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明帝杨广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海内外炎黄子孙一家亲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杨廣算不上"千古一帝",算个有作为的皇帝还可以。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的真正大一统国家是秦朝,秦王国上升为秦帝国的主导者,建立者是秦王嬴政,他把王国变成帝国之后,成了秦始皇帝(这尊号也是他拟定并自我实现了的),后者者因他的极大作为和对国家统一的贡献,尊他为"千古一帝",所以,这四个字的组合,也成了后人专指秦始皇帝。这是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们的共识。并且约定成俗。

中国历史上有作为,对国家的贡献的帝王有很多,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病忌,细点下来,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明朝朱元璋,清朝康熙帝……但是,他们都是大一统国家之后的继续发扬光大者,与秦始皇帝始终有差距。也就算不上"千古一帝",充其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作为而已。


至于说隋炀帝杨广,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大运河的挖掘成功。但是,杨广为什么要挖这条大运河,恐怕初衷并不是为了扩大南北交流,沟通四条巨水,进行漕运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可以这么说,大运河是杨广骄奢淫逸,享乐江山的副产品。虽然后来,大运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杨广的初衷完全是另一回事。

至于说诸如伐高丽,完善科举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这些文治武功,其实也就是因势而化,因时制宜的统治措施,这是一个朝代开国时应有的统治制度和措施,比起秦始皇的那一套统治制度和措施,依旧逊色得多。

总而言之,隋炀帝杨广实在算不上"千古一帝",不仅是他,除秦始皇以外的帝王,也不能对此企望。


劉一千五


个人认为杨广千古一帝是不可能的,隋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鼎盛的王朝,而且是蒸蒸日上的王朝。杨广在短短十年左右就把这个王朝带向灭亡,单单这一点杨广就已经快被列入昏君行列,怎么可能算千古一帝。

杨广主要的功绩就是开凿大运河和第一个扩大科举制度,这是别的帝王所没有的。

科举是建立在隋文帝州县考核秀才的制度上面,杨广只是将科举扩大化加置进士科。所以真要论起来,隋文帝才是寒门学子的大恩人。他才是创立者。杨广当然也算,他把规模扩大化,让更多的寒门学子有出头的机会。但功绩要分给杨坚一部分。

开凿大运河确实是利在千秋大举措。可是大运河在隋朝没有发挥出它富国强兵的作用,反而成为压迫农民,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因为三征高丽、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下扬州建行宫、在杨广在位的十几年里,隋王朝没有一刻消停过,以至于杨坚幸幸苦苦的基业全部为他人做嫁衣。可能是前面三征高丽失败,营建东都还是没法摆脱关陇门阀的政治角力。让杨广变的自暴自弃,因为下扬州时候的杨广就像是一个破罐破摔的赌气孩子。

至于其他像什么开疆扩土、治国有方之类的那是竞选明君的标配,这些都没有只能算平庸的守成之君。杨广在这一方面,开疆扩土都只能算马马虎虎,治国有方更是不及格。好皇帝都还有争论讨论,千古一帝绝对没戏。


我是隔壁小王


说隋炀帝得先说隋朝的建立,虽然同样是改朝换代,但隋朝的来历却是抢夺后周所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农民起义之类的改朝换代,所以或多或少很多政策是沿用前朝旧制。一种政策当下符合时宜,过了十几二十年却未必合适,需要调整。那时的掌权者大多为门阀士族或者贵族,制定政策肯定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底层老百姓连说话的份都没有。想想这种情况下政策的出台老百姓能享受实惠吗?饿不死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隋朝的富是富藏于国,各种赋税肯定少不了,老百姓生活并不是很好。只不过那些官吏为标榜政绩,各种炫耀。搞得好像隋朝很厉害,其实是表面现象。从隋文帝到隋炀帝对外的几次战争来看,其实老百姓并不愿意打仗,大多情况是被强迫的!尤其对高句丽的战争,数倍于人依然打不赢。隋朝在很多地方建立了不少粮仓,有些粮仓存粮甚至可以用到唐朝贞观初年。然而却有不少百姓饿死,这恰恰证明当时官府只管征粮纳税,不管百姓疾苦。要是遇上灾年不得挨饿,饿急不得造反。若是仅此可能影响不算太大,偏偏隋炀帝又是个爱折腾的主,修长城、运河、征服高句丽,这些本来要一件一件的做,而且期限不能太短。但隋炀帝等不及,要加快进度,几件大事同时干,耗尽天下民力。农民没有活路,横竖都是死的,农民只好造反了。军队中也不是铁板一块,贵族们各掌兵权,有些还是前朝旧部,拥护你时你是皇帝,不拥护你时你什么都不是,他们转身拥护李渊,李渊很快就能在长安称帝,在农民起义和贵族的双重打击下。隋炀帝就这样歇菜了,谈不上千古一帝,只留无限惋惜!


独木桥140703356


算不算千古一帝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他不算千古一帝,他是超级帝二代,他爹给他留下了一个富裕的大隋,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任性妄为,杨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民间疾苦,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功绩,不顾百姓的死活,滥用民力,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他的心里估计只有他自己。站在杨广的角度讲他可能认为他所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不过感觉杨广做事不计后果,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顾客观条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最初,杨广还是诸侯王的时候,按顺序不应做皇帝,


所以常常假装正经,沽名钓誉,阴谋夺取皇位,那时他爹杨坚十分信任文献皇后,而生性忌恨妃妾,太子杨勇内宫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因此杨坚对他不喜欢,杨广一看就对妾生的儿子一概不扶养,表示不宠爱妾,并讨好文献皇后,常常私自进入宫中,和文献皇后密谋策划,杨素等人趁机煽动,终于废了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坚在仁寿宫病重卧床,召请太子杨广进宫陪侍医药,而杨广趁机淫乱宫闱,事情被杨坚知晓,杨坚撑着床悔恨地说“错废我的勇儿啊!于是命人去叫杨勇,还没来得及派遣使者,

杨坚突然驾崩。杨广秘不发丧,又伪造杨坚的诏书,赐死杨勇。杨勇的十个儿子也被他后来命地方官全部杀死。杨坚去世后,在居丧期间,杨广就忍不住开始纵情淫乐。等丧期一过,杨广四处巡察游乐,因他爹给他留下的厚底子,杨广赞叹羡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殿 极尽豪华,招募使者,出使到偏远国家 异族国家来朝见的,都送给他很厚的礼,有不恭敬听命的就派兵攻打,朝廷大臣有不合心意的,就罗织罪名诛灭九族,连他做诸侯王时的旧臣 有的因为正直,发表正确意见而激怒杨广,也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诛杀。其余的人侍奉他尽心尽力,


没有罪过而横遭杀害的,数不胜数。杨广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并迁都东京洛阳,改州为郡,改革官制、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讨占城,征讨契丹、琉球、三征高句丽,杨广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军队连年作战,各种劳役频繁征调,服役的人不能回家,留在家里的人失去工作,饥荒严重。

以至于人吃人 村庄变成废墟。杨广不但不体恤民情,还东西游玩,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常常因为供给不足。提前收取数年的赋税。全国盗贼风起云涌,攻打城池?屠杀百姓。朝廷大臣还没人敢实情奏报,谁说谁倒霉。黎民百姓愤恨抱怨,天下土崩瓦解,宇文化及等人率领果骑士造反,进入宫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萧后命宫女撤去床席作为棺材,埋葬了杨广。生前享尽富贵,死后床席裹身。


老张头讲故事


妥妥的千古一帝,大业初年,隋朝之鼎盛可以和开元,任宣,康乾相媲美,然而,我们千古一帝杨广只用了短短十余年就让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饿殍遍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什么汉成帝,桓灵二帝,宋徽宗明,明英宗,唐玄宗,崇祯,通通弱爆了,上下五千年可能没有一个封建帝王败家速度能和杨广比了,当之无愧千古一帝,我一直觉得,史书记载的什么修运河,打高句丽,修长城.…….真不至于让老杨败家这么快,肯定还有更多奇葩行为,可惜没能记载下来,可惜了!


welpen


虽然说隋明帝杨广算不上千古一帝,但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可是千古一帝。



桂林山水甲天下666


隋王朝不在他手中到痹,但他不能被人认为成为昏君也是一个明君有本事有作为的君王。

在我中国第二位君王都是有本事有作为得位不正的君王。




杰哥208733768


首先是隋炀帝,其次是千古一帝指的都是为当时的国家,民族做出巨大影响的帝王,一般都是造就王朝巅峰时期的皇帝,而隋炀帝却将一个正在冉冉上升的王朝弄夭折了,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皇帝,他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不管出于是不是自己的私欲,但一点政绩不足以掩盖他全部的错误


灵之锋芒


我觉得差不多,现在看来大运河,各种粮仓,科举制度,随便一个都是载入史册的。古时候运输不便,遂开凿大运河将南方的粮食运到洛阳粮仓,科举制度又给平民提供了仕途的机会,这些举措称他千古名君也不为过,只不过有点操之过急


冷月灵云


修条大运河就是千古一帝吗?太贬低这个称号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