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1》

拥有不一定等于懂得。

古有叶公好龙,收集了一堆关于龙的周边,而当遇上天上的真龙时,却被吓个半死。

今有不少人,会在家中书架上会整齐摆上不少书,但真正仔细翻开看的,不多。

很多人买书,常是一时的消费冲动,一次性买上好几本,放在架子上落灰,甚少翻动。

对于这样的现象,马伯庸幽默的说到: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在这个时代,文化变成了一个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实非常沉默的事情。蒋方舟所言,不无道理。

买来一堆书,却不作细看,不能算爱读书。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收藏白茶亦是如此,如果只是一昧买茶囤茶,却不注意技巧,不能算作懂茶。

有这么一个故事,茶友张大哥和李大哥是两个朋友,都爱喝茶。

李大哥家中囤了不少白茶,这让张大哥心羡不已,不断的向其请教经验。

能囤这么多茶的人,能不懂茶吗?张大哥心想。

但在后面一同喝茶的时候,张大哥却发现,自己这位老朋友,其实还真不懂白茶。

闲聊到白茶储存时,李大哥竟谈到了湿仓储存的概念,白茶存久之后,香气会慢慢变淡。

这白茶不是普洱茶啊,哪里来的湿仓存茶说法?

可见,大量囤白茶的人,其实未必真正懂白茶。

真正懂白茶的人,在存茶过程上,必然是精存,细存,妥当存!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2》

藏白茶,贵在精而不在多!

工艺简朴的白茶,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活性酶物质,在妥当储存的基础上,有着无限精彩在后头。

当白茶慢慢从新茶过渡到老茶时,风味能不断的发生转化,常喝常新,给人的味蕾体验带来惊喜。

经年累月的时光作用下,白茶风味愈加甘和醇美,收藏白茶,最大的趣味莫过于此。

收藏白茶,数量上贵求在精而不在多!

像是网上几十块就能包邮,买一斤还赠送一斤,品质没有保障的白茶,没有储存的必要。

品质不好的劣质白茶,哪怕存再多,也不能理解白茶的曼妙滋味,不如喝一杯好茶来得划算。

那么,收藏白茶,该如何精存呢?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认准产区】

收藏白茶,唯有品质好的白茶,才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才能获得更为舒适的茶味体验。

生长环境对于白茶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山云雾出好茶,在白茶圈,公认的最佳产区在于福鼎太姥山高山茶园。

远古地壳运动时期,从海底隆起来的太姥山,土壤疏松通透,含矿物质丰富。

海拔高度适中,温度适宜,多云雾天气滋养,多方面有利的综合因素,为白茶打造了一个绝佳的生长环境。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白茶品质出落得尤为不俗。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芽头饱满,叶片肥嫩,内在养分物质充足,茶氨酸、茶多糖、果胶物和多种维生素,含量丰富,经过冲泡后,能得出一杯清甜爽口的茶汤。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产区一般,生长环境恶劣的白茶,难以孕育出好品质,如平地茶园。

平地茶园出产的白茶,由于靠近人类生活聚居区,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如汽车尾气等。

再加之,无遮无拦的平地茶园,缺少云雾滋养,茶树新梢的嫩芽嫩叶,容易遭受阳光过强的灼射,造成内质的损耗。

可见,在挑选白茶进行收藏时,认准产区尤为关键。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认准工艺】

不揉捻,不杀青的白茶工艺,制茶过程只有萎凋和烘干这两道。

但白茶工艺简朴,但并不简单。

隔行如隔山,要想做出高品质的白茶,离不开制茶师傅的经验技术和用心细致。

当白茶茶青采下后,需要及时的薄薄摊开,放在水筛上进行晾晒。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天气和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移动,搬运水筛,或是将水筛上的茶,及时翻面等。

萎凋结束后,还需要细细的将茶进行烘干。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根据白茶不同的芽叶等级,采用文火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保留白茶养分物质的情况下,将茶细心烘干,达到含水量合格的要求。

根据白茶的国家标准,白茶的含水量最高不得超过8.5%,这是白茶品质的生命红线。

若白茶的含水量没有合格,内部的水分没有干透,在后期储存过程中,茶叶自身多余水分散发,弥漫在四周,容易导致茶叶变质,根本经不起长期储存!

若买到了工艺不达标的白茶进行收藏,实在是后患无穷!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存茶之道,贵在精而不在多,方才是真正的懂白茶!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3》

收藏白茶,要学会细存!

白茶根据不同的芽叶等级,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之别。

根据不同的储存年份,有着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之分。

最后,按照外观形态划分,还有着散茶和饼茶之别。

不同的白茶,有着不同的风味特性。

收藏白茶,盲目的收藏,并不可取。

在进行白茶收藏前,需要精打细算,根据个人的存茶爱好、存茶需求,甚至存茶预留空间,进行收藏组合。

细存茶,除了要明确个人的存茶需求外,还需要学会分辨不同白茶的好坏与真伪,明明白白的存茶。

若不然,收藏了好几大箱,名为白牡丹,实为春寿眉的白茶,那岂不得很吃亏?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精细的存茶,需要对白茶的不同品级要求,做严格的区分。

收藏白毫银针,要认准正宗太姥山高山白毫银针的长相,一旗一枪,肥壮的芽头旁,带着叶壳,叶壳紧紧的护着芽头,芽头表面白毫密布,银光熠熠。

若是遇上了芽头瘦小,光秃秃没有叶壳的芽头,芽头白毫大量脱落,白毫稀少,亦或是芽头弯曲的白毫银针,都不属于真正的好银针!

收藏白牡丹,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白牡丹,标准的外观长相上,芽头是饱满的,叶片是细狭的,芽头和叶背都密集的覆盖着白毫,十分鲜嫩。

若是遇上了叶片完全舒展,芽头奇瘦,白毫分布量少,看着营养不良,没有精神的白牡丹,慎买!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收藏寿眉,一芽三叶,一芽四叶的寿眉茶,叶片大,茶梗粗,其貌不扬,当内质积累的养分充足,外观颜色鲜活,有生机,散发着舒适的茶香。

若是一款看起来外观叶片颜色不自然,闻起来茶香寡淡,难以捕捉的寿眉茶,慎买!

收藏白茶,除了要仔细区分各类白茶不同的芽叶判断要求外,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家中预留的存茶空间,进行存茶。

散茶状态下的白茶,更原汁原味。

压成饼的白茶,工艺得当的前提下,松紧得宜,模样规整小巧,风味整体更为醇熟。

散茶和饼茶各有所长,若从仓储占地空间来看,体积蓬松的白茶散茶,储存起来需要更多的空间。

故而,收藏白茶,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方能存出好白茶!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4》

收藏白茶,存茶方法不可少!

长期收藏白茶,唯有在妥当储存的情况下,方能延续白茶的好品质。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特性,存茶需求自然不尽相同,故而在收藏白茶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茶类的存茶经验。

如,适宜存普洱茶的方法,就未必适合存白茶。

白茶储存,基本的存茶要求,在于避光,干燥,密封,无异味和阴凉处储存。

对白茶来说,在长期储存的情况下,最为推荐使用的是三层包装法,获得的实际存茶效果更好。

三层包装法,每一层都需要严实密封。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用铝袋装好白茶后,排挤袋内多余空气,扎紧袋口,再套入一层塑料袋中,重复同样的动作,将袋口密封。

最后将茶放入纸箱中,用胶布将纸箱密封后,隔墙离地放置即可。

三层包装法,取材简单,操作方式一学就会,在具体的存茶过程中,需要检查三层包装有无破碎,缺漏。

并且留意三层包装的规格大小,量体裁衣,为白茶打造最为舒适的存茶包装。

经过三层包装后的白茶,后期储存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存茶环境的干燥,避光,阴凉和无异味。

干燥的白茶,吸附能力强,容易吸收周围环境的水分,导致受潮变质。

储存白茶,最为适宜的湿度环境要求,在40%-45%上下。

在存茶过程中,遇上阴雨潮湿季节,要减少开门开窗次数,必要时开启空调除湿,在大量存茶的情况下,可以购置上专门的抽湿机,确保存茶安全!

真正的懂白茶,收藏白茶,学会存茶方法,是重中之重!

精存,细存,妥当存,真正懂白茶的人,通常都懂得这存茶三要素!

《5》

大量囤茶的人,未必真正懂白茶。

白茶收藏,贵求在精而不在多。

若想看出一个大量囤茶的人,到底懂不懂茶,可以看以下方面。

存茶到底是盲目存茶还是精细的存茶?

真正懂茶的人,藏茶贵求在精而不在多。

劣质的白茶,再怎么收藏,也难以获得什么价值。

此外,收藏白茶,存茶除了要精细,还要细致。

学会存茶的方法,才能存出好茶来!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