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被妈祖托梦的郭台铭,其实台湾人更感谢的企业家是他

不只有被妈祖托梦的郭台铭,其实台湾人更感谢的企业家是他

文 / 华商韬略 迟玉德 伊然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已宣布参加选举。

正式宣布之前,他还哽咽地表示,是妈祖托梦,要他一定要出来为台湾做事。尽管不知道妈祖是如何循循善诱劝导这位大佬挺身而出,但郭台铭的决心显然已定。

前些年,拥有百万员工的郭台铭刷新一个记录——成为全球雇佣人数最多的老板,并甩过一句话:“每天管理100万员工,头痛得要死。”

现在看,郭台铭的目标远远不是管理百万人,而是能为千万人做贡献,他有一个学习和尊重的榜样,也是千万台湾人更为感谢和推崇的企业家。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台办收到了一笔来自台湾地区的1亿元捐款,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捐款。捐款的人,是台湾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

捐款5个月之后,在美国视察的王永庆因心肺衰竭去世,享年92岁。

王永庆是台湾家喻户晓的企业家,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他出身寒门,15岁独闯天下,兢兢业业地干了77年,台塑集团的全球总产值已占台湾GNP(国民生产总值,非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1.8%。

王永庆虽然取得了商业成功,但他并没有选择过那种世人想象的富豪生活,而是继续保持克勤克俭的人生态度。在作息上,王永庆每天10点睡觉,2点半起床,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

王永庆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他强调,台湾是一个没有什么家底儿的经济体,再不玩命工作,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

除了勤勉之外,王永庆还保持着节俭的作风,甚至到了“抠门”的程度。“从事企业先要有节俭的精神,这便是根。经营管理讲究成本,不节俭物料就会浪费,当主管的要有这种认识,才会提高警觉。”

王永庆虽然在工作和生活上锱铢必较,但做起公益慈善来却极为慷慨,包括设立项目和直接捐款。

长庚医院是王永庆设立的最重要的公益项目。

“长庚”是王永庆父亲的名字,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去世比较早,彼时他也还并未发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医疗资源非常缺乏,病人要想住院十分困难。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1000多万人口的台湾,仅有3000张病床。

王永庆父亲病重后,没有床位,也是只能在医院走廊中支了一张床,甚至因为病痛难忍不停寻短见。

王永庆抱紧父亲,听着父亲呻吟、哀嚎数日而亡。王永庆那时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改变台湾的医疗环境,建立一个能让穷人看得起病、条件也说得过去的医疗体系。

1976年12月,王永庆在台北建立了第一家长庚医院。

不只有被妈祖托梦的郭台铭,其实台湾人更感谢的企业家是他

设立医院的资金为公益资金,不对外分红,收益只能在财团内部滚动投资。长庚医院的宗旨是让普通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而不用像他父亲当年那样因病致贫,甚至闹到寻短见。

目前在台湾,长庚医院已经是最大的医疗体系,拥有7家连锁医院,病床数超过1万张,健保收入超过台湾健保总支出的10%。在其成立之前,台湾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比重为8:2,如今这一比例则变成了2:8。

在大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历经20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投入运营,该医院是清华大学目前所拥有的最大医院。

更值得关注的是,王永庆旗下的台塑集团虽然在清华长庚投入逾10亿元,却未占有任何股份,巨额投资换来的仅是“长庚”品牌在大陆医疗资源最密集的北京医疗市场亮相。

1986年,王永庆还积极推动台湾的“器官捐献”文化。

王永庆为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提供10万元新台币的“丧葬补助费”,他自己则第一个在“眼角膜捐献同意书”上签字,以身示范。

除了医疗事业之外,王永庆还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在台湾,他捐建了两所高校,一所是前文提到的主要为台塑培养人才的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另一所则是为长庚医院培养人才的长庚护专。

在大陆,王永庆和弟弟王永在于2004年启动了一项“捐建1万所希望小学”的宏伟计划,这些小学被统一命名为“明德小学”。

到2014年年底,王氏兄弟已为该计划累计捐赠超过21亿元人民币,建成了4244所明德小学,培育了超过250万贫困地区的小学生。

捐款方面,王永庆自己是不算账、也不宣传的,但有统计称,他一生为慈善事业总共捐赠了超过155亿元新台币,是台湾历史上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

王永庆经常教育子女,“有钱不去做公益,是一种罪过。”

王永庆在奔波和操劳中走完了一生,在77年的奋斗中,他不但创立了一个企业王国,而且将赚到的财富回馈两岸人民。

对于他的一生,今日被妈祖托梦的郭台铭曾评价,“王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台湾工业之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郭台铭能不能做出更多的贡献,还请拭目以待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