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在小學欠下“閱讀賬”,小學生閱讀興趣應該怎麼培養?

無論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在閱讀這件事上都絕不能馬虎。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閱讀量”和“閱讀興趣”可不是一件課餘時間錦上添花的事兒,而是實打實的學習需求!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藏書多,讀書少?

你家有這種情況嗎?

不少家長為了培養孩子讀書習慣,家裡買了很多藏書,滿滿的一書架,但是孩子基本上沒讀過這些書,全須全尾看完的不過少數基本,能反覆閱讀的就更少了。

也就是說,孩子的閱讀量和擁有的圖書量不成比例,這就意味著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圖書的時候與孩子的興趣發生了嚴重的偏差。

家長想讓孩子讀的書,孩子不感興趣;孩子喜歡的書,家長認為不值得讀。孩子看到不喜歡的書讀不下去,卻被逼著讀。長此下去,就會毀掉孩子閱讀興趣。對於這樣的情況樂讀君建議首先把選擇權還給孩子,然後再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

千萬不要在小學欠下“閱讀賬”,小學生閱讀興趣應該怎麼培養?

尊重孩子興趣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你買的書?這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首先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和成年人不一樣的。給孩子選擇名著名篇大部頭的書首先孩子閱歷達不到,不能理解精髓。其次孩子這個年紀對名著之類的不感興趣。

更何況現在的圖書排行榜泥沙俱下,很多都是商業營銷的產物,逼迫孩子都自己不喜歡的“名著”,得不償失。

培養專注的閱讀習慣最重要

讀書是個受用一生的習慣,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而言,一開始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而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通過長時間的閱讀,把書當做朋友,當做放鬆身心的情感需求,這個習慣才能培養出來。

閱讀是需要耐心的,如果書中的故事吸引不了孩子,以孩子的專注力,很快就把書扔一邊不再讀了。所以一開始讀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這是遠高於某本書傳遞的知識的。

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書,他才有可能認真地耐心地讀完。完完整整讀完一本書所帶來的成就感也會使孩子更加自信,不會因書太厚而產生畏懼感。

千萬不要在小學欠下“閱讀賬”,小學生閱讀興趣應該怎麼培養?

讀書“量”比“質”重要

只有量變才能達成質變

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有時候“量”比“質”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閱讀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閱讀能力的增長不是看了一本書或者幾本書,而是在長期閱讀中量變產生的質變。就像你不知道哪一頓飯讓曾經幼小的孩子體重長了一倍一樣。閱讀本身就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是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只有不間斷的閱讀,才能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讀書不是今天讀一本,明天不讀了,是今天讀幾頁,明天繼續讀幾頁,把讀書作為日常習慣。讀書不是一曝十寒,是滴水穿石。

千萬不要在小學欠下“閱讀賬”,小學生閱讀興趣應該怎麼培養?

不重視小學生閱讀

小學欠下閱讀賬早晚會暴露

初中孩子的家長經常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小學成績很好,但是到了初二初三漸漸的被落下了。

其實,小學的知識是簡單直白的,孩子只要不傻,跟上進度輕鬆拿100分,而初中成績是需要更深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更好的專注力去吸收的。孩子小學沒有通過閱讀提高理解能力,專注力也達不到,上課時很容易跟不上進度,從而在初二初三的競賽中失敗。初中成績的落後,很大原因在於小學忽略了閱讀能力的培養。

孩子小學時無論怎麼培養,想鍛鍊什麼能力,家長一定不要忽略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是孩子理解能力、專注力成長的關鍵,這兩項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只看中孩子的成績,忽略閱讀習慣的培養,容易造成孩子的 “短命高分”。

因此,家長一定要從容一些,在小學時不要追求孩子分數的高低,成長的決賽圈在中考、高考,在孩子一生習慣的養成。我們要給孩子長久發展的力量。

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