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患者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膝關節是人體各關節中,體積大、結構複雜,由於長年累月承受體重的壓力、協調下肢行走、運動等的損耗,加之隨著年齡增大身體衰退的生理過程,每個人到一定年齡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的退(病)變。像膝骨關節炎(俗話說的膝關節骨質增生)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為核心,累及半月板、韌帶、肌腱的全方位、多層次、不同程度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

通過流行病學調研我國中老年人群中該病的患病率為8.1%,且有不斷升高的趨勢。膝骨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有一定的致殘率,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負擔。

膝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特點就是膝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受限甚至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能力。

膝關節疼痛表現為三種不同的形式:

1、關節囊性疼痛。表現為關節伸、屈到最大限度時疼痛。

2、肌肉性疼痛。表現為勞動或運動後痛。

3、靜脈性疼痛,也稱"休息痛"。表現為久站、久坐後或關節處於一定得位置過久後或一夜睡眠後,清晨起床時痛最明顯,稍加活動後,痛反而減輕。

此外,還有負重勞動、激烈運動、氣候突變均感疼痛加重。關節功能受限也是本病的一項重要症狀。開始只感短暫的僵硬或活動不靈活,以後變為持續性,上、下臺階均感困難。活動時還可以出現各種響聲,如吱嘎聲、摩擦聲等。隨著病情的加重會出現關節反覆腫脹、膝關節出現內翻或外翻畸形,關節骨緣增大,走路跛行、打軟腿等表現。

像膝骨關節炎這樣的病症屬於關節退變是正常人必經的一個生理過程,每個人到一定年齡後都會出現關節的退變。只是出現症狀的遲早和輕重有所不同,這與我們平時的生活、飲食和鍛鍊等習慣密不可分。就像我們的家用汽車,平時勤於保養,自然使用壽命長,維修少。

首先膝骨關節炎患者早期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所以增強膝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是保護關節膝關節的一種有效方式。由於人體在游泳時,身體與地面是處於平行狀態的,因此,其是在不負重的情況下活動肌肉和關節,而長期堅持進行遊泳可鍛鍊關節的靈活性,有條件的患者不妨適度多游泳。北京人稱沒事瞎溜達、散步叫“遛彎兒”,我認為這種“遛彎兒”極為適宜膝骨關節炎患者,在“遛彎兒”由於活動緩慢,可很好的避免膝關節骨面的撞擊,且慢走又有利於保持心情舒暢,對膝骨關節炎起到很好的預防功效。

膝骨關節炎患者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由於膝骨關節炎的誘因除外傷、風寒、腰部疾病波及之外,還與人體常年勞累及體重的壓力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腹部肥胖會加大膝關節負擔,這是因為這類人由於腹肌無力,腹部向前膨出,身體重心前移,而為了適應這個變化,腰椎前突增加,下背部的肌肉受到過分牽拉,膝蓋關節面的負擔加重,使得關節加速磨損、老化,引起關節炎。正常情況下,關節軟骨像襯墊一樣覆蓋於骨表面,可以緩衝關節運動時的震動壓力,減輕運動摩擦,讓關節能夠活動自如。但是當關節負擔過重或過度磨損時,會造成軟骨表面受損。另外,肥胖患者體內激素水平異常,激素代謝的異常也會導致軟骨代謝功能失調,誘發骨性關節炎。有研究報道,當體重在八十公斤時,雙膝關節所要承受的重量達六十公斤,占人體重量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在10:1左右,超負荷的體重易導致膝關節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的損傷形成骨質變尖,使膝關節腔產生無菌性炎症,局部充血瘀腫疼痛。所以養成良好的膳食和生活習慣,適當的控制體重,可以很好的為膝關節減負。

研究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已經出現膝關節疼痛的膝骨關節炎患者,要避免或減少比如爬樓、登山、打羽毛球、跳繩、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跑馬拉松等劇烈或長時間的運動。少穿高跟鞋、硬底鞋,儘量穿帶有氣墊的運動鞋。患者在做家庭事務時應避免深蹲,最好坐在小凳上,別超過20分鐘。少爬樓梯。非爬樓不可時,上半身應向前、向下俯低,不要挺得太直,這樣能減小膝關節的壓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潮溼的環境、長時間受涼都可以加重膝痛。注意關節局部保暖,患者可以自行每天艾條溫和灸膝眼、犢鼻、足三里、陽陵泉等穴,有條件的可以去中醫醫院針灸科由專科醫生給予傳統針灸調理,對於保護膝關節也是不錯的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