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積極備戰科創板

科創板籌備進程不斷提速,成為資本市場最“吸睛”的大事。作為重要的市場參與者,險企對科創板的“一舉一動”亦非常關注。一時間,怎麼參與科創板,錢怎麼投,保險科技企業能不能上……成為業界近期熱點話題。

  專家表示,科創板囊括了當前國內較有影響力的科技型成長企業,代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方向,對險資而言是很好的投資領域。“與現行制度相比,科創板的新股發行將有顯著差異,整體體現為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如何把握科創板企業上市的機遇,將考驗各機構的投資能力,保險同樣如此。”

特別策劃|保險業積極備戰科創板

險資有望“大顯身手”

  作為投資方,險資在科創板無疑有著廣闊的發揮空間。

  “從創業板經驗看,科創板推出一段時間後,險資有望被允許直接投資科創板股票。”某大型險企資管公司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2009年,深交所推出創業板,而直到2015年,原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後,險資才被允許投資創業板。

  “在無法直接投資科創板股票的情況下,險資或主要通過投資公募基金的方式間接投資科創板股票。”上述資管公司人士表示,“雖然暫時沒有直投路徑,但險資對科創板的動向仍十分關注,科創板擬上市企業主要是科技型成長企業,代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方向,對險資而言是很好的投資領域。總體來看,險資未來將主要以財務投資形式參與科創板,以分享中國新經濟增長的紅利為主要目的。同時,對於一些與保險主業有著較高戰略協同價值的科創板企業,險資則可能會開展戰略投資。”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保險資金可在三方面助力科創板。首先,在未上市或擬上市的科創企業中,險資可作為戰略投資方,進行類似股權投資或一級市場投資。其次,在企業上市階段,保險作為七類線下配售的詢價機構之一,可在新股投資方面發揮作用。最後,在二級市場上,險資可進行交易、投資,既可以通過保險企業自有資金,也可以通過基金、資管計劃的模式。“總的來說,在科創板投資領域,險資可以‘大顯身手’。”付立春說。

  雖然前景廣闊,但科創板這一新生事物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那麼,險資投資時該注意些什麼呢?

  上述資管公司人士指出,在科創板成立初期,由於投資標的及滿足適當性管理要求的投資者群體有限,市場流動性或低於主板,且漲跌幅限制的差異也會加大股票的波動率水平。“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特點,在投資科創板股票時,可能更多追求長期成長回報,投資風格會偏重於長期價值投資和分散化投資。”

  付立春指出,保險資金規模大,追求比較穩定的投資收益,但科創板企業的成長階段、硬資產、科技含量與此前的上市企業有所區別,風險相對更大,“這將對保險投資機構的理念、專業性和風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在負債端,付立春認為,不排除類似投連險、萬能險、分紅險等產品會適當配置科創板股票,“但具體產品設計、條款、投資者門檻等細節還有待進一步釐清,科創板對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會有要求。”

特別策劃|保險業積極備戰科創板

打新機會成焦點

  目前,打新是險資在股市獲利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打新制度方面,科創板與A股其他板塊存在明顯差別,如何適應新規則,積極把握科創板的投資機會,成了保險投資機構近期調研的主要方向。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公佈網下機構詢價情況的20只新股中,共有37家保險機構的75個資金賬戶參與打新,平均獲配數量5100股,合計浮盈5747.22萬元。而據光大證券研報預測,2019年新股(包含科創板的A股市場)網下配售收益率有望達到5%。面對這一市場,險資紛紛“摩拳擦掌”,積極備戰。

  某險企投資部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與現行制度相比,科創板的新股發行制度有顯著差異,整體體現為政策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如何把握科創板企業上市的機遇,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的紅利,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來看,科創板的打新制度主要存在三方面差異。”上述人士表示,“首先,市場化詢價帶來新挑戰,包括網下僅七類機構參與、兩種新股定價模式、同一機構可報三檔價格等。其次,網下配售大幅向機構傾斜,相關規則明確科創板‘網下配售給A類和B類投資者的配售比例不低於50%’,由於目前A類投資者實際獲配比例高於55%,且B類投資者中企業年金、保險偏向風險厭惡型,對於科創板的參與程度有待觀察。同時,網下初始比例和回撥安排也偏向網下,回撥後A類網下最終份額60%-80%。網下初始發行比例由現行的分別不超60%、70%,各提高至70%和80%。回撥後無限售期的網下發行數量原則上不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80%,因此科創板新股網下最終份額將為60%-80%,遠高於目前A股其他板塊的10%。第三,漲跌停限制重大突破,申購收益確定性減弱。”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鑑於上述特點,保險投資機構需要積極把握科創板推出初期的投資機會。首先,科創板的關注率極高、企業質地優秀且稀缺性較大,市場各方的參與熱情大概率提升其溢價。其次,在科創板IPO詢價制度下,超過合理定價區間的報價將被剔除,改變了A股規則下網下打新必中的政策紅利,最終定價也將由承銷商與發行人共同確定,券商的定價權影響力得以發揮,為市場提供了理性的估值中樞。因此,相對合理的IPO定價為二級市場漲幅留有一定空間。

  “此外,科創板上市初期前5個工作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股價波動性比較高,有一定的博弈操作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有調研顯示,在科創板推出初期,部分長期資金將選擇觀望,此時科創板的階段性機會較多,待到機構扎堆進入後,收益空間將被壓縮。”該人士強調。

  保險科技企業“期待”入場券

  科創板吹響了科技創新企業的“集結號”,各行各業都在“按圖索驥”,部分新興保險科技企業和互聯網保險公司也有些“按捺不住”。

  近幾年,保險科技在金融科技領域嶄露頭角,研發和應用都成果斐然,也成為早期融資市場如天使投資等機構的主要關注目標。而據不完全統計,現有未上市的保險科技公司超過500家,那麼,科創板能否為保險科技企業融資開闢新渠道呢?

  “根據目前科創板的定位,無論是保險業還是金融科技類平臺,均沒有被明確囊括。因此,相關企業雖然有意朝這方面努力,但想要登陸科創板困難較大,暫時沒有看到這種可能性。”付立春進一步解釋稱,“雖然很多互聯網保險平臺不斷加大科技投入,但其中的科創含量並不高。保險科技類企業既不屬於戰略新興行業,也不屬於國家重點支持鼓勵的行業,暫時不符合科創板已經公佈的定位。”

  今年初,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強調,在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某大型審計事務所科技板塊合夥人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從證監會發布的《意見》看,對科技的概念更偏向“硬核”,而包括保險科技在內的金融科技達不到如此“重量級”,因此,在前期科創板企業名單中出現保險科技企業的可能性較小。“但機會還是有的。未來科創板一定是歡迎多樣化、多種類的企業參與,中期看,保險科技企業也有望入選。”該合夥人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保險中介盛世大聯突然停止登陸H股步伐。在公告中,這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特別提及已注意到上交所於3月22日宣佈了科創板對上市申請正式受理的最新動態,正在為下一步行動制定策略,並積極評估內地及香港資本市場狀況及各證券交易所與其他融資平臺的最新動態。

記者 李茜

供圖 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