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日本是什麼時候步入毀滅的道路的?,答案是打贏日俄戰爭,全國沸騰的那一天。那一天他就步入了失敗的殿堂。這一天日本開始它有了賭徒心裡,迷信使用武力,他們開始迷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種迷信精神意志一定程度可以彌補國家的實力的劣勢。這也就幾乎徹底迴歸了封建社會的觀念,與工業社會生產力為客觀基礎的理性思路背道而馳。從此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總來說日本曾經賭了5次的國運,但是賭博總是會輸的,在中華文明圈裡,日本作為優等生,一直以來以小中華自居,日本值得誇獎的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他們能在一個大的文明體系中,成為優等生。在中華文明圈如此,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圈也是如此。漢唐宋之際。日本人是中華文化的“腦殘粉”。他們對漢朝的崇拜。無與倫比。宋亡之後也是舉國悼亡。但是宋朝亡國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個三觀受到巨大的摧毀的大事件。往常的他們以為中國的強大和光榮都是神話一般的存在,這個神話般的存在怎麼會亡於蒙呢?這使得日本人覺得中國人也不過如此嘛,這個神話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破滅,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後來元朝徵日本。兩次都失敗告終,當然兩次出征的船隻質量都有很大問題,而且第一次兵力嚴重不足。

第一次出征準備船隻的是高麗,洪茶丘在4~5個月的時候強行徵集趕造了900只船

高麗船隻技術落後,是拼接船板的近海船,抗風浪能力很差

900只船水手6700人太少了,有操作船隻經驗的人,第一次東征船均不足8人。 第二次更搞笑,總指揮路上死了,而且蒙古人給江南軍準備了八九個月的時間徵集十萬人+3500條船……

船均不過28.57人……還是在剛打完仗的南宋地區……

這玩的比日本人差不多級別的船低於日本人幾倍的準備時間

用比日本人跨島過對馬更可憐的一路直懟跨越東海跨海遠征……

失敗是很正常的

能勝利才叫不正常好麼

元寇給日本的壓力很大的……

一有風吹草動就戰備,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瘋狂的修廟自嗨自己是神明護佑之國,看著兩次被龍捲風打敗的蒙古,(日本要好好祭拜一下龍捲風,當然後來大名鼎鼎的神風特工隊就是取自這個)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自此在日本人的心中隱隱約約的又萌生了一個新的神話,認為他們可能比曾經被他們當神話一般崇拜的中國還厲害。至此,日本人在心中種下一個神話夢,這個夢開始發酵,在接下來的明朝。朱元璋打敗了在日本人心中強大而可怕的蒙古。恢復中華帝國。但此時的日本。對中華。表現的是敬畏的心態。但已經不是。從前的那種崇拜,甚至一度要求與明朝建立平等的國家關係,拒絕做明朝的藩屬國,明朝震怒。與日本斷絕了關係。此後明朝和日本關係不僅不融洽,而且還打了兩仗,一次是萬曆朝鮮戰爭,和倭寇犯邊,明朝期間。把日本上岸的野心和圖謀都打退了,但這一路下來,日本人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同時對這個中華文明圈燈塔國的崇拜之情越來越淡薄。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明朝鉅變。滿清入關。這對日本造成第2次的三觀俱正,日本對中國人的心態,開始從明朝時期的敬畏和試探徹底扭曲。不光是日本,朝鮮的李氏王朝,對清朝也是充滿了鄙視,甚至於是仇視,背地裡叫清朝的皇帝為蠻夷,胡皇,夷狄,在清朝統治中國100年之時,李氏王朝政治策劃了反清復明的起義,他們深信清無百年之運,那滿人已經統治100年了,也該滅亡了,所以策劃起兵,打算推翻清朝,但是因為國力衰微,只能作罷。但同為“小中華”的日本。對於反清復明的事情,是持暖味態度,並沒有像朝鮮李氏王朝那樣積極和熱血。日本人覺得中華道統以亂,滿人作為夷狄都可以入主中華,那麼我作為小中華里面的優等生,那豈不是更有資格入主中華,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日本的野心,還在進一步上升,日本日本提出一個。華夷變態論,認為從明晚到滿清入關的100多年裡,中華已經慢慢的變成了夷狄,中華文明圈,華夷之辨已徹底失去了秩序。華夷關係已經易位。漸漸的小中華們不再提反清復明這件事。而是是滿清為蠻夷。自己則以中華正統自居。把小中華前面的小去掉。在日本,朝鮮,越南眼中不僅是滿人,是夷狄。其他的外國人也都是,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越南人,管西方人叫紅毛夷狄,他們對柬埔寨的侵略,就以夏變夷還強迫柬埔寨國王改了漢姓,讓他們自稱為中華,自稱為夏,到了這時候,中華作為一個文化意義上的文明圈,已經實質上的分崩離析的小中華們,都不僅不認滿清為中華正統,還編入滿人是夷狄。這叫什麼?這是一個老師被打死,學生們爭當校長的文明亂局,清朝國力強盛,能壓住這群小中華的時候,他們表面上還不敢造次,東亞文化圈雖然文化上已經失去,但是在軍事上卻能平穩的維持秩序,然而分崩離析的種子已然播下,下面等的就是這些小中華們,什麼時候在軍事力量上能壓過清朝,那麼中華文明圈將不得不迎來文化秩序崩潰後的全面大崩盤。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隨著清朝和日本國力的對比此消彼長,日本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這一次和日本以前對華戰爭的不同,日本對華戰爭,無論是對唐朝還是對明朝,他們的意識裡都是以夷狄自居,但是對清朝的戰爭,日本人是帶著文化優越感而戰的,認為他們打的是滿意,而不是曾經那個讓他們崇拜的,神話中國。戰爭結束後要簽署馬關條約,日本人不承認這是中日戰爭,而是日清戰爭,他們認為清朝不能代表中國,清朝只是以低他們對清作戰,而不是對中國的作戰。

李鴻章站在中華正統的立場上,據理力爭,試圖告訴日本人,清朝才是中華正統,日本人只是中國曾經的藩屬國,充其量只是個小中華,要搞清楚狀況。但是日本人的回答,讓李鴻章說不出話來。日本人問李鴻章,如果你大清能代表中華正統,請問你們的衣冠禮制和皇族血統,哪一方面遵循周禮了呢?馬關條約,是近代史上,中國所簽署的最恥辱的一個不平等條約。因為這個恥辱,不僅來自軍事上的失敗,更有文化上如鯁在喉的深層屈辱。馬關條約,象徵著中華文明圈,在文化和軍事上的雙重終結。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隨著日本在軍事上的勝利,日本人的野心進一步膨脹。既然以中國主導的東亞中華文明圈,已經崩潰了。那麼,日本人要重建一個以日本為核心和主導的東亞文明圈。在日本變成工業強國之後,它開始要實現這個帝國夢,為了給這個帝國夢提供理論依據,之前的單純側重於文化方面的華夷變態論,也升級為了大東亞共榮圈。類似於現在很多中國人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些口號,都是日本人炮製出來的文化炮彈。日本人要用這些炮彈,在文化和精神上,徹底摧毀中國人對自身文化和歷史的認同和優越感。心甘情願的做日本主導下的東亞文明圈裡的順民,在文化和精神上都自卑自賤,甘願匍匐在日本人的腳下。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了,但是它留給中國人的創傷,不僅是肉體上的毀滅,更主要的是文化和精神上的重創。宋亡之後,中國人丟了氣節。明亡之後,中國人丟了魂。而日本人,則讓中國人險些斷了脊樑,徹底淪為廢柴民族。雖然我們贏了,但是我們一直長久的自卑著,這個自卑來自文化和精神的深處,以至於出現了友邦驚詫論和各種友邦優越論。未來看,中國單純經濟軍事上對“友邦”們的勝利,並無法徹底治癒這種自卑,還要有文化和精神上的勝利,才能讓一些可憐的自卑的人,找回自己的魂。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日本能在軍事上超出清朝,並非靠自生力使然。而是東西方文明兩大板塊碰撞的外力使然。如果把西方文明的介入這個外力作用拿掉,東亞的中華文明圈,這個已經華夷變態易位的名存實亡的困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失去力量平衡,而有破局之日。所以說,日本在近代的崛起,只是大歷史框架下兩大文明板塊相碰撞的所擠壓出來的文明邊緣隆起帶。因為一個外部變量的輸入,系統出現了新的失衡和再平衡,這對於中華文明圈這個東方文明系統來說,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雖然同為西方文明的東進,但是在英美看來,沙俄這種韃靼化的西方文明圈國家,是個異端分子。而英美則以西方文明圈的正統自居。正統和異端的競爭,便存在於英美和沙俄之間。兩大文明板塊,史上第一次大碰撞,東方文明在西方文明的衝撞下,土崩瓦解。接下來是分贓時刻。在瓜分中國這場殖民盛宴中,英美為了遏制俄國得到中國的巨量的人口、資源和領土,一躍成為地球霸主,需要扶植一支力量來制衡沙俄。日本,就這樣被英美選中了。得益於兩場賭國運的戰爭,日本一躍成為世界列強。第一場是甲午中日戰爭,向英美證明了,日本人可堪一用。第二場是日俄戰爭,日本人向英美證明了,它可以擁有一張列強俱樂部的會員證。日本人用瘋狂的賭徒一樣的戰爭,兩次撞大運,拿到了一張列強證。對於英美而言,只要有日本的存在,那麼俄國就不可能吞併中國。並且,中國也因為受到日本的壓制,而無法在成為一個可以重新主導亞洲的強大的國家。大家本來都是吃肉的,肥肉變成刀了,那吃肉的列強們還圖什麼呢。所以在近代史中,中國就是一個肥肉的命,並非中國人不想自強翻身,而是吃肉的人不允許肉擅自翻身。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日本看住了俄國和中國。得到的利益回報,也是很豐厚的。他獲得了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只要日本人能守住朝鮮半島和東北,那麼沙俄就不可能繼續南下和東進。趁著歐洲各國在打一戰,日本人又趁機把德國碗裡的一塊肉給吃掉了。山東也隨之變成了日本人的勢力範圍。一戰結束,在巴黎和會上,英美把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確權了,正式從德國手裡,移交給了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很憤怒,但是,肥肉不經吃肉人的允許是不可擅自翻身的。自身不強大,憤怒又有什麼用呢。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隨著列強們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日本的資源匱乏的劣勢表現出來了。如果日本解決不了資源匱乏這個問題,那麼在接下來的全球列強大賽中,它就會最終輸掉競爭。到了這一步,日本人又開始賭國運了。發動了918事變,全面侵佔了東北三省,把東北變成了它的殖民地。為什麼說這是賭呢,因為這件事,相當於日本揹著英美老闆偷吃了一大塊肥肉。這一步吃相這麼難看的吃法,賭的是老闆會不會翻臉和責怪。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英美對日本的偷吃行為,選擇了綏靖。畢竟只要日本存在,他們就不用擔心肥肉翻身,和在東方面對俄國的挑戰。雖然英美並沒有明面上翻臉痛斥日本,但是在心裡已經開始對日本起了戒心,開始遏制日本的進一步擴張。近代列強們的那盤棋,說來說去,最終就是誰得到了中國的人口和領土,誰才能笑到最後。大家都不想讓別的對手獨吞,所以才拉拉扯扯的形成了一個平衡狀態。所以也才導致,中國沒有徹底的全面的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西方的綏靖,讓日本的膽子變得更大了。西方的遏制,也讓日本起了叛逆之心。得到了中國的東三省之後,日本的發展也更加快速,日本人覺得自己翅膀硬了,打算自己做老闆。1937年,英美的代理人被清洗,親德的狂熱軍國主義者東條英機上臺,日本人要再一次賭國運,這是日本人第四次賭國運,和德國人聯手,一起推翻當時的地球老闆英美兩國。日本人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總得有資本吧,這個資本,就是全面吞併中國。於是日本人發起了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打算獨吞中國這塊肥肉。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這時期,在咄咄逼人的德國的威壓之下,英國人已經顧不了東亞的利益糾葛了。而美國人,對發戰爭財,顯然比對維護人類的和平和友愛更有興趣,他們對日本的擴張,選擇了孤立主義政策,一邊不痛不癢的扶植蔣介石制衡日本人。1940年,美國對日本禁運,受資源匱乏的驅使,日本定下了南進的戰略,這和英美在南太平洋的利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矛盾越來越尖銳。1941-1942年,眼見德國人在東線蘇聯戰場得手,日本人又開始賭國運了,發起了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向美國不宣而戰。這是日本人第五次賭國運。但是這一次,它賭輸了。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二戰後,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這一百多年裡,一直貼在中國腦門子上的那一行字“我是肥肉”,似乎終於可以扯掉了。用了一百多年,終於撕掉了“我是肥肉”這個標籤。但是撕掉了肥肉的標籤,不等於就可以馬上翻身。中國為了想翻身,想變強大,以後不再受人欺負,不得不在美蘇兩強之間,穿花引線的跳舞,通過資源和利益置換,來如飢似渴的謀求工業化和技術。

一直到現在,中國才基本算翻了身。雖然用利益置換,得到了一些工業化的技術和產能,但是美蘇對中國的戒心,牢不可破。那麼大的一個國家,那麼多的人口,你要是變成了工業強國,地球就這麼點地方,別人還吃什麼。西方人在工業革命日新月異的時候,中國人在大清朝裡睡覺。一覺睡了三百年,眼一睜發現自己變成了肥肉,為了不被吃,掙扎了一百多年。終於撕掉了肥肉標籤,為了翻身,又花了大半個世紀。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為了不讓中國那麼利索的翻身,美國在東方扶植了日本,蘇聯在南方扶植了越南。日本再一次,又崛起了。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幕,又重演了。日本再次崛起,依然是為了西方文明圈制衡蘇俄東進和防止中國翻身。這就是日本的根本價值,只要西方和東亞大陸存在力量失衡,那麼西方為了壓制東方出現全球強權國家,必然的就會祭出日本來制衡中國。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第一次扮演的是西方人吃肥肉的刀叉,二戰後扮演的則是一條困住中國的鎖鏈。

日本在西方文明初入東方之際,便開始了第一輪的脫亞入歐運動。這使日本完成了初步的工業化積累。在兩個文明對撞中,日本選擇了站著強者那邊。處於東方文明邊緣處的日本,被撞落,脫離了亞洲文明板塊,歸入了歐洲文明板塊。在日俄戰爭後的十幾年,日本完成了經濟上的脫亞入歐。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作為當時世界五大國之一的日本,完成了政治上的脫亞入歐。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日本什麼時候,它的地緣價值會消失呢?在中國和西方勢均力敵的時候,日本無論對中國還是西方,都將失去地緣上的利用價值。甚至,還會失去存在價值。東西方兩大文明,在這一百多年裡,猛烈的互相碰撞,撞出了崛起的日本這座地緣尖峰和近代史上的一大文明現象。

可預日本“完蛋”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