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若把一隻建盞放在一堆其他瓷器品類環繞的茶盞當中,是很難被第一眼相中的。它沒有白瓷那般精巧通透,沒有青瓷那般類冰似玉,也鮮有人在建盞上勾畫繪彩……然而建盞卻以它獨特的韻味征服了兩代宋室王朝,更讓許多當代盞友“一入建盞深似海”,越玩越愛,欲罷不能。這樣一隻看起來略顯笨重的建盞,竟然還說它高級?諸君莫急,預知詳情,請往下細讀。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陳其富作品-鷓鴣喇叭盞

關鍵詞一:貴 在 天 成

建盞燒製,需要歷經13道工序——選礦、碎礦、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然而這十幾道繁瑣嚴苛的工序之後,匠人依然無法對最終開窯時的成品做出一個相對準確的預估。

不同的溫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間,甚至不同的天氣等等,對成品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太多了。匠人們只能在成千上萬次的釉水調配和燒製試驗中,獲取一點點的“天機”。即使是這樣,也只能是三分人力,七分天意。這種“造化大於人工”而形成的產物,最符合中國的審美態度,也因此決定了建盞必然處於中華美學體系的頂端。

每一隻品相完美的建盞,它的背後必然是成山成堆的殘次品。我們看到的那令人驚歎的釉色斑紋,更多是取決於土與火反應的窯變藝術,是來自窯神或上天恩賜的禮物。自然天成,是建盞高級美的立足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釉色之美,具有了值得延伸的意義。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 國寶曜變盞內部

關鍵詞二:釉 色 造 化

建盞的窯變斑紋千變萬化,古今中外的學者曾經給予不少命名,至今未有統一的分類。從宋代史料上看,只有兔毫、鷓鴣斑兩種專稱,曜變、油滴、灰被等詞均源於日本。

不可否認的是,建盞那無法捉摸的百變釉色,才是其風騷千年的第一原因。1300°以上的窯火,高度還原的氣氛,自然生成不同形態、大小、質感、排布、色彩的斑紋,奇詭瑰麗,蔚為壯觀。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曜變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油滴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鷓鴣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兔毫

為了燒出建盞特有的鐵系分相-析晶釉,建窯的匠人做出許多妥協與犧牲。以不可控的燒製過程,極低的成品率,終於換來極品、神品的存在。釉色之於建盞,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所在。

關鍵詞三:器 型 經 典

建盞經典四大器型——束口穩重典雅,撇口舒展勻挺,斂口渾圓小巧,敞口直率闊朗。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建盞四大器型

▼束口——穩重典雅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陳大鵬作品-束口油滴

▼撇口——舒展勻挺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葉禮旺作品-撇口青毫

▼斂口——渾圓小巧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闕梅嬌作品-中福臨油滴

▼敞口——直率闊朗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陳葉琦作品-斗笠黃萬佛

關鍵詞四:大 美 在 和

可以說,美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感覺,古往今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的多樣性決定了美的多樣性。雖說美有千面,但符合主流的大眾審美卻有規律可循。從拙到雅,從醜到美,講究一個尺度,一種平衡。

為什麼說建盞美得很高級?

▲尚吉雷作品-束口曜變

建盞的美,即是和諧之美。它是天意與人工的巧妙邂逅,它將拙樸與瑰麗融於一體,它是街頭百姓茶餘飯後的娛樂,也是遠在廟堂之上那些皇家高仕的心頭好。它內斂恬淡,是宋代美學的極簡表達。它光芒耀目,享有一盞宇宙的美名,以其無法名狀的曜變光輝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看客!

建盞的高級美,你體會到了嗎?點擊鏈接,即刻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