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云镇:小艾草发展大产业 荒坡荒山变金山银山

本网讯(记者 赵武强 陈文龙)3月25日下午,在铜梁区少云镇海棠村9社,30多位村民正在坡上的“草地”里除草。

“这几个山坡种植的都是艾草,面积有400来亩。艾草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的药用草本植物。眼下正是春管的重要时节,村里组织入股的农户除去地里杂草,为艾草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海棠村党支部书记彭忠说,别小看这片艾草,它把荒山坡地变成了聚财坡,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少云镇:小艾草发展大产业 荒坡荒山变金山银山

海棠村艾草长势喜人。

铜梁区少云镇是一个农业镇。过去,海棠村的上千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的很大部分坡地都闲置了。而今,在少云镇海棠、转龙、向阳、大佛、石庙、砚池等8个村,艾草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

谈起艾草落户少云,不得不提农民工陈平,是他返乡创业带动了这一产业的兴起。

“我过去在外务工,帮助别人从事的就是艾草种植和加工,掌握了一整套生产和加工的技能。”正在地头指导村民管理艾草的业主陈平说,他2016年返乡后,少云镇人大发起了人大代表助推扶贫产业活动。在镇村的帮助下,陈平率先在石庙村成功种植50多亩艾草。经过几年发展,采取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他吸引了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300多户农户加入到艾草种植行列。目前,艾草产业取得初步效益。

在海棠村8社,农户陈胜英在地里松土除草,她家还打算今年底将家里的3亩撂荒地流转出来种上艾草。

“这片坡地过去杂草深得人都没法进去。现在入股种植艾草,一亩地每年可分到六七百元现金。我在艾草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有上万元的收入。”陈胜英高兴地说。

在海棠村,和陈胜英一样,全村100多户农户将土地流转种起了艾草。曾经的荒地成了绿色草场,不仅让荒山披上了绿装,而且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少云镇发展艾草产业,注重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据悉,少云镇规划在两年内种植艾草1万亩,成为重庆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

“艾草是地道的中药材。我们经过加工开发了艾条、精油、足浴包、艾枕等系列产品,在药材市场供不应求。同时,艾草不择地,种植简单,而且当年就能收益,一次种植至少可采收5年。”陈平说,目前,每亩地干艾草产量达到1000公斤,每亩收入超过2000元。

小小艾草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草。在少云镇的推动下,按照新型股份制形式,重庆真艾农业有限公司与少云镇多个村集体达成合作打造艾草产业协议。村里以土地入股,公司出资金、技术,负责统一的专业化、规范化种植管理,艾草产品包回收。收入按公司51%、村集体49%的比例分配,村集体将所得部分再分配给村民。“通过股份制,既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实现农民增收、业主盈利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三赢’目标。”彭忠说。

“目前,艾草被我区列为2019年农业品牌建设重点项目加以扶持。下一步,我区还将在全区扩大艾草种植规模,力争2-3年内达到2万亩。”铜梁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并提高深加工能力,注重包装营销,培育特色品牌,开发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铜梁艾草产业做大做强,力争艾草产业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