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法門:第八座 本法心念與關節

慧明法師講述

心地法門:第八座 本法心念與關節

第八座 本法心念與關節

諸同學!禪密兼修,法簡而易,但心念與關節,最為緊要。若不在心念上用功,便是心外求法;不明關節,則漫無準的。不知心念微細之相,不但無由精進,且恐中途差別。何以故?禪宗見性成佛,密法即凡成聖,皆是無上法門,若非心念相應,關節明瞭,何能深入?今將本法心念與關節,略說如次,望大家注意。

密法出現於世,是有不可思議之大事因緣。為令三惡道眾生,生三善道;三善道眾生,超出三界,速成佛道。修密者,得三密加持,能令地獄猛火,變成七寶蓮池;無邊熱惱,當下清涼。以七粒米,普令法界飢虛餓鬼,皆得飽滿,離苦得樂。此乃我佛攝化眾生,救世之妙道,豈僅治病祈雨,無關慧命之小術乎?此等不可思議之功德,非心念相應,具有大德者,又何能致。故密宗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本。禪宗根本,自心是佛。云何為佛?離相即佛。六祖雲:禪宗法門,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念無相,即是菩提。菩提起用,即是慈悲。由此言之,禪密兩宗,均以菩提心為因,大慈大悲為本。菩提心,即是大慈大悲心。禪密兼修,必具此等心念,方可相應。

凡修密法者,全仗佛力加被。欲得佛力加被,必須先發菩提心,視萬物為一體,六道如同命,憫自他生死之苦,誓願度盡眾生。然後依法精進,不容有剎那違背慈悲之心念,精誠所至,自然感動佛天。則佛力加被一人,即所以加被一切,焉得不感應道交。若只知自利,著相妄求,萬難相應。禪宗見性成佛,必須以般若智,破除一切虛妄之相,以慈悲平等之心念,普度一切,然後圓滿菩提。若只知寂坐枯參,不起悲心,何能與自心佛相應?然自佛他佛,本來不二,相應只在心念而已。但言之非艱,行之維艱,此又何故?蓋宿世業習,人各不免,修持之際,即成障礙。大日經義釋略雲:因地菩薩,有五種蓋障:一者煩惱障。即根本煩惱,乃至八萬四千上中下品,障蓋淨心。二者業障。即過去現在,造諸重罪,業障未除,不能入道。三者生障。以宿業牽累,或病或魔,受無暇之身,不能精進。四者法障。即往劫有障法因緣,今生不聞正法,或不能一門深入。五者所知障。即已遇善知識,以種種知見,兩不和合,妨修般若。夫以因地菩薩,尚有如此蓋障,況下焉者乎!若非具廣大之真心,勇猛懺悔,何能除去一切蓋障?所以菩提慈悲之心念,為禪密兼修之根本。

菩提無相,亦無可得。學人若處處著相,處處求得,則其心念,不能與無相菩提相應。如求福報者,報盡還墮,枉費辛勤。求病癒者,生老病死,終不能免。此等著相妄求,得且未必,何況有得即有失乎!得失擾其心,疑貳搖其信,未有不差別退悔者。惟以無相為本,視一切有相皆是虛妄,則得失不足以動其心,困苦不足以餒其志,危難不足以折其氣。自然大雄無畏,猛勇直前,至誠不二。自可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不求得而自得。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乃至自他不二,平等為懷,視眾生之苦痛顛連,無異身受,度一切眾生,亦無能度所度之心念。如此,乃是即相離相之無相菩提。

修密法雖有一時發通者,然神通之事,絕對不可說,不可露,否則必招魔障。何以故?故意顯露,即是著相有求。著相有求,即是自心不淨。自心不淨,即是自入魔境。自入魔境者,不僅以神通自陷而已,必使觀聽者,拋卻自心,同人魔網。如此,則是驅佛弟子,作魔眷屬,罪大惡極,應墮地獄。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喜有喜魔,怒有怒魔,甚至著空、著清淨,即有空魔、清淨魔,何等危險!所以密法非人不傳。學密者,必須大德阿闍梨傳授。修法時,更須阿闍梨監護。東密藏密,且有種種法器儀軌,莊嚴道場,至清潔壇場事直,亦須自理。蓋一則根據密教儀軌,以啟虔誠,一則收攝心念,以免攀緣外境。須知神通本性具足,不自外求。只要具大慈大悲之心念,艱苦卓絕,百折不回,至誠所感,自然得大善知識,加以啟迪。待水清月現,即證萬法不離自心。若不發大心者,依樣葫蘆,著相求得,縱稍有感應,仍是心外之玄。若作聖解,便入魔道。至於大家修法,各有感應。須知皆由大家發心,故佛力加被,以堅固信心,而助精進。此等感應,不作聖解,即是境界。所以慧明語錄上雲:吾人坐中所見境界,不直著境生心,以不喜不懼,不取不捨為正義。茲有一偈:

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

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

禪密兼修,是方便法門。開門見山,不從漸入,不重事相,亦不偏談理論,下手即在心念上用功。心念清淨,則生菩提,超凡入聖。若心念不清淨,則起惑造業,斯即凡夫。惟聖罔唸作狂,惟狂克唸作聖,故凡聖之分,只在心念而已。但其中具有關節過程,不可不知。禪宗參話頭,與密法持真言,雖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然自他不二,同是不可說,同是以此鎖一切妄念。真言功用,更不可思議,故本法只持六字真言,不用話頭。即以此真言,破除一切妄念種子。待知見不生,妄念已淨,自然真心現前,自佛他佛,一體相應。

所謂關節者,參禪通分三關,即初關、重關、牢關,本法亦具三關。云何初關?學人持誦真言,持到萬念歸一,不起二念,名透初關。但此乃以石壓草,尚非究竟。云何二關?真言持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是誰在持,自己亦不知,乃至同時好似有二人同持,是名三昧現前,亦名透二關。云何三關?真言持到真妄法三者不知,深入三昧,而得離持正定,一無所有,即證實相,一切具足,名透三關。從上參禪者,透一二關者有之,透三關者甚難。此等關節,關係甚大,若不明瞭,則莫辨淺深,易蹈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之險。至於修禪者往往一句自心佛,成為口頭禪,所謂十人九差路;而修密者,爭奇炫異,相上求相,皆非究竟。

禪密兼修之心念與關節,歸納起來,不出三種:一者破妄,二者顯真,三者真妄不二。三密加持,即是破妄。真言持至一無所得,即是顯真。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即是真妄不二。禪密兼修者,能本此三種,在心念上用功,透過關節,自然破妄顯真,乃至真妄不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