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要有戰略定力,也要有強悍戰術打擊力

中國正處在崛起的道路上,自然不會一帆風順,有時候險相環生。這當中,中國必須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又必須有足夠強悍的戰術打擊力。

戰略是前提,是統籌全局的能力,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當今世界,錯綜複雜,歷史遺留的,文化差異的問題非但沒有很好解決,反而變本加厲,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治意識形態領城的迥異讓本己不太平的世界更是雪上加霜。世界上的問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的表層化的問題,而是深層次的,大牙交錯的問題。所以千萬不能用二維的角度簡單看待。中美問題,有對抗,又有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放在世界的視角來看,兩個超級大國在全球範圍內有競爭,但又離不開合作。比如朝鮮問題,沒有中美合作的參與,是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結果。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不是古代時兩個強國在各自的角落虎視眈眈地看著對方,可以做到關起門來老死不相往來。更不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成王敗寇格局,這一點,中美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這次美方挑起的貿易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招,誰也不是贏家。包括中歐關係,中印關係,甚至美歐,美俄等等也大抵是這樣的一種利益糾葛。所以我們在看待當下錯綜複雜的世界局面時,必須要有非常強的定力,洞觀一切事物,突出本質,才的立於不敗之地。

當今世界,任何事件的發生發展,都有著深層次的背景,有歷史淵源,更有時代利益糾葛。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這種最頂層的關係吋,更要全方位考慮,如果僅是從純事件的角度出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還會陷入被動,把自己置於兩難的境界。

當我們具備了戰略眼光後,我們就能更從容地審視當下應採取的戰術策略。時下,很多事件的出現,很大一部分是事先沒有徵兆的,突如其來的,這就需要我們時到準備著,以不變應萬變。目前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對付貿易領城的狂風巨浪,是不成問題的。但經濟往往又與政治軍事相聯繫,不是獨立存在就能發揮應有的效果的。軍事是一切的保障,從古到今,這一論斷,本質都沒有變化。

紛紛擾擾的事件,層出不窮,今天不會停止,以後也不會停止。然而再複雜,無非就是軍事,政治,經濟三者之間的糾葛纏鬥。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目的就是獲取本國最大的經濟利益。要完成這個目標,就要有強大的軍事和穩定的政治為後盾。軍事是一切政治經濟活動的強有力保障,沒有軍隊構築的安全環境,一切都無從談起。

有時候,我強烈地感覺到核武器真TMD是好東西。正因為有核國家的出現,基本上可以避免類似“一戰”“二戰”的事情重演,甚至大國之間的全面對抗也不會。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個有核國家都有一套終極的毀滅系統,任何一國,將要亡國時,最後的選項就是同歸於盡。誰都不傻,誰都想好好活著。核武器真正的作用在於威懾,而不在於使用。很自然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每次想起,都忍不住盈盈淚眼,中國之大幸,十幾億國民的泱泱大國之大幸。

不存在安全面對抗,就不等於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小規模,局部的戰爭隨時可能發生。我們依然要發展以我國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軍事,能戰才能止戰。近年來,我國軍事實力,尤其海空軍力量的大幅度增長,很多代表國際一流的軍事裝備投入使用,讓我們軍事實力強大起來。002航母即將服役,人民海軍己逐步走向深藍。我國己是世界弟二大經濟體,預計不久的將來,我國將成為頭號經濟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只有相匹配的軍事實力的增長,才可稱強國。

當今世國,不時有小醜跳樑,本質上是大國角力的代言罷了。我們就應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大到可以瞬間一劍封喉,讓敵人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未必一定會發生戰爭,但是我們應該時刻準備著,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形成壓倒性的威懾力,讓敵人不敢蠢蠢欲動。一旦真的發生戰爭,我國立馬開動戰爭機器,以摧枯拉朽的陣勢,如同秋風掃落葉,瞬間解決戰鬥。只有這樣,才不致於陷入戰爭的泥淖而無法自拔。70年代未,我國對越反擊戰就採用這種戰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謀定有後動,不打無準備的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在崛起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其他選項嗎?沒有了,只有面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