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集成电路做的最好的公司有哪些?

大青鱼啊


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很多,上市公司在各细分领域中占据的优势也各不同,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包括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分支产业,还包括设备制造、关键材料生产等支撑产业,单个上市公司很难把整个产业链全部做起来,我们从产业链角度梳理脉络。


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我国转移进程之中,2002-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复合增速7.15%,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复合增速22.17%,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占全球比重提升至25%左右。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呈现出“设计-制造-封测”上中下游的两头大中间小格局,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部分领域已经实现重要突破,表现以下方面:

IC设计领域:以海思半导体、寒武纪、紫光展锐为代表的中国半导体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个别产品与国际龙头不相上下,设计领域已实现部分芯片自给自足。先进设计水平达到7纳米,但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14纳米逻辑工艺即将量产。

IC制造薄弱:晶圆量产多外包给大陆以外晶圆代工大厂,大陆前三强(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和华润半导体)芯片制程相较海外龙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封测工艺:封测行业整体国产化程度较高,也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为成熟部分,龙头企业封装技术已经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等技术上均能够实现自主研发。

半导体设备:技术水平落后国际近两代,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但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突破,比如中微半导体先后承担完成65-45nm、32-22nm、22-14nm共三项刻蚀机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掌握5nm蚀机技术,国内主流晶圆制造厂商2019年将继续扩产。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一期规模达到1387.2亿元,截止2017年11月已累计决策投资62个项目,涉及46家集成电路企业,二期将重点投向存储器、化合物半导体、特色工艺、先进工艺、IoT芯片、嵌入式CPU、通信芯片、先进封测和一般装备/材料等,其中存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工艺与特色工艺为四大重点方向。

截至2018年3月,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总量已达1851只,募资总额超过3.1万亿,国家级基金目标规模约为1.5万亿元,总体规模上省市区三级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合计约7万亿,主要投资于战略性新兴行业,以IT、互联网、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等为主。


随着科创板鼓励符合发展趋势的公司上市,集成电路行业有望搭上首班车,主要集中在国内依然比较薄弱设计环节和设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三大环节占比结构如下:集成电路设计占比38.57%;制造占比27.84%;封测占比为33.59%。

在国内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集成电路行业各环节多点开花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整个产业是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推动环节,叠加科创板将提升科技类公司风险偏好,相关产业链公司大致如下:

IC设计:闻泰科技、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华微电子等;

IC封测:华天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士兰微等;

IC设备:北方华创、精测电子、至纯科技、长川科技等;

PCB:深南电路、沪电股份、景旺电子、鹏鼎控股等;

芯片:中科曙光、中国长城、韦尔股份、圣邦股份、景嘉微、汇顶科技等;

化合物半导体:三安光电等;

材料:兴森科技、中环股份、江丰电子、石英股份、晶瑞股份等;

集成电路产业素有吞金之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比如EUV光刻设备高达一亿多美元/台,建线成本高达百亿美元/条,产业要持续五到十年不间断投入,发展任重道远。


以上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看法,有不全之处希望多总结和交流,涉及个股不构成任何建议,一切以实际走势为准,内容未经允许不许随意转载!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评论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评论点赞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跑赢大盘的王者


集成电路产业这段时间在国内可谓是火爆异常,先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再是美方为遏制我国经济实力的全面崛起,对以中兴为代表的出口型集成电路企业进行无理打击。一时间,集成电路概念被资本市场热炒。

那么,那么多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中,哪些是好的?又或者说哪些上市公司在哪一细分领域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根据集成电路的组成部分来细数各细分领域的优质公司。

1、紫光国芯

领域:NAND闪存技术。

公司持有51%的西安华芯的股权,从而拥有了华芯自主品牌大容量DRAM存储器产品。

2、国民技术

领域:射频芯片、移动支付限域通信RCC技术。

3、景嘉微

公司在军用GPU(JM5400型图形芯片)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4、全志科技

A股唯一一家独立自主IP核芯片设计公司。

5、大唐电信

公司旗下三家集成电路子公司,其中恩智浦主打车灯调节器芯片、门驱动芯片和电池管理芯片;大唐微电子是国内金融IC卡领域里面唯一一家自由模块封装产线的芯片商;联芯科技则主打LC1860中低端产品。

6、欧比特

在SOC、芯片式卫星领域占主导地位,是国内航空航天控制芯片的龙头企业。

7、北京君正

公司自主创新XBurst CPU核心技术。

8、士兰微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芯片。

9、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目前是安卓阵营指纹识别方案全球第一供应商,是指纹识别领域龙头,为中国电容屏触控芯片市场前五大厂商中唯一一家国内企业。

10、盈方微

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SoC芯片设计企业,与腾讯合作开发ministation芯片。

11、上海贝岭

公司建有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并已完成模拟电路设计从0.35微米向0.18微米升级,是国内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

12、兆易创新

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闪存芯片设计企业,更为具体的则为串行的代码型闪存芯片。

13、三安光电

公司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LED芯片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在国内光电领域的龙头地位。

14、长盈精密

公司开发制造的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精密连接器产品,在国内企业中,产品品种最全,并成为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的主导供应商。

15、振芯科技

公司是国内提供LVDS产品系列最全,品种最多的厂商,也是国内DDS研制水平最高的单位。

16、中颖电子

国内目前唯一的实现AMOLED驱动IC量产的厂商。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集成电路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中国集成电路A股市场上市企业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中国A股市场共有23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2.65亿元,净利润为20.29亿元。有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亿元,其中,长电科技位居榜首,201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68.60亿元,净利润达到1.65亿元;纳思达排名第二,201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62.53亿元,净利润亏损5.07亿元;太极实业排名第三,主营业务收入为83.04亿元,净利润达到2.97亿元;排名第四的是华天科技,201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53.24亿元,净利润为3.88亿元;排名第五的是通富微电,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48.52亿元,净利润为1.25亿元。

1.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半导体,电子原件,专用电子电气装置,销售本企业自产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公司。公司是中国半导体封装生产基地,国内著名的三极管制造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长电科技在波动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增长迅速。2017年前三季度长电科技主营业务为168.60亿元,同比增长26.9%,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76.6%。

2.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以国产32位CPU为核心,以ASIC和SOC为解决方案,拥有齐全的产品阵列。在欧洲、美国、台湾设有分公司。

数据显示,2012-2016年纳思达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6%,净利润在2014年达到高峰,净利润为3.43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纳思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2.53亿元,同比增长634.37%,净利润亏损5.07亿元,同比下降297.12%。

3.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已跻身中国10家最大化纤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品有烟用聚丙烯过滤丝束、涤纶高强工业丝、涤纶浸胶帘帆布、民用长丝、精纺呢绒和服饰服装等。

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2-2016年太极实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2017年前三季度太极实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3.04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达2.97亿元,同比增长123.2%。

4.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集成电路产品的封装能力。目前公司的集成电路封装产品已有DIP、SOP、SSOP、QFP、SOT等五大系列80多个品种,封装成品率稳定在99.7%以上。

数据显示,2012-2016年华天科技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5%,2016年营收和净利润均达到峰值,2016年总营收达到54.75亿元,净利润为3.91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53.24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增长22.7%。

5.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拥有年封装15亿块集成电路、测试6亿块集成电路的生产能力,是中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之一。公司现有DIP、SIP、SOP、QFP、SSOP、TQFP、MCM等系列封装形式,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通富微电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4%,其中2016年总营收和净利润均达到峰值,总营收达到45.92亿元,净利润为1.81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48.52亿元,同比增长51.19%,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44%。


中商产业研究院


花费高达12亿元只买了两台光刻机,中国企业做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进入了一种“疯癫状态。”

众所周知,在受到中美贸易科技冷战和中兴通讯危机事件的刺激之下,国内爆发了一股“誓做国产芯”的积极风气。其实这股昂然的国产创新道路早就已成必然,我国之前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只不过来自美国特朗普的打压,更是为我们添了一把火而已。

如果要谈国内集成电路最好的公司,其实没有任何必要,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现阶段下国内再好的企业也只是在封测领域比较突出,而在设计、生产乃至封测的设备机器都十分依赖外国进口,所以,在这里不如来谈谈哪些国产公司在核心技术上取得进展最快。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先后有两家中国企业花费了总共高达12亿元,从荷兰阿斯麦手中订购了两台高端光刻机,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光刻机作为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对芯片工艺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此高价购买也直接证明了国内企业发展芯片的强大决心。

阿斯麦ASML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垄断了该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全世界只有荷兰才能制造出顶级的光刻机,哪怕是美国也没有自己的光刻机制造企业。如此尖端精密的高科技设备,哪怕是荷兰ASML每年也只能生产出20台左右,据透露,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商今年就预订了10套,三星电子公司预订了6套,英特尔预购了3套。

第一台订购光刻机的国内企业来自长江存储。长江存储成立于2016年,不要小看他成立的时间较短,但其背后是由紫光集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地方集成电路基金、湖北科投共计240亿美元战略投资成立的公司,是一家集芯片设计、工艺研发、晶圆生产与测试、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半导体存储企业。

5月19日,长江存储购买的首台光刻机抵达武汉,为193纳米浸润式光刻机,售价7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可以生产14nm至20nm工艺的3D NAND闪存晶圆。目前,长江存储已经开始试产完全拥有中国自主产权的32层堆叠式3D NAND闪存,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量产。

第二台预购光刻机的国内企业来自中芯国际,预计到2019年完成交付。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此次花费公司去年将近一整年的利润成本来购买光刻机也彰显其发展芯片的决心。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目前花费的代价昂贵,但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未来我国的集成电路行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Tech情报局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但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高资金投入的行业,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生产商每年的资本开支都达到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封测领域更是位于全球第一梯队中。但上游集成电路生产、封测的设备仍然主要依靠进口产品,国产化率低下。设备的国产化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必要途径。

因此,对各产业链的公司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

首先从产业链来看:

国内(不含中国台湾,下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主要有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紫光、全志科技、士兰微、国微技术、紫光国芯、国民技术、欧比特、北京君正、兆易创新、韦尔股份、汇顶科技等等。

为集成电路提供材料的公司主要有中环半导体、晶龙机电、隆基股份、江丰电子、上海新阳、有研新材、兴福电子、江化微等。

设备类公司主要有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装备、深南电路、上海微电子等。

制造类公司主要有中芯国际、华润微电、西安微电子、华微电子、上海贝岭、苏州固锝、扬杰科技、士兰微、方正微电子等。

其次,从研发投入看:

北方华创、北京君正、紫光国芯、士兰微等公司2017年的研发费用超过营收的10%。其中,北方华创达到33.13%,去年的研发费用总投入7.36亿元。北京君正去年研发费用虽然只有5674万元,但占营收的30.76%。紫光国芯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也达到27.49%。


蓝红财经


集成电路主要有设计与制造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是不同的。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2073.5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26.1%。

在国内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当中,华为海思半导体以361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一;清华紫光展锐以110亿元排名第二;中兴微电子以76亿元排名第三。随后的还有华大半导体、智芯微电子、汇顶科技、士兰微电子、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和中星微电子。可以看到,进入国内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门槛则是20.5亿元。

应该说,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崛起。但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在技术上还是略显稚嫩。这是历史决定的。

同样,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448.1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28.5%。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排名方面,三星(中国)半导体以274.4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一;中芯国际以201.5亿元排名第二;第三则是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销售额为130.6亿元。随后的第4到第10位分别是:英特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华虹集团、华润微电子、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武汉新芯、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国产品牌中,中芯国际排名第一,华虹集团排名第二,华润微电子排名第三。

应该承认,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等外资厂商仍占据了主导地位,不过随着未来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的量产,以及中芯国际28nm的持续上量和在1Xnm技术上的成熟,国产厂商在内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份额将进一步增长。

但这两个数据,都是根据国内生产、国内销售额来进行排行的。从技术上来说,跨国公司主要在高端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因为我国每年进口的芯片,是海量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600亿美元,成为中国进口商品排名第一,超过能源的总进口数值。

另外提供一个榜单:2017中国半导体百强企业排行榜显示,在半导体这一块,三安光电排名第一;歌尔股份排名第二;中芯国际排名第三;汇顶科技排名第四;利亚德第五;艾派克第六;环旭电子第七;中环股份第八;兆易创新第九,长电科技第十。


波士财经


国内集成电路做的最好的要属华为海思半导体了,海思中国最大的芯片供应商,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媒体领域,已推出网络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可视电话芯片及解决方案、DVB芯片及解决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决方案。华为海思最新的麒麟970手机芯片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手机芯片行列,广泛应用在华为的高端手机上,具备了通苹果手机竞争的实力。

紫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2016年始,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开启了紫光在芯片制造产业十年1000亿美元的宏大布局。紫光旗下紫光国芯已经可以长期供应DDR3、DDR4在内的DRAM芯片和裸晶圆。旗下的长江存储已成功研发32层3D NAND Flash芯片。

中星微电子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并成功地将“星光系列”芯片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应用于电脑、宽带、移动通讯、信息家电等高速成长的技术领域。其产品已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 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使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达到全球领先地位,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2016年初,中星微推出了全球首款集成了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SVAC视频编解码SoC,使得智能分析结果可以与视频数据同时编码,形成结构化的视频码流。中星微电子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突破十五大核心技术,申请了4000多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并两次荣膺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电路企业而组建的专业子集团。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100亿。2014年5月8日在上海成立,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解决方案。2017年位列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第四名,在智能卡及安全芯片、智能卡应用、模拟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占有较大的份额。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国产微处理器的最早倡导者在业内著名风投资金的支持下发起,致力于在中国研制自主创新CPU技术和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国内外领先的嵌入式CPU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君正拥有全球领先的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针对移动产品的特点,北京君正创造性地推出了其独特的MIPS32兼容的微处理器技术XBurst。XBurst技术采用了创新的微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能够在极低的功耗下高速发射指令,其主频、多媒体性能、面积和功耗均领先于工业界现有的32位RISC微处理器内核。

另外国内的北京南瑞智芯、深圳敦泰科技、杭州士兰微电子、北京时阳电子科技、大唐半导体、瑞芯微等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都做的不错。

虽然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近些年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相比国际一流的半导体企业差距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高端芯片领域,市场占有率十分低。所以中国的芯片产业不但要做大,关键是要做强。


智慧新视界


集成电路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最初的设计到中间环节的生产,再到最后的封装有好多个程序和环节。在这里,我只讲第一个环节设计。看一看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我国有哪些企业做得较好。

2017年我国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2073亿元(包括外企在我国设立的企业营业收入),是2012年的3.34倍,从增速上看还是相当迅猛的。放眼全球,2017年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收入1006亿美元。那么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占全球的比重近1/3。


虽然我国成电路设计领域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不小,但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企业却处在下风。全球前四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分别是高通、博通、英伟达和联发科。其中高通和博通2017年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销售收入均超过了160亿美元。

我国大陆企业中在该领域最强的是海思半导体,2017年的营业收入是4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7位。另外大陆还有一家企业,清华紫光展锐营业收入也排进了前10强,2017年营业收入是20.5亿美元。



也就是说海思半导体和清华紫光展锐,是我国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实力最强的两家企业。但是和高通、博通、英伟达、联发科相比,规模还是偏小了。2017年联发科的收入是78.75亿美元,比是海思半导体和清华紫光展锐都高了不少。


财经知识局


看到有人这样说,如果要谈国内集成电路最好的公司,其实没有任何必要,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现阶段下国内再好的企业也只是在封测领域比较突出……

不禁想要说两句

芯片的设计未必有那么难,国内做的好的公司很多,做出来的优异的芯片也是大把。

我们最差的,也是最受制于人的,恰巧是生产。


老虎81475422


我是个外行不懂。但我就琢磨着,把芯片做厚几层运算,存储,寄存,数据交换,通信等不更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