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修築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可是能擋住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嗎

軍事愛好者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以裝甲部隊為主力向西歐發動閃電戰,繞過號稱“攻不破的”馬其諾防線,一舉擊潰百萬英法聯軍,戰勝法國,取得了戰爭初期的輝煌勝利。

法軍修築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可是能擋住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嗎

​可以說,法軍之所以敗得那麼快那麼慘,主要原因就是過分相信了馬其諾防線的作用,而忽視了德軍裝甲兵部隊的威力,這才大意失荊州。那麼,馬其諾防線到底為何讓法國人沉迷呢?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出現了暫時的和平。法國是主要戰勝國,不但得到了戰敗國德國的鉅額賠款,還收回了半個世紀前因普法戰爭戰敗而被德國割走的邊境行省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是,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東部和北部國土遭到了嚴重破壞,還犧牲了上百萬青年軍人,這成為了法國人心中難以癒合的傷口。

為了不使戰火再次燒到法國的國土上,也為了能永久保住阿爾薩斯和洛林,法國人一直在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對策。他們心裡明白,德國雖然現在戰敗了,但是難保不會東山再起。一旦戰端重開,法國能否取勝實在無法預料,必須及早謀劃對策。

法軍修築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可是能擋住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嗎

​1929年,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提出了一個設想:沿德法間700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修築一條永備防禦工事,可以保障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安全,並能禦敵於國門之外。法國軍政高層採納了這一建議,決定投入巨資興建此項工程。法國集中了全國最好的建築設計師、工程師和專門工廠,徵用大量優質鋼材和水泥,工人們日夜苦幹,從1929年一直修到1934年,耗資2000億法郎,相當於法國20年國防開支的總和,終於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並以發起人的名字將這條防線命名為“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全長750公里,涵蓋整個法德邊界。該防線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工事構成,僅優質鋼筋就用了15萬噸,混凝土面積達150萬平方米,擁有裡外三道巨型塹壕,縱深達到5公里。防線最前沿是大片地雷場及層層疊疊的鐵絲網,工事主體位於地下,頂蓋厚達1米多,可以經受住大口徑火炮轟擊。工事周圍修有無數厚鋼板護頂的碉堡和永備火力點,配備有各種輕重型火炮及大量輕重機槍,可以形成四面交叉火力打擊來犯之敵。內部工事深入地下達150米,修有不計其數的工事、暗道,包括公路、鐵路、醫院、倉庫和屯兵洞。各工事與前沿暗堡、永備火力點全能通連,地上地下融為一體,並儲存有足夠幾十萬軍隊維持一年的大量食物和飲水。可以說,馬奇諾防線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建築工程水平,稱得上固若金湯。

法軍修築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可是能擋住德軍裝甲部隊進攻嗎

​法國軍界上下一片樂觀情緒,認為馬奇諾防線修成後,德國人已經不可能從東部侵入法國了。不過,從馬奇諾防線最西端至英吉利海峽間還有一段250公里長的地區,屬於鄰國邊界,沒有修築防線。但法國軍方認為該地區有阿登森林阻隔,地形複雜,不適合坦克大部隊進行機動。而且鄰國比利時是法國的盟國,邊境上也有堅固的防線,足以對付德軍。因此,法國只需在法比邊境維持一支數量較多的機動部隊,便能夠應付突發事變。

就是這樣,法國人躺在馬奇諾防線上,開始睡起了大覺。與此同時,德國軍隊的陰影則變得越來越龐大。一場殊死的交鋒,很快就要到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