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风险情况分析研判与对策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风险情况分析研判与对策建议


一、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研判

(一)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呈现触顶迹象

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金融周期向下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因素影响,始于2016年初的全球复苏共振接近尾声,世界经济逐渐减速。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19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至3.5%和3.6%,这是2018年10月以来IMF第二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将2019和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和2.8%,均低于2018年6月预测值0.1个百分点。2019年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6%,创2016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2019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大多增速放缓。美国经济增长逐渐显现疲态,通胀继续回落,劳动力市场意外下滑,2019年经济预计放缓至2.1%,美联储继续展现鸽派立场,暗示2019年不加息,并表示将从5月份开始放缓资产负债表的缩减速度。欧洲核心国家复苏动能减弱,整体经济有所放缓,预计2019经济增长1.1%,低于2018年的1.8%,英国“脱欧”短暂延期但风险仍存,欧央行加息推迟至2020年,将推出新一轮TLTRO。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动力不足,预计全年GDP将增长0.9%,低于2019年的1.1%,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宽松基调,政策成本日渐上升。新兴经济体复苏分化,增长普遍不及预期。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鸽、国内通胀有所缓解和汇率压力减缓的背景下,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先后转向鸽派。

全球经济放缓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美联储加息进程临近尾声,美元和美债利率对新兴经济体的“双收紧”效应消退,资金正重新从发达经济体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回流;另一方面,全球整体增速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将会对中国的出口不利。

(二)国内方面:经济运行继续放缓

201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更多积极迹象。一是剔除春节因素后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去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在基建投资渐进复苏和房地产投资高位提升支撑下延续回暖态势,1-2月增速比2018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稳中有升,名义增速持平于去年12月的8.2%,实际增速7.1%,创去年4月以来的新高;四是前两个月信贷和社融均同比多增,累计增速反弹,企业融资环境好转;五是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外汇储备连续4个月有所增加,股票市场趋于活跃;六是3月官方PMI重新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表现出超季节因素的反弹。

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减弱。一是制造业投资增速由去年12月的9.5%回落至5.9%,民间投资增速由去年12月的8.7%回落至7.5%,双双超预期下滑,显示企业信心仍然疲弱;二是房地产相关数据全面走软,在购置费分摊因素消退后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三是进出口在内外需疲软的大背景下预计仍将以下行为主;四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在2月份反弹至5.3%,将会对居民消费形成拖累。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2%,较去年4季度的6.4%继续回落。

二、当前经济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点

(一)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目前中美经贸磋商已进行到第九轮,上半年有望达成协议。中美双方主要争议围绕是否继续保留全部或部分关税以及协议执行机制的双向性问题。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不同场合均表示保留征收全部或部分关税是非常必要的。

长期来看,由于中国方面改革的渐进性以及中国崛起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挑战和影响的长期性,中美贸易问题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中方应做好摩擦长期化和经常化的准备。

(二)房地产市场下行加剧

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3.6%,为2015年6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以及资金来源增速全面回落,只有施工面积增速略有反弹。

2019年房地产调控将继续贯彻“房住不炒”基调,实施“一城一策”原则,按照“销售放缓—资金到位困难、房企信心下滑—土地购置放缓—新开工放缓”的传导链条,2019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明显放缓,部分地方政府将会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

(三)就业压力可能上升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月调查失业率反弹至5.3%,为2018年初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数据降至47.5%,为201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2月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数据小幅反弹至48.6%,为2016年中以来的次低水平。

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依旧较大。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但是企业对于未来前景不乐观,加之现有的融资和准入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企业投融资活动可能进一步放缓。

三、政策建议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触顶迹象,中国经济运行继续放缓,经济金融面临企业困难较多、就业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下行等风险,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应深入贯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两个方面工作。

(一)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高杠杆的风险更容易暴露。因此,在今年乃至更长的周期内,仍需加快建设长效监督机制,做好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协调机制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建立跨市场风险监控体系;二是把握好金融监管节奏和力度,在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现金融业健康发展;三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做好金融业基础统计,加强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

(二)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建议:一是健全完善金融机构对民企和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体制机制,使宽货币能顺畅传导至宽信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二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市场利率并轨,理顺货币政策调控机理;三是推进货币调控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完善利率走廊;四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工具;五是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通过竞争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

黄剑辉,亚洲金融智库副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