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1、太阳神鸟金箔片

中文名称:太阳神鸟金箔片

所属时代:商

出土时间:2001年

出土地点: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馆藏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文物地位:古蜀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

文物尺寸: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太阳神鸟金箔片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十二道太阳金芒



“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则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该金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飞翔,寓意深远。


2、商金杖

中文名称:商金杖

所属时代:商

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

馆藏地点: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地位:金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金器,最大、最重和表示王权神权的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文物尺寸: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金杖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金杖图案



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据专家推测,金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因为年代久远,里面的木杖已经炭化,出土时只剩外面的一层金箔,金箔内残留有炭化的木渣。

还有学者认为金杖具有巫术性质,是法器;也有人认为是图腾式的族徽标志;多数人认为是古代蜀国象征王权的权杖。是古蜀王国政权的最高象征物,这充分说明古蜀国具有与中原同时期的文化不同的来源与内涵。

3、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中文名称: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所属时代:战国

出土时间:1951年

出土地点: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地位:目前所发现的战国时期金属工艺的上乘之作

文物尺寸:长18.7厘米,宽4.9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带钩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钩首用于勾连,钩纽则作固定之用。带钩有金、银、铜、铁、玉等材质,一般由钩首、钩身、钩纽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勾连,钩纽则起固定作用。

此件带钩由白银制成,器形较大,通体鎏金,整体为一个琵琶的形状。制造工艺十分精湛,采用鎏金、镶嵌、凿刻等多种方法,将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材料,巧妙地配合使用,使不同色彩的对比非常和谐,产生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

4、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中文名称: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所属时代:西汉

出土时间:1965年

出土地点:河北定县三盘山

馆藏地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文物地位: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是一件难得艺术珍品

文物尺寸:长26.5厘米,直径2.6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局部)



伞铤呈圆筒竹节状,中空,由中间分为两段,以子母口套接,为古代车上的伞铤。以金银错出纹饰,用黑漆填补空隙,磨错光平,并以菱形绿松石和圆形宝石镶嵌其中,色彩辉煌。

纹饰依竹节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以人骑象为主,第二段一骑士反身引弓射虎为主,第三段以一人骑骆驼为主,四段纹饰主题不尽相同,但都描绘了生气盎然的大自然景象,以及人类的狩猎活动,构成了一幅既富于神话意味又源于实际生活的精美画面。

5、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

中文名称: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

所属时代:三国吴

出土时间:1984年

出土地点: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

馆藏地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地位: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犀皮漆器实物

文物尺寸:高2.4厘米,长9.6厘米,宽5.6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



耳杯又称羽觞,是中国古代的饮酒器。该对耳杯为皮胎,平底,正面髹黑漆,背面纹饰以黑、红、黄三色相间,表面光滑,花纹自由流畅,匀称而富有变化,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据鉴定,此器身属“黑面红中黄地片云斑犀皮”技法,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犀皮漆器实物

朱然墓中此对犀皮耳杯的发现,比已知最早的有关文献记载要早六百多年,比已知最早的犀皮实物早一千三百多年,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6、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中文名称: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所属时代:唐

出土时间:1982年

出土地点:江苏丹徙丁卯桥唐代窑藏

馆藏地点:镇江博物馆

文物地位:迎合唐人生活需要的新兴金银工艺精品

文物尺寸:高34.2厘米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金银铜器

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局部)



这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器是唐人饮酒时盛放酒令的筹筒,整体纹饰华丽,造型巧妙,据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筒内有鎏金酒令银筹50枚,这些酒令筹的形制大小相同。每枚酒令筹的正面刻有行酒令的令辞,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包括“自饮(酌)”、“伴饮”、“劝饮”、“处(罚)”、“放(皆不饮)”、“指定人饮”六种,分别规定了六种饮酒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