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奔馳、大眾+福特,車企轉型舉步維艱,抱團取暖抓緊救命稻草


寶馬+奔馳、大眾+福特,車企轉型舉步維艱,抱團取暖抓緊救命稻草

全球主要車市接連熄火,轉型電動汽車迫在眉睫,抱團取暖也許是車企保持競爭力乃至維持生存的唯一途徑。

過去的2018年裡,中國汽車銷量下降了4%,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滑。今年2月,歐盟乘用車市場同比萎縮約1%。美國市場同樣不容樂觀,儘管2018年的情況強於預期,但普遍認為今年美國汽車銷量將出現下滑。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是業界公認的汽車業未來發展方向,尤以電動化更為迫切。中國與歐盟正計劃逐步淘汰傳統燃料汽車。全球的300萬輛電動汽車中,僅中國就佔據三分之二,其中許多是由本土製造商生產的。

傳統車企面臨著棘手的任務,既要裁員降價以消減成本和提振銷量,又要投資於資本密集型電動汽車的研發,這種情況下,唯有合作才能打開局面。

今年年初,大眾汽車與福特宣佈結成全球聯盟,以分擔研發成本和創新風險。寶馬與競敵戴姆勒在出行領域達成合作,針對汽車共享、充電網絡建立5個合資公司。上週,奔馳與吉利宣佈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藉機甩掉常年虧損的smart包袱。雷諾更為激進,計劃在12個月內重啟與日產的合併談判。

國內車企也在合縱連橫。2017年底,一汽與東風、長安三家車企簽署合作協議,在前瞻技術、全價值鏈運營、“走出去”和新商業模式等四個領域開展合作。半年後,三方合資組建出行服務公司,將合作進一步深化。近年來,不斷有傳言稱一汽將與東風、長安合併,不過,三家公司高層已在不同場合闢謠。

規模較小的汽車公司也在求變,如寶沃汽車選擇結盟出行巨頭神州優車,以汽車新零售模式為渠道變革“減壓”,更為終端消費者“減負”。

合作很難一帆風順,整合總會遇到痛苦,但這對汽車業至關重要。畢竟,寒冬來臨,活下來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