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秦赵发生过哪些战争?

开心每一天2064634236427


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下,赵国由弱国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成为秦国最大的军事对手。那么,在赵武灵王统治时期,秦赵发生过哪些战争,两国的关系又有着怎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赵武灵王上台前,赵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后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在胡服骑射变革之前,赵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仅胜过燕国。也就是说,在七大强国中,赵国比秦、齐、楚、魏、韩都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三晋战争,令赵国实力大衰。在旷日持久的三晋战争中,赵国尤其狼狈,公元前353年至351年,赵国首都邯郸城沦陷于魏军之手达三年之久。与此同时,锐意进取的齐国与秦国在著名君主齐威王、秦孝公的励精图治之下,后来居上,国力蒸蒸日上,一举超越三晋,成为新的霸主。

在赵武灵王上台前六年(公元前332年),齐国与魏国联手进攻赵国,赵国难以抵挡,只能决黄河之水以阻止齐、魏联军的深入。四年后,即公元前328年,秦国从西面大举入侵,与赵军战于河西,赵军大败,大将赵疵被杀,蔺城、离石两城被攻破。

赵武灵王就是在国力式微、风雨飘摇的背景下,成为赵国新的君主。

第二,赵武灵王上台后,赵与秦的战争屡战屡败

赵武灵王刚上台时,大国诸侯欺他年少,纷纷带着大军来参加其父赵肃侯的葬礼,颇有砸场子的味道。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没有带兵前来炫耀,这是因为韩国与赵国长期以来都是盟友关系。

赵武灵王是比较聪明的,他上台伊始,就与魏国停战弭兵,实现关系正常化,三晋联合以共同对抗崛起中的秦国与齐国。

为了抑制秦国向东扩张,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18年参加了由楚怀王为纵约长的合纵运动,与楚、魏、韩、燕等四个国家组建联军,进攻秦国函谷关。因为各国心志不齐,这次出兵虎头蛇尾,草草而终。

中原合纵运动令秦国深感威胁,秦国联合齐国,于公元前317年对三晋展开夹击,齐国兵团在观泽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秦国名将樗里疾则在修鱼之战大败三晋联军,斩首八万。这两战,对赵武灵王来说,是噩梦般的打击。

紧接着(公元前316年),秦国进攻赵国,攻取中都、西阳等城邑;次年(公元前315年),秦国再度发动对赵国的攻击,打败赵国大将赵英。公元前313年,秦国的铁蹄又一次踏入赵国的土地,名将樗里疾挥师攻赵,俘虏赵国大将赵庄,又一次占领蔺城。

连续五年的时间,赵国连遭败绩,被秦国打得都找不到北了。在一系列失败面前,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决定对内进行军事变革,对外则与秦国交好,把扩张的矛头对准北方实力稍弱的中山。

第三,赵国改变对秦国的外交方针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这一年,秦国出动庞大的兵力进攻韩国军事重镇宜阳。

这是考验赵武灵王的时刻。韩国长期以来是赵国最亲密的盟友,要不要援韩抗秦呢?对赵武灵王来说,这是极难选择的。为了赵国的未来,赵武灵王决定不干预宜阳之战,不出兵抗秦。最终,宜阳之战以韩军的失败而告终。

赵武灵王小心翼翼避免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集中力量向北方扩张。他派楼缓出使秦国,搞好与秦国的关系,在中原诸侯争霸战中保持中立。赵武灵王低调的背后,是有雄心壮志的。《史记》中是这样写的:“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除了在西北继续打击胡人、开疆拓地之外,还要南下打败强大的秦国。

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甚至亲自深入虎穴,一探秦国的底细。他乔装打扮成使节的模样,亲自跑到秦国,进秦都咸阳面见秦昭王。这种事在古代君主里,恐怕是绝无仅有。

可惜的是,赵武灵王还没来得及施展平生抱负,就意外地死于沙丘之变,未能在战场上与秦国决一雌雄。


君山话史


赵武灵王赵雍是赵国第六代国君,是赵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只是一个中等小国,综合国力甚至不如人见人欺的鱼腩韩国,赵武灵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一路披荆斩棘,使赵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令战国群雄刮目相看的强国。赵武灵王呕心沥血推行的“胡服骑射”,是商鞅变法之后最成功的改革,他是赵国迈向强国之林的总设计师,是建立华夏骑兵军团的先驱者。



公元前326年,赵雍的父亲赵肃侯去世,秦、楚、魏、齐、燕五国以吊唁为名,各派精锐之师妄图趁火打劫,联合攻赵。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年仅15岁的赵雍在托孤重臣肥义的辅佐下,审时度势,沉着应对,通过结盟韩宋两国、离间楚越两国,以及重金贿赂楼烦王出兵进攻燕国和中山国等针对性极强的手段,使五国联军投鼠忌器不战而退,成功化解了赵国的燃眉之急,史称“五国会葬”。

年纪轻轻的赵雍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给了战国群雄一个下马威,一代雄主初露峥嵘。“五国会葬”之后次年,也就是公元前325年,赵雍正式即位,即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位的前10年,赵国与秦国大大小小交战至少六次,具体不再熬述,我简单整理如下:

1、公元前318年,五国击秦,不胜而还——《史记·赵世家》

2、公元前317年,秦与韩、赵战, 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 斩首八万二——《史记·赵世家》

3、公元前316年,秦取我中都、西阳、安邑——《史记·赵世家》

4、公元前315年,秦败我将军英——《史记·六国年表》

5、公元前315年,伐败赵将泥——《史记·秦本纪》

6、公元前314年,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拔蔺——《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

一目了然,与秦国六次交战,赵国屡战屡败,而且每次不是损兵折将就是丢失土地,均以惨败收场。被秦国暴揍了六次,赵武灵王痛定思痛,清醒的认识到赵国与超级强国之间的差距,要在强敌环伺的险境中立有一席之地,必须自强自立。



于是,赵武灵王乘各国连续混战,忙着争夺地盘之际,不再轻易言战,而是休养生息,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从此赵国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一个脱胎换骨的赵国即将破茧而出。随着改革的深入,赵国国力与日俱增,成为可以与秦楚匹敌的军事强国,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当时赵国的头号大敌并非秦国,而是盘踞在赵国境内将其一分为二的中山国,赵国历代国君都视这个千乘之国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无奈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从公元前307年开始,赵武灵王向中山国连续用兵,打的中山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割地求和,在赵国的不断蚕食下,中山国越来越小。到了公元前299年,赵国一路势如破竹,攻陷中山国首都灵寿,中山王逃往齐国,中山国名存实亡,赵武灵王完成了此前赵国历任国君梦寐以求的壮举。



自赵国实行“胡服骑射”以来,秦赵两国进入短暂的蜜月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虽然边境上时不时发生点小摩擦,但都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赵武灵王去世。倒不是赵武灵王被秦国打怕了,而是他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攻秦办法。为了大展宏图全力对付秦国,赵武灵王主动禅位儿子自称主父,他还不顾个人安危乔装打扮深入秦国腹地考察,甚至动过借道匈奴绕过函谷关南下攻秦的念头。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计划最终破产了,不管怎么说,赵武灵王是整个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当中,唯一一个打算灭秦并准备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君主。

赵武灵王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大半生用热血和努力铸就的军事强国,被他一个奇葩的想法瞬间拉下了神坛,他竟然想把赵国一分为二,由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掌管,脑回路真是太奇特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由于赵武灵王在立储问题上首鼠两端,摇摆不定,导致众叛亲离,祸起萧墙,赵国于公元前295年爆发“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困沙丘宫长达三个多月,以鼠虫鸟蛋充饥,最终活活饿死。可叹一代雄星,竟以如此悲惨的方式陨落,令人唏嘘不已。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西岳顽石


梁启超认为赵武灵王(赵雍)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是赵国积蓄国力、变法强兵、开疆拓土的时候,这段时间秦赵两国没有较大的战争,小的战争还是十分多,秦赵各有胜负。

赵雍继位当年,魏、楚、秦、燕、齐各派精兵万人来参加赵肃侯葬礼,意图乘机灭赵,或者迫使赵国割土求和。当时赵雍才十五岁,他一方面要办好父亲的葬礼,另一方面又要防备五国谋赵。这次双方并没有打起来,赵雍利用他的外交手腕解决了五国会葬的阴谋,展示了赵雍少年老成,临危不乱,足智多谋的形象。

赵雍跟韩国(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宋国联盟,形成对魏、齐、燕三国的南北夹击之势,又重金贿赂越国,让越国向楚国进攻,如此五国谋赵之势被瓦解。赵雍又令赵国军队严阵以待,做出鱼死网破之姿态,五国会丧之军最终没有对赵国下手。

五国大军跟赵国军队组成十万人的军阵给赵肃侯送葬,送葬队伍绵延百里以上,可以说赵肃侯的葬礼是古往今来最隆重的一次!

赵武灵王五年,赵雍娶韩国公主为夫人,生长子赵章。赵武灵王八年,韩国出兵击秦,惨败而归;同年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国,赵雍认为赵国没有达到王国的实力,故在国内自贬为君。

战国时代国格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五等,君这个爵号相当于子爵,赵国原本的国格是侯爵。

赵武灵王九年,三晋、齐国、匈奴合谋攻秦,这次赵国出兵十万,希望收复被秦国占领的离石要塞。秦国派公子疾领秦军出战,击败三晋大军,斩首八万二千级,赵国惨败而归。赵武灵王十年,秦惠文王派秦军东出攻赵,取赵国中都、西阳两城,赵国再次惨败。赵武灵王十三年,秦军再次攻赵,取赵国蔺城,杀赵国将军赵庄。

赵武灵王十六年,秦国惠文王薨,赵雍娶美女吴娃。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这期间秦赵无战争,秦攻韩国入周室取鼎,秦武王举鼎而亡。赵国则忙着攻中山国,干涉燕国内政,这期间吴娃给赵雍生了一个王子赵何(赵惠文王)。

秦武王死后,秦国内乱无暇自顾(季君之乱),赵雍凭着他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秦宣太后立在燕国为人质的嬴稷为秦王。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在世时,秦国是碾压赵国的,赵雍无法伸展;秦惠文王死后,赵雍开始欺负宣太后与嬴稷母子了。

赵武灵王十九年,赵雍开始胡服骑射大变法,他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赵国。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赵国虽然名义上是胡服骑射,但是实际上在推行商鞅变法的内容,只是侧重点在军事改革。以胡服骑射为名的赵国变法奠定了赵国与秦国争霸的基础。

赵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之间,赵国四处出击,灭中山国,又击败燕国,赵国领土拓地千里,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赵武灵王二十五年,赵雍传位赵何,自号为主父,赵何治国,而主父领军拓地。

赵惠文王元年,主父赵雍出使秦国,窥探秦国实力,想从云中、九原直接攻击秦国;了解了秦国后,赵雍认为秦国实力远大于赵国,故没有出兵伐秦,而是向匈奴取地以扩大赵国实力。

赵惠文王四年,主父赵雍意图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以代郡为中心封给长子赵章,南边以邯郸为中心封给次子赵何。作为父亲赵雍是想对两个儿子都公平,但是两个儿子都想独占赵国。最终赵章起兵反叛,兵败被杀;赵雍则被围困在沙丘行宫三个月,活活被饿死!

赵雍死后三十三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四十万精锐大军战死。 赵雍死后七十三年,赵国被秦国攻灭。赵雍死后八十五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行宫驾崩!


大秦铁鹰剑士


赵武灵王最大的错误就是提前退位,让给了赵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