萄種植事業中。他的精力與激情,加上對科學細節的嚴謹態度和精確性,使他在短短几年裡就將高柏麗酒莊葡萄酒的價位提升到了拉菲古堡、拉圖酒莊、瑪歌酒莊或侯伯王酒莊出產的一等列級酒的水平,並一直持續至1940年。他的許多科學貢獻使他成為一位傳奇人物,併為他贏得了“葡萄種植大王”的稱號。阿爾希德去世後,高柏麗酒莊進入了一段不穩定的發展時期,頻繁更換莊主,直到1953年被納入格拉夫產區的列級酒莊(Crus Classes de Graves)之列。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955年是高柏麗酒莊的一個新起點,丹尼爾·桑德斯(Daniel Sanders)收購了該酒莊。丹尼爾對酒莊進行了大量現代化的改建工程,包括:重組葡萄園、翻修酒庫與酒莊建築。1979年,酒莊傳至他兒子讓(Jean)手中,讓注重葡萄精選,致力於使高柏麗酒莊葡萄酒迴歸至20世紀初的質量與形象,他為該酒莊的風格與聲譽建立了新的里程碑。

1998年7月30日,高柏麗酒莊被美國人羅伯特·威爾默(Robert G. Wilmers)收購,他是紐約M&T銀行的主管。在高柏麗酒莊的經營中,他實現了波爾多名酒愛好者的夢想。對酒莊來說,這次收購代表著機遇。在這位充滿熱情的主人的掌控下,高柏麗酒莊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威爾默親自參與酒莊重大決策的制定,並密切追隨酒莊的戰略方向。

在1998年,威爾默把高柏麗酒莊的管理委託給了讓·桑德斯的孫女維羅妮卡·桑德斯(Veronique Sanders)。從那時起,維羅妮卡就專注於酒莊的發展,唯一的目標就是把它提升到它應有的“卓越名酒”行列的高水準。有了威爾默的大量投資,維羅妮卡循序漸進的改建——先是葡萄園和農業設施,然後是酒庫和莊園,高柏麗酒莊獨一無二的葡萄酒聲譽逐漸打響了。

5

芝路酒莊

芝路酒莊(Chateau Guiraud)是法國波爾多格拉夫(Graves)蘇玳(Sauternes)產區的酒莊之一,在1855年蘇玳和巴薩克葡萄酒官方評級中被評為一級酒莊(Premier Cru Classe)。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芝路酒莊原名為“貝爾貴族之家(Noble House of Bayle)”,那時,酒莊的所有者還是蒙斯·聖·保利(Mons Saint-Poly)家族。1766年2月22日,波爾多新教徒商人皮埃爾·芝路(Pierre Guiraud)花重金購得此酒莊。1799年,皮埃爾去世,其子路易(Louis)繼承了該酒莊,他不但將酒莊從1793年開始的經濟困境中挽救回來,還通過釀製優質的葡萄酒使酒莊名聲大振。1837年,路易去世,兒子皮埃爾·阿曼(Pierre-Aman)繼承了這個已經發展良好的酒莊。1846年,酒莊被賣給迪潘(Depons)紳士領導的一個團體。在這些人的努力下,酒莊在1855年蘇玳和巴薩克葡萄酒官方評級中獲得了一級酒莊的榮譽,在21家酒莊中排名第9。

1858年,該團體將酒莊賣給了十分富有的菲力克斯·索勒(Felix Solar)。由於索勒缺乏理財意識,很快便將繼承的財產揮霍一空。1861年,他不得不賣掉酒莊。新東家不久又將酒莊賣給了伯納德(Bernard)家族,伯納德家族擁有巨大的產業,在此期間酒莊從未受到資金困擾。伯納德掌舵的時期是芝路酒莊的黃金時期,所產葡萄酒備受讚譽,酒莊的聲譽也隨之不斷提高。之後,家族中有兩個女兒嫁給了愛爾蘭後裔的麥斯威爾(Maxwell)家族,酒莊於是在1910年時變成了詹姆斯·麥斯威爾(James Maxwell)的財產。此時,受到天災、戰亂和經濟蕭條困擾的酒莊已經難以維持運作,於是,麥斯威爾於1932年將酒莊賣給了保羅·塞薩爾·裡維爾(Paul César Rival)。二戰期間,該酒莊曾被德國人控制,裡維爾也因戰爭的打擊,不再勵精圖治經營自己的產業,酒莊的葡萄園和城堡都年久失修,其葡萄酒也難以重拾舊日輝煌。1981年,裡維爾家族將酒莊賣給了來自加拿大的納比(Narby)家族,在漢密爾頓·納比(Hamilton Narby)的領導下,酒莊陸續獲得投資,酒窖得到了翻修,設備得到了更新,酒莊的實力也不斷增強。2006年初,羅伯特•標緻(Robert Peugeot)和其他三個釀酒師決定購買下酒莊,於同年7月20日簽署了購買合同,成為芝路酒莊的新東家。

6

卓龍夢特酒莊

卓龍夢特酒莊(Chateau Troplong Mondot)位於聖埃美隆(Saint-Emilion)的東北部,是該區的一級特等酒莊。聖埃美隆許多單個酒莊的面積都不超過10公頃,但卓龍夢特酒莊 卻擁有33公頃,為該區的一座大莊。在過去的10年裡卓龍夢特酒莊所產酒的酒質一直很卓越。該酒莊的歷史可追溯到1745年,當時它和柏菲酒莊 (Chateau Pavie)都只是一座大型葡萄園的一部分。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745年,塞茲(Seze)家族創建了卓龍夢特酒 莊的城堡。塞茲家族是在吉倫特河地區擁有大片土地的貴族家族之一,擁有多個酒莊。1850年,法國有名望的參議員、法學家魯瓦蒙·卓龍(Roymond Troplong)獲得此酒莊,並將其獨立劃分出來,自此卓龍夢特酒莊的面貌就再也沒變過,酒莊名字中的“卓龍(Troplong)”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莊 主。卓龍先生執掌酒莊期間,釀製了一流的葡萄酒,酒莊名聲漸長。然而好景不長,在這位莊主之後,酒莊一直處於低迷期。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現今,卓龍夢特酒莊的所有者是瓦萊特(Valette)家族。亞歷山大·瓦萊特(Alexandre Valette)先生是巴黎的酒商,在買入卓龍夢特酒莊時,他已經擁有了其它酒莊。酒莊的現任莊主是亞歷山大·瓦萊特先生的外孫女克里斯汀·瓦萊特 (Christine Valette)和她的丈夫澤維爾·帕裡安特(Xavier Pariente),他們共同經營酒莊。20世紀80年代時,克里斯汀·瓦萊特在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的協助下,使卓龍夢特酒莊逐漸得以復甦。

7

碧尚男爵酒莊

碧尚男爵酒莊(Chateau Pichon-Longueville Baron)位於著名的波雅克(Pauillac),在1855年梅多克評級中被評為二級列級酒莊。碧尚男爵酒莊是整個波爾多產區內著名的“傳奇式”酒莊。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7世紀以前,碧尚男爵酒莊的園地還不是葡萄園,只是一片樹林,由一位名叫布倫德·博伊塞克(Brund de Boysset)地主擁有,園地的名稱也並非現有的名稱。後來,園地轉由格維爾(Longueville)家族所有。自1646年格維爾男爵的獨生女嫁給伯納德碧尚(Bernard de Pichon)以後,該園地作為嫁妝更換了所有權,園地也更名為由兩個家族的姓氏組成的“Pichon-Longueville”。到了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該酒莊由約瑟夫(Joseph)男爵管理,為了避免子女因爭奪財產而影響酒莊的經營,他死前將五分之二的酒莊分給了2位兒子,剩下的分給了3位女兒,因此在今天的波雅克二級莊中出現了2個名莊——由2位兒子所有的碧尚男爵酒莊和3位女兒掌控的碧尚女爵酒莊(Chateau Pichon-Longueville Comtesse de Lalande)。

關於掌控碧尚女爵酒莊的女兒們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約瑟夫男爵的兩個女兒貌美如花,風姿綽約,可惜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後來便與鄰居拉圖酒莊(Chateau Latour)的老闆博蒙特(Beaumont)男爵交往甚深。不久後,男爵居然從拉圖酒莊割出一塊地為這位貌美如花的二女兒蓋起了現在我們目睹的城堡。當男爵來波爾多的時候就會住在碧尚女爵酒莊的城堡,而拉圖酒莊也因此一直沒有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像樣的城堡。

8

龐特卡奈古堡

龐特卡奈古堡(Chateau Pontet-Canet)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梅多克(Medoc)的波雅克(Pauillac)產區,在1855分級(1855 Classification)中被評為五級莊(Fifth Growth)。如今龐特卡奈古堡被認為是“超二級莊”的領頭羊之一。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龐特卡奈古堡(Chateau Pontet-Canet)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8世紀早期,當時的主人是讓-弗朗索瓦·龐特(Jean-Francois de Pontet)。讓-弗朗索瓦·龐特曾在凡爾賽宮任馬廄管理員,頗受路易十五(Louis XV)重用。回到吉耶納(Guyenne,法國西南部舊省名)後,他成為了梅多克的管轄者。1705年,他在波雅克村北部購買了幾英畝土地,創建了一個葡萄園。幾年後,他在一個叫卡奈(Canet)的地方繼續購入了幾個地塊。按照當時的傳統,他將自己名字加於卡奈這個地名之後,將酒莊起名為“龐特卡奈古堡(Chateau Pontet-Canet)”。之後的一個世紀,酒莊繁榮發展,在1855分級中被評為五級莊。1865年,酒莊第一次轉手,出售給了一個來自丹麥的酒商——赫爾曼·克魯斯(Herman Cruse)。赫爾曼·克魯斯接管酒莊後,委託波蘭工程師泰奧菲爾·斯卡溫斯基(Theophile Skawinski)為酒莊設計了一座革命性的酒窖。新酒窖的突出之處在於它位於地下,且完全使用重力進行操作。克魯斯(Cruse)家族掌管了酒莊110年,直到1975年干邑酒商蓋伊·泰瑟隆(Guy Tesseron)收購酒莊。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歷史中,龐特卡奈古堡只經手了三個家族,這在梅多克是很少見的。在蓋伊·泰瑟隆(Guy Tesseron)的兒子阿爾弗雷德·泰瑟隆(Alfred Tesseron)和酒莊經理讓-米歇爾·科姆(Jean-Michel Comme)的聯合管理下,酒莊葡萄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傳統的葡萄種植法向有機種植法和生物動力法轉變。龐特卡奈古堡的葡萄酒品質不斷攀升,在波爾多葡萄酒中位屬前列。如今,酒莊由蓋伊·泰瑟隆和已故兄弟傑拉德·泰瑟隆(Gerard Tesseron)的兩個女兒——梅拉妮·泰瑟隆(Melanie Tesseron)和菲利嬪·泰瑟隆(Philippine Tesseron)掌管。他們延續著泰瑟隆(Tesseron)家族的酒莊管理理念,一如既往地維持著龐特卡奈古堡葡萄酒的優秀品質。

9

飛龍世家酒莊

飛龍世家酒莊(Chateau Phelan Segur)是法國波爾多聖埃斯泰夫(Saint-Estephe)產區的酒莊之一,亦為波爾多特級酒莊聯合會(Union Des Grands Crus De Bordeaux)的成員之一。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自19世紀初起,坐落於聖埃斯泰夫產區中心的飛龍世家酒莊,就威嚴地俯瞰著吉倫特(Gironde)河灣。愛爾蘭人伯納德•飛龍(Bernard Phelan)將佳拉米園(Clos de Garramey)和世家園(Domaine Segur)兩個葡萄園合併而創立了本酒莊。之後,伯納德的兒子弗蘭克(Frank)又將產業發展壯大,並於20世紀初將酒莊的名稱改為“飛龍世家酒莊”。在莊主的精心照料下,飛龍世家酒莊以其優雅、細膩、溫和風格的葡萄酒聞名於世。1985年,加丁內(Gardinier)家族收購了該酒莊,並一直經營至今。

10

多米尼克城堡

這座莊園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聖艾米利翁(Saint-Émilion)的中心地帶,是一家主要以梅洛(Merlot)葡萄為主的優質葡萄酒。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多米尼克城堡(Chateau La Dominique,又名:多明尼克城堡)坐落於聖埃美隆(Saint-Emilion)產區與波美侯(Pomerol)產區的交界處,離白馬酒莊(Chateau Cheval Blanc)不遠,是聖埃美隆列級酒莊。

早在1900年之前,該酒莊就被認為是聖埃美隆最好的酒莊之一。後來,酒莊漸漸衰落,直到1969年,汽車界大亨克萊門特·法亞(Clement Fayat)收購了該酒莊,酒莊才慢慢走上了復甦的道路。近年來,法亞聘請了著名的瓦蘭佐酒莊(Chateau Valandraud)的業主兼釀酒師讓·呂克·圖文(Jean-Luc Thunevin)先生全權負責酒莊的種植和釀造工作,使得酒莊葡萄酒的品質更勝一籌。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多米尼克城堡的葡萄園與白馬酒莊的葡萄園相鄰,面積達29公頃。園裡種植著81%的梅洛(Merlot)、16%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3%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樹的平均樹齡為35年,種植密度為7,000到9,000株/公頃。其土質為棕鈣土、砂礫以及含粘土的混合土質,和白馬酒莊十分相似。這些土壤賦予了該酒莊葡萄酒優雅的特質。

11

多西戴恩酒莊

多西戴恩酒莊(Chateau Doisy-Daëne)位於蘇玳-巴薩克產區,第一次被提及是在安德烈朱利安(Andre Jullien)1832所著的一本名為《所有已知的葡萄園地形》(Topographie de tous les vignobles connus)的書中。該酒莊以釀造白葡萄酒而聞名波爾多,其釀造的白葡萄酒在波爾多可謂首屈一指。1846年,多西戴恩酒莊與古岱酒莊(Château Coutet)、克里蒙酒莊(Château Climens)以及米拉特酒莊(Chateau de Myrat)一起被查爾斯(Charles Cocks)列入巴薩克區4個一級酒莊的名單中。1850年,同樣有一個排名活動,將它列在11個上榜的波爾多白葡萄酒名單中。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如今多西戴恩酒莊的名字則是源於多西(Doisy)酒莊以及讓·雅克·艾曼紐·戴恩(Jean Jacques Emmanuel Daene)這個人。讓·雅克是波爾多一個酒莊的主人,同時也是一個葡萄酒商。事實上,1855年評級中所提到的多西酒莊指的就是這個多西戴恩酒莊。

1875年,讓·雅克的三個兒子繼承了酒莊,同年,他們將部分酒莊賣給了布羅卡(Dubroca)兄弟。1878年,多西戴恩酒莊被賣給了讓·保爾•比洛(Jean Paul Billot),之後,讓·保爾唯一的女兒寶琳(Pauline)在1884年繼承了酒莊。寶琳的丈夫讓·樂杜思(Jean Lodoïs Juhel-Renoy)是巴黎的一個葡萄酒商。不過,五年之後的1889年她將酒莊賣給了德班斯(Debans)兄弟。1924年,喬治·杜波迪恩(Georges Dubourdieu)從德班斯兄弟手中收購了多西戴恩酒莊。80多年來,三代人在這裡傾注全部熱情釀造出色的白葡萄酒,他們是:喬治、皮埃爾(Pierre)和丹尼斯(Denis)。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924-1949年,葡萄種植和釀造的完美主義者——喬治收購了葡萄園,並使其名聲大振。

充滿熱情的創新家、企業家皮埃爾收購了部分多西布羅卡酒莊(Doisy-Dubroca),以擴展多西戴恩酒莊。50年代初他精心打造了“多西戴恩特級乾白酒”,成為近50年來的頂級葡萄酒釀造者。

自2000年開始,丹尼斯接管了多西戴恩酒莊。丹尼斯·杜波迪恩,是多西戴恩酒莊以及家族其它葡萄園的現任經營者。他不僅是波爾多酒類研究學院的一名教授,同時還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葡萄酒顧問。2004年開始,丹尼斯的兩個兒子布里斯(Fabrice)和讓(Jean)也開始進入酒莊工作,併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12

都妃城堡酒莊

都妃城堡酒莊(Chateau de la Dauphine)位於法國波爾多的弗龍薩克(Fronsac)葡萄酒產區。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都妃城堡酒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670年。1684年的酒莊轉讓文件上首次出現了都妃這個名字。1709年,J-F·坡託(J-F Proteau)將都妃酒莊轉讓給奧利威(Olivier)家族。讓·奧利威(Jean Olivier)是當時的國王顧問,吉延(Guyenne)行省的財經行政主管。該家族持有都妃酒莊近三個世紀。酒莊如今的城堡由讓-巴蒂斯·德利松(Jean-Baptiste de Richon)建於1744年到1750年之間,他是巴黎議會的律師,弗龍薩克大公國民事和刑事司法官。城堡建成不久,瑪麗-約瑟夫·德·薩克森(Maria-Josepha of Saxony),法蘭西王國太子妃,即路易十五王太子,路易-費迪南·德·法蘭西的妻子,法蘭西王國最後幾位國王(包括路易十六)的母親在酒莊住過幾天。這個事件提高了都妃城堡酒莊的知名度。1985年,弗朗索瓦-雷吉斯·馬塞託·德·柏蒙( François-Régis Marcetteau de Brem),奧利威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將都妃城堡轉讓給利布爾訥鎮的莫埃克斯(Moueix)家族。該家族擁有柏圖斯(Petrus)、託達尼瓦(Chateaux Trotanoy)和馬格德蘭城堡(Chateaux Magdeleine)等酒莊。2000年,讓·哈雷(Jean Halley)從莫埃克斯家族收購了都妃城堡。他照原樣修復了城堡,都妃酒莊現在已經是弗龍薩克地區第二大酒莊。

13

騎士酒莊

騎士酒莊(Domaine de Chevalier)位於一塊較小的林中空地上,四周茂盛的樹木可以保護葡萄樹抵禦極端的天氣。實際上,騎士酒莊就像一座神秘的酒莊,如同波爾多其他優異的酒莊一樣,出產優異的葡萄酒,卻遠離喧囂的公眾焦點。說起騎士酒莊,往往會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只有最偉大的風土才能孕育出最偉大的葡萄酒”。這句話表達了騎士酒莊對於葡萄酒的基本理念,不僅僅包括常規的葡萄栽培,更包含著那種瀰漫在葡萄園每個角落的信念,以及所有在酒莊工作的人,年復一年,他們不斷地完善,並改進那些已經瞭然於胸的釀造技術,為的就是能實現孜孜以求的最完美標準——極致的平衡。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與梅多克那些有著顯赫地位,且動輒擁有數百年曆史的酒莊相比,騎士酒莊的歷史只有300年左右。建立於18世紀中期,當時的騎士酒莊已開始種植葡萄,但並沒有釀造出能夠流通市場的葡萄酒。騎士酒莊的名字“Chevalier”是由當初的“Chibaley”演變而來的,在加斯科涅語表示“騎士”的意思。到了19世紀20年代,酒莊的名稱改為“Chevalier”。

1865年,騎士酒莊被讓•理查德(Jean Ricard)買下,就是葡萄園後來的主人克勞德•理查德(Claude Ricard)的祖父。一直到1983年的100多年間,理查德家族一直經營著騎士酒莊。當時的理查德家族在整個雷奧良地區葡萄酒業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如果說雷奧良地區的輝煌歷史是一幅精美絕侖的織綿,那麼理查德家族就是編織這幅織綿的絲線。除了騎士酒莊,他們還擁有過格拉夫地區許多的葡萄莊園。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到了1948年,理查德家族的後人克勞德•理查德在他21歲剛剛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時,繼承了騎士酒莊。克勞德雖然非常年輕,但聰明好學,而且自幼在家族環境的薰陶下,對釀造葡萄酒也有自己的一些領悟。後來,他在波爾多葡萄酒學院埃米爾·佩諾(Emille Peynaud)教授的指導下,大大提升了騎士酒莊的葡萄酒品質,尤其是白葡萄酒。

1983年,由於拿破崙遺傳法的規定,克勞德不得不將騎士酒莊以售價33,000法郎的價格,轉讓給著名的烈酒商——貝爾納(Bernard)家族。轉讓合同中提到,克勞德將繼續管理騎士酒莊5年,在此期間,克勞德得到了他三個女兒的幫助,並將其豐富的經營經驗傳授給了奧利維爾·貝爾納(Olivier Bernard)。

自1983年以來,騎士酒莊一直由奧利維爾·貝爾納管理,他堅持不懈地堅守著酒莊追求極致平衡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逐步擴大葡萄園的規模,完善葡萄種植與釀造的所有技術細節,砍伐了園內蕪雜的樹木,修繕並擴建了陳舊的房屋,更新了院內部分老葡萄藤……所有的改變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整個酒莊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4

靚茨伯莊園

靚茨伯莊園(Chateau Lynch-Bages)位於法國波爾多(Bordeaux)產區波雅克(Pauillac)村,於1855年被評為五級酒莊,不過1980年以來其名聲日盛,酒質已相當於二級酒莊的水平。1985年靚茨伯成為香港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頭等艙的指定用酒。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靚茨伯莊園名字中的“Bages”源自古老的巴斯(Bages)小村,改為現在的名字之前稱為巴斯酒莊(Domaine de Bages)。1691年,約翰·靚茨(John Lynch)從愛爾蘭來到法國波爾多,並於此地成家立業。1740年,約翰的大兒子托馬斯·靚茨(Thomas Lynch)和當時巴斯酒莊的莊主皮埃爾·德魯伊拉(Pierre Drouillard)的女兒伊麗莎白(Elisabeth)結婚。1749年,皮埃爾·德魯伊拉去世,巴斯酒莊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靚茨(Lynch)家族的產業,之後酒莊便改名為靚茨伯莊園,靚茨家族的葡萄酒釀造事業也由此開始。後來,托馬斯(Thomas)夫婦把產業傳給了他們的兒子讓·巴蒂斯(Jean-Baptiste)。讓·巴蒂斯是靚茨家族一個非常成功的人物,他把靚茨伯酒莊經營得井井有條,並積極參與政治社交工作,在1809-1814年間還擔任了波爾多市的市長。靚茨伯莊園的每位莊主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該酒莊也是唯一出過兩任市長的酒莊,讓·巴蒂斯便是其中一位。後來因政務日益繁忙,讓·巴蒂斯將酒莊交給了他的哥哥邁克爾(Michael)管理,但邁克爾根本不擅長管理,之後靚茨家族的葡萄酒事業迅速衰落。1824年,酒莊被一個來自瑞士的葡萄酒商塞巴斯蒂安·朱利那(Sebastien Jurine)買下, 靚茨家族在靚茨伯莊園的輝煌歷史由此終止。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後來,靚茨伯莊園幾經輾轉,被著名的葡萄酒世家卡茲(Cazes)家族所擁有,該家族還在20世紀30年代買下了聖埃斯泰夫村(St.Estephe)的榆樹酒莊(Chateau Les Ormes de Pez),1937年買下了波雅克村的奧巴里奇酒莊(Chateau Haut-Bages-Liberal),盛極一時。當時掌管卡茲家族的是著名的釀酒師讓·查爾斯(Jean-Charles),他憑藉多年的豐富經驗把靚茨伯酒莊的產品提升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靚茨伯莊園的聲譽日隆,並躋身成為波雅克的頂級名莊。讓·查理斯於95歲高齡逝世後,酒莊由安德魯·卡茲(Andre Cazes)接管。安德魯·卡茲兢兢業業,酒莊得以繼續發展。現年八十多歲的安德魯·卡茲曾擔任多屆波雅克的最高執行官。1973年,安德魯的兒子讓-米歇爾·卡茲(Jean-Michel Cazes)開始管理酒莊,並開始了歷時15年的現代化改造,引領這座莊園進入了一個輝煌盛大的時代。在他的領導下,酒莊1985年份的正牌酒一舉奪得《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1988年百大葡萄酒的桂冠,成為該雜誌評選出的第一款年度之酒(Wine of the Vintage)。葡萄酒大師協會(Institute of Masters of Wine)於2011年為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為葡萄酒行業所作出的貢獻。2006年米歇爾的兒子讓-查爾斯·卡茲接過指揮棒,成為靚茨伯莊園的莊主。

15

龍船莊園


龍船莊園(Chateau Beychevelle)位於波爾多(Bordeaux)左岸的聖朱利安(Saint-Julien),毗鄰龍船(Beychevelle)鎮,與聖皮爾酒莊(Chateau St Pierre)和歌麗雅酒莊(Chateau Gloria)相鄰。在1855年梅多克((Medoc)列級評定中,龍船莊園被評為四級酒莊。龍船莊園最早以出產極其細緻優雅且順滑的葡萄酒著稱。現在由於調配時加入了更多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酒已經變得更加豐富,風味也更復雜。另外,酒莊帝王般的建築氣質與奢華的花床皆為吸引眾人的焦點。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龍船莊園擁有近400年的歷史。15世紀時期,酒莊為格萊利(Grailly)家族所有。1446年,酒莊被傳給富有且有權勢的弗瓦德·康達勒(Foix de Candale),當時它被稱為梅多克酒莊(Chateau de Medoc)。1587年,家族後人瑪格麗特(Marguerite)小姐嫁給當時波爾多地區的總督德佩農公爵(Duc D'Epernon),酒莊作為她的嫁妝轉入了德佩農公爵家族。德佩農公爵官運亨通,深得法國國王亨利三世(Henry III)器重,後來他成為了法國海軍總司令,權傾一時, 風頭無二。

總司令和夫人常住酒莊,為此,龍船莊園修建了豪華的城堡和後花園。這個城堡就是波爾多所有酒莊中最大的城堡,被稱為“波爾多的凡爾賽宮”。據說,正是因為德佩農公爵,酒莊才改名為龍船莊園(Chateau Beychevelle)。酒莊的位置臨近吉倫特河(Gironde),後花園一直向河邊延伸,可以看到往來的船隻。往來船隻上的人們知道海軍總司令就住在這裡,為了表示對他的臣服和敬仰,都會自覺地向他敬禮。但由於河面太寬,用手敬禮未必能被看見,因此,他們後來以斜下半帆的方式以示敬禮。久而久之,這便成為當地不成文的約定。 船員們經過這裡時都會大聲喊“下半帆(Baisse-Voile)”。總司令聽見後明白其意,非常喜歡,決定以一艘下著半帆的龍船作為酒莊的標誌。 至此,首部飾有獅身鷲首怪獸(希神)的龍船成為了酒窖的守護神,並以象音單詞“Beychevelle”代表“Baisse-Voile”作為酒莊名字。


除了五大名莊,波爾多這15大酒莊最值得一看


1642年,酒莊由蘭登公爵(Duc de Rendan)購得,隨後,傳給阿巴迪(Abbadie)家族,之後又賣給埃蒂安·布拉斯爾(Etienne de Brassier)侯爵。如今所見到的城堡正是這位侯爵在1757年修復和擴建的。1766年,布拉斯爾侯爵去世後,家道開始衰落,龍船莊園被逐一分割售賣,其中的一塊成了今天聖朱利安的二級名莊寶嘉龍酒莊(Chateau Ducru Beaucaillou)。

1800年,龍船莊園由傑克·康德(Jacques Conte)買下。1825年,龍船莊園又轉到朱利安(Julien)市市長皮埃爾-弗朗索瓦·蓋斯蒂埃(Pierre-Francois Guestier)手上,他同時經營著朗歌巴頓酒莊(Chateau Langoa Barton)和雄獅巴頓酒莊(Chateau Leoville-Barton)。這段時期,龍船莊園未能得到很好的管理,酒質不太穩定,在1855年的波爾多列級名莊評比中只評為“四級酒莊”。今天,很多的酒評家都認為龍船莊園最起碼應該評為“三級酒莊”,甚至是“二級酒莊”。在1855年評定的列級名莊中,除一級名莊和幾個二級酒莊外,能夠擁有響噹噹名聲的二至五級名莊並不多,龍船酒莊就是其中之一。

1874年,巴黎的銀行家阿曼德·海涅(Armand Heine)以160萬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龍船酒莊,海涅家族接手後將酒莊不斷地擴大。之後,他的女兒瑪麗·露易斯(Marie Louise)嫁給了在政壇和金融界都很有影響力的銀行家阿希爾·弗萊德(Achille Foulds),龍船莊園作為嫁妝轉至阿希爾·弗萊德家族。從此,龍船莊園在精心的管理下,釀成的葡萄酒表現出穩定而卓越的品質,100多年來一直傲立於世界酒罈。

1984年,法國第二大保險公司GMF看中了龍船莊園的先天條件、歷史名聲及優秀的管理隊伍,花重金從阿希爾·弗萊德家族手中買下了30%的酒莊股份, 到1987年GMF已逐漸持有酒莊90%的股份。1988-1989年,垂涎酒莊已久的日本最大酒商三得利(Suntory)開始收購酒莊。1997年至今,GMF共擁有龍船莊園60%的股份和絕對管理權,三得利擁有40%的股份。酒莊的現任董事會主席是法國人艾馬爾·貝林斯(Aymar de Baillenx)先生。

波爾多葡萄酒之旅

探索波爾多市中心的最佳方式是參加葡萄酒之旅,體驗一天中不同的釀酒風格。其實這些酒莊早起都是默默無名,一步步做起來的,他們在推向市場的每一步都在領先,因而最終功成名就。在開發產品階段,酒莊的歷史文化和理念貫徹始終,精心的管理葡萄園和釀造過程,慢慢贏得口碑,提升品質,才有雄厚的資本做酒莊建築,引進高科技和技術改良,在一個個的良性循環中不斷取得突破。文化、產品、營銷,這是一個產品成就品牌的途徑,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師認為,國內的酒莊大多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可以跨越式或者多步共同起跑,借鑑前人的經驗,實現彎道超車。如果你想去了解波爾多,那就別忘了跟緊藍裕文化探索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