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蘇聯為何不發展航母,只研究潛艇?專家:優點實在很多

冷戰蘇聯為何不發展航母,只研究潛艇?專家:優點實在很多

冷戰以來,美蘇兩國在海上力量的鬥爭上反常的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美國這邊是以航母為代表,戰鬥群展開範圍大,艦隊圍繞航母艦載機的行動展開;蘇聯則是著重發展了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更加註重隱蔽反擊,整個艦隊都為保護核潛艇運作。那麼蘇聯為何不選擇優先發展戰鬥力強大的航母,而是去專心於更“被動”的潛艇力量呢?俄專家稱這樣做的優點非常多。

原來在冷戰最激烈的60年代,美國繼承著二戰時期龐大的艦隊,雖然大部分護航航母和輕型航母相繼退役拆解,但是那時的美國海軍仍有20多艘大型航母在役。而大海另一邊的蘇聯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這時的美國海軍早已進入了核動力時代。蘇聯若想通過建造大量航空母艦來對抗美國,不僅技術上難以實現,經濟上產生的巨大壓力也會招致大量的反對聲音。

冷戰蘇聯為何不發展航母,只研究潛艇?專家:優點實在很多

在這樣緊迫的情形下,蘇聯開始思考從另外的路線實現“彎道超車”,所以發展核潛艇和潛射導彈的路線便適時出現了。核潛艇能夠在更偏僻的海域對美國艦艇甚至本土發起出其不意的攻擊而這方面的技術對美蘇都是空白,只要蘇聯在這方面捨得投入便能在這方面積累足夠的技術優勢並對美國建立足夠的核威懾。

蘇聯解體之前,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和配套的潛射導彈,其強大的水下作戰力量能夠在非常遠的距離進行飽和式打擊,蘇聯也以此打造了一系列護衛艦隊作為核潛艇前出的保護傘,以最大化發揮它的戰力。

冷戰蘇聯為何不發展航母,只研究潛艇?專家:優點實在很多

如今數十年過去,蘇聯已經成為了歷史,然而它留下的寶貴遺產:核潛艇,仍然是現今俄羅斯抗衡美國最有效的武器,核潛艇在水下安靜、快速的優勢即便在反潛聲吶密度最高的亞太地區也能悄無聲息的到達目標海域,美國也因此忌憚著這隱蔽的“水下殺手”。

對於一直在發展過程中的中國海軍,為了在緊張的局勢中抗衡美蘇兩大國,也學習了蘇聯的思路,不過由於中國國力較弱,難以支持更大規模的水下力量。較小規模的水下核力量雖然稍微影響了現在核潛艇的發展,但也因此海軍力量的發展沒有走向畸形,給如今均衡強大的海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