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第一本書,兒童繪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民閱讀”已經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在這個推進全民閱讀的工作中,兒童閱讀與教育是重中之重。因為這不僅是關係到我國3億6千萬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關係到建設現代化強國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素質教育。

繪本由於承載了幼兒的娛樂和教育的雙重功能,在童書市場中備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愛,甚至成為中國孩子啟蒙的第一本書。尤其近兩年,家庭開始重視繪本教育,書店擺滿兒童繪本,甚至設置繪本專櫃,還出現專門提供繪本閱讀服務的繪本館。可以說,中國的兒童繪本市場進入“藍海時代”。

根據《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894億元,在實體店,少兒類圖書銷售佔比為11.27%,而在網店渠道,這個佔比高達29.34%。這其中,繪本和漫畫書佔到了少兒圖書零售市場的超過20%。

孩子們的第一本書,兒童繪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相比於2010年左右才開始大熱的中國,在繪本發展史上,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和亞洲的日本,都是起步較早的市場。日本現代意義上的繪本興起,大概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二戰後,歐美童話大量被翻譯引入日本國內。後來繪本被一些留日學者傳入我國,2000年以後,受到全民閱讀思潮的影響,繪本在中國受到的關注逐漸多起來。

繪本的英文名是“Picture book”,日文為“絵本(えほん)”,國內則通常稱為“圖畫書”,是通過繪畫來講述故事的一種書籍形式。繪本故事中傳遞的“愛”、“親情”、“勇敢”、“責任和承擔”、“成長與困惑”皆具普世價值,它們超越國籍、文化和年齡,能給所有人帶來感動和共鳴。在過去十年間,國內兒童繪本市場迎來快速發展。但是在兒童繪本市場逐漸升溫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因素使這一細分市場遠未達到成熟,市場表現仍然乏力。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內原創內容缺乏。

孩子們的第一本書,兒童繪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在任何一個書店的兒童繪本區,幾乎80%是外國原創繪本的譯本,美國、德國、日本的一些著名繪本館出版的繪本受到家長和孩子的追捧。一些家長表示,相比國內的繪本,國外的更實用一些,畫面形象簡潔,孩子更容易理解。國內的繪本則更偏重故事性,很多故事都是寓言類,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有些深奧。家長們還希望有更多優質的國產繪本,因為國外有些繪畫風格與文化表達可能不適合中國孩子。另外,由於翻譯問題,有些國外繪本語言粗淺,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環境。中國繪本根植於中國文化,孩子比較好接受,但是原創內容較少,有些故事又有些說教。

目前,國內原創繪本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三類: 第一,大IP作者。例如將曹文軒的兒童小說進行繪本化改編,以作家“鄭淵潔”作為IP的原創繪本。第二,中華傳統文化類。包括成語故事、神話傳說、傳統繪畫等的繪本化。 第三,純原創。其中包括故事類、常識教育類等等。

從噹噹童書銷售總榜來看,在暢銷童書中,所有的繪本大部分都是國外、臺灣引進或者引進國外的好故事由國內作家整體改編。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教育類、科普類的繪本,在市場中受歡迎程度並不亞於大師創作的故事類繪本。另外,中華傳統文化類繪本的熱度很高,但產品數量較少。而這一類的繪本作品,只有中國的作者才能做到。

孩子們的第一本書,兒童繪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原創內容缺乏並不是某一家出版社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少兒圖書市場想要轉變的現狀。但是要做好原創並不簡單,最大的難點,便是找不到好的作者。對於兒童文學來說,是指故事的創作者;對於繪本來說,則是故事作者和插畫師兩方面都缺乏。

繪本有美育功能,所以畫面、書籍裝幀首先要美,有收藏價值;其次故事要有吸引力,富有新穎和童趣。童書編輯們在選擇繪本時,首先考慮故事講得好不好,適不適合孩子;然後是畫面質量怎麼樣、主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具有挖掘意義和賣點的潛力;以及市場對該類型的接受度如何,競品的銷售情況;同時還會參考作者獲獎情況。這些標準,對於作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