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作者 火瀲灩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雖然大公資信已經迴歸,但是債券評級虛高、評級公司地位等問題依然沒有改變,如果這些問題不改變的話,未來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大公”,評級市場也難以做到真正客觀公正。

4月29日,在被處罰9個月後,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終於迎來了一絲“轉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確認將戰略重組大公資信控,4月18日上午雙方舉行簽約儀式。

九個月前發生了什麼?

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諮詢服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並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根據當時的報道,大公評級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諮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債券評級市場這9個月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從CRM的推出,到外資的進入,“掉線”9個月的大公,能跟上腳步再創輝煌嗎?

下面筆者帶您細數這9個月債券市場的“變”還有“不變”。

債券市場“變了”

一、信用緩釋工具推出

2018年10月,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隨後呼之欲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主要包括,(1)信用違約互換(CDS);(2)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3)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WM);(4)信用聯結票據(CLN)。其中,CDS和CRMA可歸為合約類產品,CRWM和CLN可歸為憑證類產品。

二、外資評級搶灘登陸

2018年10月,惠譽評級宣佈在中國成立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為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提供服務。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惠譽博華全稱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註冊時間為2018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惠譽評級的全資子公司。

2019年1月28日,標普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獲央行備案;交易商協會亦公告稱接受標普中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註冊。這標誌著標普已獲准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而此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目前持有中誠信國際30%股份的穆迪,有意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獲得中誠信國際控股權,進而獲得銀行間債市牌照。此舉尚待監管部門批覆。

根據統計,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公司佔領了全球評級業90%以上的市場份額。至此,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在中國市場“登陸”。

三、中國債券納入彭博指數

2019年4月1日,彭博公司宣佈正式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綜合指數是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創建於1973年。這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後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雖然中國債市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但是還有一些問題依舊沒有改善,而這些問題,或許還會催生出第二個“大公”。

債券市場“沒變”

一、“AA”評級起評依舊

根據統計,2018年共有123只債券違約,在大量違約的同時,業內對債券評級虛高,沒有起到預警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評級機構的客觀公正性收到了強烈的質疑。

此前IMF駐中國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坦言稱,“目前中國在岸發行的債券中95%是AA評級,而相比之下,美國AA評級的債券佔比僅為6%,因此很多時候,中國在岸債券的評級與其表現出現背離。”

雖然如此,但是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4月23日,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債共發行債券3902只,其中AAA評級1350只,AA+評級894只,AA評級689只,無評級912只,AA及以上評級佔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8.09%。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回顧2018年,信用債市場一共發行債券10296只,其中AAA評級3458只,AA+評級2269只,AA評級1533只,無評級2877只,AA及以上評級佔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7.85%。AA級依然為“最低評級”,評級虛高現場依然存在。

二、評級公司依然處在“生理需求”階段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目前我國大多數債券評級仍然是發行人付費模式,評級公司在面對衣食父母時,沒有做到客觀公正固然屬於失職。但是一些硬性的規定也不盡完善。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債券評級達到AA或AA+級,才可以進行發行。因此評級公司只有給出了AA以上的評級才能賺錢。甚至有基金經理稱“我們現在買債都看內評,外評大多虛高,參考價值不大”。

債券評級虛高,評級公司自然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單靠評級公司自身是無法做出有效改變的。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圖片來自於網絡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評級公司正處在需求層次的最底層,也就是“生理需求”階段。由於國內評級行業興起時間較短,加之評級公司數量較多,為了生存需要往往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如果你不給客戶好評級,不僅僅是這一次,以後的生意人家也不會再來找你做了。

在發行人付費模式主導和AA起評等多重壓力下,評級公司可以說是弱勢群體,在生存壓力下很難100%做到客觀公正。

雖然大公資信已經迴歸,但是債券評級虛高、評級公司地位等問題依然沒有改變,如果這些問題不改變的話,未來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大公”,評級市場也難以做到真正客觀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