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真的需要參與科創板嗎?

隨著政策緊鑼密鼓的出臺,科創板的腳步是越來越近了。同時,主板也出現了調整,跌回3100點下,顯然,這是希望主板和科創板的推出一起到達高潮。

那麼,科創板真的是普通投資者淘金的天堂嗎?或者是葬身的地獄?

普通人,真的需要參與科創板嗎?

科創板的設計於主板有較大區別:

第一,科創板採取註冊制,一些即使沒有盈利的企業也可以申請上市,定價上就沒有行業市盈率的限制;第二,上市前5日沒有漲跌幅限制,之後每日漲跌幅為20%,意味著更劇烈的波動;第三,仍為T+1交易機制,但是引入盤後交易機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價格波動;第四,企業可以採取同股不同權,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享有的權利更小了;第五,退市機制明確,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退市,略過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

可以看出,除了盤後交易制度意外,其他全部意味著更高的風險。

目前參與科創板的方式有哪些呢?

一、直接參與,需要前20個交易日平均50萬以上資產,並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驗。95%以上投資者達不到條件,也建議不要強行走這條路。

二、科創板戰略配售基金。戰略配售基金在政策上享有一定的優勢,且倉位設置比較靈活,目前大倉位持有穩定收益的債券資產。問題在於申購贖回每半年開放一次,如果二級市場購買,現在部分已經存在溢價,幾個月內科創板未推出的話,無法靠基金淨值增長抹平溢價,所以也不建議溢價買入。即使折價買入了,持倉的機會成本也很高。

普通人,真的需要參與科創板嗎?

部分戰略配售基金出現溢價

三、科創板主題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悲劇在於太火爆了,易方達科創板主題的基金髮售當日據說就破百億募集規模了,但是目前市場容量並不足以支撐公募基金低成本的建倉。按照今年上馬200家,每家募集資金10億來算,科創板融資2000億;但是首發的7家科創板主題公募募集可能超過500億。市場不會分給公募這麼多資源,基金要達到60%以上倉位,不能只靠打新,只能在二級市場溢價買入。所以,有時候不是公募能力不足,而是合同逼著他要去買買買。

普通人,真的需要參與科創板嗎?

截至26日證監會已受理15家,平均融資金額約8.6億元。

四、參與科創板參股企業炒作。對於沒有信息優勢的普通人,等你看到這些概念股名單的時候,別人早就潛伏好了。

綜上,對於普通人來說,我是不建議直接參與的,不管是科創板還是主板,都是基於合理的估值進行投資。我個人後續的操作可能會有兩種:

1、選擇性參與打新,而非主板上的無腦打新。

2、如果有確定性的機會,關注和參與盤後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