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法門:第六座 心宗醫心病

慧明法師講述

心地法門:第六座 心宗醫心病

第六座 心宗醫心病

諸同學!近日天氣失常,傷風者多。須知吾人之病,尚不止此,且將病源及治法,略說如次。

凡病有無形有形兩種。無形之病,貪嗔痴愛,及一切煩惱等是。有形之病,外感內傷,及一切四大不調者是。無形之病為心病,有形之病為身病。身病起於心病,心若無病,身亦不病。然此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云何有病?只因最初一念妄動,遂有此身,有身即是病。更以受想行識,堅執我故,於是妄想執著,由貪嗔痴愛,而起八萬四千煩惱,又生心病。由此心病,生出種種身病。所以生老病死,隨業輪轉,無時無刻,不在痛苦之中。我等既知身病源於心病,心病源於動念,病源已明,即應對症下藥。云何為藥?禪密兼修,即正本清源之阿伽陀藥。此藥乃釋迦佛傳下來,醫治眾生生老病死苦之妙藥,普治一切身心等病,所以如來亦稱大醫王。

學佛人知病求藥,故能離苦。而眾生夢夢,在病不知病,認苦為藥,不知茫茫業海,無量無邊,貧富賢愚,逃不出生老病死之苦。故有也苦,無也苦。有者不過往劫善因較多;然善因一盡,惡果隨之,輕則再轉人身,痴愚殘疾,重則墮三惡道,長劫沉淪。此等因果輪迴的事蹟,或載之往籍,或播於軼聞,決非虛誕,惜乎世人不悟,病上加病,良可悲憫。近來天災人禍,層見迭出,不獨生老病苦顛連,而死者亦成千成萬,此等共業,皆由眾生共同心病所致。然共同心病,即由各個人一念妄動所感。蓋自心不淨遂致他心不淨,輾轉相引,而成共業。若悟得一切是幻,念念清淨,即當下身心輕安。若自心病減,共同心病亦減。何以故?自心清淨,他心清淨故。若不肯放下,事事執著,事事均足以病己病人。諺雲:“心病無藥醫”。故勞我佛慈悲,廣說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塵勞之病。大家現學禪密兼修之心宗,即是能斷病源之心藥。只要肯吃,絕對能愈心病。心病癒,不但身病亦愈,一切病皆愈,又何勞更覓八萬四千種法藥耶?大家每日除打坐時間稍能淨心片刻外,該有多少念頭,每一念頭都是病,又該有多少病。須知一病,且能使人不起,況多病乎!近日大家有患傷風者,初起本是小病,如不及早醫治,或是吃錯藥,便可轉為重症,致人於死。吾人一念之差,常情以為無足輕重,殊不知念念相續,遂至煩惱無邊,病上加病。當知生死事大,人壽幾何,希望大家猛省,速急依法修心,以治心病。茲有一偈,可治有形無形之病: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須心藥治。

心要正時身亦淨,心生還是病生時。

諸同學!此偈雖是四句淡話,大家果能仔細參玩,或當作真言持誦,自有妙用。須知禪宗的方法,普通就是參話頭,有活話頭,有死話頭,看學人程度深淺以授之。此偈可當作活話頭參,久參必有所悟,大家切勿以其平淡而忽之。

吾人有病,因為不知病源,所以醫藥亂投,而歸無效。若終不自知,則病重業深,三途墮落,更難知了。知於何等?知病由業生,業由煩惱生,煩惱由無明生。無明一動,心病即成身病,故日:“自身有病自心知”。根本之病,非醫藥能治;專仗佛力,亦難收效。蓋病由心生,還須心治,故日:“身病還須心藥治”。何為心藥?心正是藥,所謂正知正見正思惟。若心有所忿?,有所恐懼,有所好樂,有所憂患,皆是煩惱,皆不得其正。心既不正,則隨境妄動,起惑造業,而成身病。若心能正,則心安體泰,其身自淨。所謂修身,在正其心,即是心正身淨之理。故曰:“心要正時身亦淨”。心體本來空寂靈明,動即成礙,不但惡念是病,有念皆病,所謂有念皆非。此乃更進一層的說法。故日:“心生還是病生時”。

這四句偈,講法甚多,太講清楚了反不好。因禪宗話頭,同密法真言一樣,都有破除知見的功效,久參久持,自可悟道。現在劫難未已,眾生皆在病中。大家因緣成熟,來學此無上心地法門,既知病源,又知治病之藥,希望照此藥方,依法奉行,一面悟,一面修。云何為修?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即是利他,利他才有功德。有功德,才能正,才能淨,淨則無病。若不行利他之事,徒然持咒打坐,雖有功德,得益不大。如果發心真實,漸次業消,亦可減少身心之病。禪密兼修之心宗,不但是要醫治自己心病,更要醫治眾生心病。何以故?我等應本眾生不盡我不盡之願,視眾生之病如己病。故應大雄無畏,一切慈悲,弘揚心地法門,普治眾生之心病。若眾生無病,我病亦無,這才是心宗醫心病之本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