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看病的潛規則,一個從縣醫院到省級醫院的醫生告訴你真相

大醫院看病的潛規則,一個從縣醫院到省級醫院的醫生告訴你真相

我的專業是急診醫學,從縣醫院到現在這家省三甲醫院工作已經快2年時間了。目前還在各個科室輪轉,絕大部分時間在急診門診上班。

記得剛開始來上班的時候,對於大醫院看病的模式真的是各種吐槽。

大醫院看病的潛規則,一個從縣醫院到省級醫院的醫生告訴你真相

比如急診科遇到一個車禍的病人,顏面部外傷,從頭皮到眉弓到眼角一道較為深的裂傷,還有鼻尖及上唇各有一道裂傷,基本上這幾個傷口都需要縫合。假如在縣醫院的時候,在做完相關的檢查後,一般就急診醫生直接給與縫合就完事了。但是現在,這個病人在三甲醫院,目前他的這個傷口涉及5個科室,包括神經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診外科,按照流程必須是各個科室自己負責相關區域的處理,這個病人從傍晚4點多,一直到晚上11點多才處理結束。

大醫院看病的潛規則,一個從縣醫院到省級醫院的醫生告訴你真相

還有一個就是在神經外科的病人,腦出血術後的病人,因為長期躺床上,已經出現便秘的情況,這天主任查房,患者說已經三天沒拉大便,主任就讓我們請消化內科會診,也並沒有指示給與相關藥物治療,就這樣的普通會診,三天後專科醫生才來,第7天的時候經過灌腸後大便才通。

就這樣的情況,相對專科要求並沒有那麼高的情況下,大醫院還是仍會比較強調,專科問題專科治療,在其他的科室輪轉這種情況非常多見。還有就是門診可能有很多病人在診斷未明確的情況下,在各個科門診不斷的掛號檢查,甚至為了找醫生看個化驗單可能要等幾個星期才能排到。

由此可見,越大的醫院專科化越強,那麼就會導致很多普通病人看病流程變動非常繁瑣;複雜的門診多學科問題的病人基本很難得到很有效的住院治療。

在急診內科門診會遇到很多普通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一些高年資的醫生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常規的檢查後就隨意的開點感冒藥就了事了。再有複診未愈的病人,他們更是傾向讓他們專科門診治療。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的病人的治療上,這也是專科化的表現。

由此可見,其實很多普通的感冒,普通的膽囊炎、闌尾炎,不一定在大醫院就會得到很好的治療。

大醫院看病的潛規則,一個從縣醫院到省級醫院的醫生告訴你真相

由於在小醫院看病的習慣,我的很多上級醫生很經常會向我提出質疑的態度。我也總結了很多他們的心態,而這些話希望對各位朋友有所收貨。

1.很多病人選擇來我們醫院就是希望徹底把病看好,那麼我們就必須儘量的幫病人完善檢查,該檢查儘量檢查,不要遺漏,只要是診斷明確的很多就可以讓他們回當地醫院解決就可以了。(我門診看的一個病人,反覆的發熱1個月,長期的農田工作的農民,期間我也向主任表示是否是恙蟲病,主任也表示可能性比較大,但是需在完善檢查後才能給與抗恙蟲病的治療,這樣就經過快10天的相關檢查才明確是恙蟲病,而病人也多燒了10天,檢查明確後就讓病人出院,而這個時候病人確依然在發燒)。

2.我們的病人很多,我們是專科,我們只要把我們自己專業內的問題處理好,其他專科的問題儘量不要干預解決,需要請會診的儘量請會診協助治療。

3.治療組主任主要負責核心問題的解決,比如治療方案、手術方式等,主任是沒有義務需要和患者及家屬解釋治療及病情的,這些都交給下級管床醫生就可以了。

4.很多大主任的自我職業優越感很強,如果患者及家屬出現和治療組的醫生出現矛盾,很多主任會很排斥患者,很多會主觀上抵制幫助積極治療,甚至會趕病人出院。

5.大醫院的病人真的太多了,高強度的工作醫生和護士壓力很大,也導致了他們的態度很多時候很不好。

6.最後一點,不是所有的病都是大醫院的好,可能你住在三甲醫院,從前到後給與你治療確實一個實習生,可能給你做闌尾炎的只是一個剛工作的醫生,而在當地醫院可能確是一個老主任。國家的分級診療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成功,這個過程你們醫院的選擇則需要自己掂量著,普通的病,普通的醫院就好了,大醫院不一定會給你完美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