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企業家如何培養未來領導力

互聯網時代有兩個特點:個體獨立和萬物互聯。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個體,因為所有的事物都在產生關聯。這就導致我們今天對很多問題的理解不能因循原有的習慣,而要有全新的角度和理解。

我們今天面臨著三大挑戰:信息過載的焦慮,難以預估的風險,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動盪。當我們尋找解決辦法的時候,發現過去的標杆和經驗已不再適用,企業的戰略和組織也應當順勢而變,需要新的領導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經過六年研究,我找到了面向未來所需領導力的全新內涵,以及這些內涵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命名為“未來領導力”。巧的是未來領導力中五個維度的英文首字母合起來恰好是CODES,密碼。我們今天就來解碼這五個維度。

陈春花:企业家如何培养未来领导力

傳統領導力的侷限

在解碼未來領導力的五個維度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傳統領導力概念。傳統領導力概念中,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有三方面:描述願景、傳播願景、實現願景;建立信任並激勵追隨;有很強的成長慾望並能夠授權合作。

在如今這個時代,傳統領導力已遠遠不夠,組織成員更需要領導者能夠去解讀不同市場的未來趨勢,認知與識別不確定性,駕馭新技術帶來的無限可能性,開放邊界與組織外成員合作,應對全球化的新格局,激勵員工創意並與新生代員工進行有效溝通,識別高潛力未來領導者,等等。

未來領導力的五個維度

為了探尋未來領導力,我選取了一批在新興產業和動盪時代中保持強勁增長的企業,走訪了23家國內企業和10家海外企業,與這些企業的領袖和高管團隊做了深度交流和對話,最終形成了未來優秀領導者的畫像:應當具備領袖氣質,能夠在鉅變的環境下堅定價值選擇,篤定前行,開放而融合,自律又感受生活,充滿創意又腳踏實地。

有人會說這個畫像簡直是個完人,太難做到了,而事實上我們今天有競爭力的優秀領導者就是這樣的。未來我們面臨的環境和挑戰更加複雜,多維度和多界面是對每一位領導者的要求。

描述出這個畫像之後,我又從組織行為學中找方法,把所有東西轉化為行為,因為行為是可以訓練的。

從行為的角度,未來領導力的特點可以轉化為五個行為維度,大家可以逐條進行自我訓練。

第一,美感度(Creativity):構建彼此的欣賞與共識。

為什麼把美感度排在未來領導力的第一位?我們今天遇到的是一個完全複雜、多維、不確定的時代,是一個特別遵從個性化、自由化和獨立的時代,這就意味著我們存在更多的差異化,而最能把萬千差異達成共識的,其實只有美。領導者要尊重差異,同時找到一個共識點,這個共識點就是美感度。美可以構建彼此的欣賞與共識。

如何訓練自己的美感度?

第一是審美。審美的核心是欣賞,是著意關注和細緻體驗的行為。我來北大國發院工作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和它有距離,我第一次邁入國發院朗潤園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我不用再考慮了,直接來就好。因為這個園子非常美,它的建築和花香,它能讓人靜下來,讓人充滿內在的力量。所以當各位來到朗潤園,除了學習之外,你們可以在一個美的環境裡傾聽自己的內心,欣賞自己、欣賞自己是審美的開始。

第二是創意。喬布斯確定的蘋果產品創意原則就是克服人類的弱點,創造出新的成長空間。iPhone作為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徹底改變了整個手機行業,並隨之改變了藉助終端連接世界的方式。蘋果的產品非常美,它真正的美來自於它的創意,而這個創意為什麼能打動你?因為他在克服人類的弱點。創意是美的第二個來源。

第三是人文精神。領導者內心要有對人和社會的關愛。我最終決定來北大國發院工作除了朗潤園給我的影響,還因為國發院本身的家國情懷,是北大精神的傑出代表。你不僅僅學知識,你的知識是用來推動進步的;你不僅僅學習技能,你的技能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第二,開放度(Open-minded):通過開放獲取無限新能量。

只有開放才可以實現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這也是企業持續存在的必要條件。我們MBA同學有一項活動是參加亞沙挑戰賽,EMBA同學有戈壁挑戰賽。我第一次上戈壁賽道最深的感觸是在玉門關看到的蒼涼和孤寂。曾在絲綢之路歷史上如此繁華的地方,為什麼變成了無人區?因為從某一個朝代開始,嘉峪關關閉了,內外開放交流停止了,嘉峪關以外的所有繁華就此陷入沉寂。這讓我深刻理解到什麼是封閉和開放。開放能使你擁有無限可能的能量、信息和物質,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面向未來,每個個體的能力都不夠的時候,就需要通過開放來獲取新的能量。

如何做到開放呢?

首先是擴大共同性。這需要領導者打破過去的平衡和固有的邊界,並放棄原有的核心競爭力。我鼓勵大家來讀MBA的理由之一就是這樣大家可以與這個時代有更好的共同性。

第二是跨界合作。讓組織之間的競爭轉化成無邊界的競爭,無邊界競爭進一步帶來了無窮大的需求以及幾何級的市場。

第三是協同共生。互為主體、資源共通、價值共創、利潤共享,進而創造單個組織無法實現的高水平發展。

最後是獲得知識系統。幫助企業組織分析、理解所有的運作系統,然後組織才有能力改造、重新設計系統,以提升到新的狀態。

當擁有這四個方面之後,我們就能感受到開放度帶來的能量。

第三,內定力(Dedication):提高定力以與世界產生更多的認知與交流。

在一個完全不確定的環境中讓自己有一個內在的穩定空間,不陷入選擇困難和焦慮。當我們能夠保持內在的穩定性時,就可以感知外部的世界,並與之有更大範圍的認知和交流。

內定力表現在三個方面:確信、長期主義、堅韌。

確信是有很大力量的,當我們能從確信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的定力會高很多。我在企業的三年任期中做了五次大的組織變革,員工從八萬人調到只有五萬人,為什麼我們非常順利地完成了轉型?因為從轉型開始我就不斷地跟大家講一句話: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做,就會有好結果。最後企業裡所有人都在用這句話。這就是確信的力量。

我們學習時可以質疑,北大支持大家質疑,強調兼容幷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在所有質疑之後,我們最終要回到一個選擇上,就是相信什麼並如何行動,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序列。如果我們僅僅是不斷質疑,而不能解決問題,那就不能成事。

內定力的第二個來源是長期主義。我們要對自己有長期的安排,這樣才可以有更高的定力。這種長期主義可以幫助我們抵抗住誘惑和暫時的委屈。常有學生在工作中不受重視時來找我傾訴委屈,我能給的建議只有一個:耐得住,不要急,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人生從來都是長跑,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你可以隨時起步,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可以了。為什麼有些企業能活過一兩百年?為什麼有些產品可以讓全世界都喜歡?就是因為它裡面融入的是愛、承諾與信任,因此可以超越時間。

內定力的第三個來源是堅韌。必須能夠不受環境的影響而保持為增長所採取的行動。當我們有足夠韌性的時候我們的定力是夠的。

第四,同理心(Empathy):建立信任以獲得真正的績效。

同理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能力。因為同理心有兩個最大的優點:一是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二是它能夠建立彼此的信任。只有真正的信任才會帶來真正的績效。我曾在課堂上會講個人和組織的關係,此時我會給年輕人一個建議:請大家記住任何一個人被組織提拔起來都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任。你能力特別強的時候,組織也許會給你機會,但是當你值得信任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給你。在組織的邏輯當中,讓一個組織成員上到更高的崗位,你現有的能力都是不夠的,你欠缺的能力組織會幫你補齊,但你值不值得信任是組織對你個體做出的評估。如何建立起信任以獲得真正的績效,就必須有同理心。

同理心的來源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尊重差異。接納和理解所有差異,才能與人達成共識,去釋放影響力。第二是傾聽與坦誠。人在傾聽時是有選擇性的,而同理心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傾聽,體諒、尊重或寬容對方,建立真誠和信任。第三是放棄個人偏好。我們每個人都有偏好,這常常是不自覺流露的,而這正是我們應當努力放棄的,要去了解不同的視角。第四是直面不想面對的。我們經常有很多不想面對的問題,而且往往有充足的理由,但此時你的同理心就缺失了。

第五,思辨力(Sagacity):平衡衝突並通往智慧的必經之路。

思辨力是我們在大學中最應該學到的東西。思辨是指我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立場,但同時我們又能夠尊重別人的觀點,之後我們還可以把這兩者協調起來獲取最大可能性的整合。思辨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平衡衝突和矛盾。

當我們擁有思辨力之後再往上一步就是智慧。智慧實際是在思辨力的基礎上以更大的能量去處理衝突和矛盾,最後轉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並取得成果。我們都想有一個智慧的人生,那就要先擁有思辨力。我們面向未來時會遇到更多的衝突,那就更需要思辨的能力。

思辨力的四個要點是界定問題、論證及對話、平衡衝突與對立以及概念化技能。

界定問題就是找到真問題的能力。我為什麼不斷鼓勵大家回大學學習?因為大學給大家最大的訓練就是把真問題找出來。有些人很忙,有些人不忙,如果你不能界定真問題,你可能就在為一堆假問題忙活,我定義為“虛假繁忙”。

論證及對話是語義的連通。學者講的“可持續性”和企業老闆講的“如何活下去”就是一個語義和問題,如果雙方互不理解就無法對話。只有找到讓雙方真正對話的渠道,才能被對方聽懂並接受。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話還要求我們能夠與未來對話,否則我們可能會錯失這個時代。

平衡衝突與對立是說我們要接受衝突,不要怕衝突,因為所有的對立和衝突一定會產生新的機會。如果一片和諧,反而會沒有新機會。

概念化技能是把複雜問題概念化,尋找到關鍵因素的能力。如果一位領導者擁有概念化的能力,就很容易與人達成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