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1

反酸是几个意思?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反酸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胃液不按寻常路往下去肠道,而是掉过头去了食道,甚至反到了咽喉区域。

反流上来的这些个“货”里含有酸性很强的消化液,会对食道和咽喉区域造成“灼伤”,类似于电影里硫酸泼到脸上一样,只不过效果没那么夸张而已。

食道被胃液流过的典型感觉就是胸骨后的烧灼感,也就是咱常说的“烧心”,反到咽喉的那“酸爽”真是难以言表。

有些人对反酸很敏感,能清楚的描述出来;

还有很多人察觉不到典型的反酸症状,只是感觉到咽喉,胸骨后不适,以及咳嗽、哮喘等症状,这些由胃液反流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统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2

症状隐匿善隐藏,院士也曾被误诊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隐匿而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科疾病。

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的我国血管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竟然也被反复误诊多达6次!先后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支气管哮喘等;5次因喉部痉挛无法呼吸而被急救,多次被下病危通知书。

一次在美国开会,在美国同行的建议下,才去消化内科做了检查,24小时PH监测结果显示,他不仅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而且已经引发了危及生命的喉痉挛呼吸道病!后来在美国进行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才最终呼吸通畅了”。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如下图所示: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瞬间的一次反酸,食道和咽喉都要花很长时间去修复。如果反复出现,就会造成下方的几个大麻烦:

1、反流性食管炎:烧心,胸骨后的疼痛、胀满感。

2、反流性咽喉炎:反复咽部烧灼痛痛、咽部异物感。

3、慢性咳嗽:反酸是慢性咳嗽迁延不好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4、哮喘、喉痉挛:汪忠镐院士就是深受其害,多次出现这些症状而被抢救。

5、顽固的鼻窦炎中耳炎,甚至是喉部癌前病变

3

如何确认有反酸?

如果没有明显的烧心、反酸水的症状,但是有上面提到的诸如慢性咳嗽、哮喘等情况,都应该去查查是否和反酸有关。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1、24小时食道PH值检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

这个检测将细小的监测电极经鼻腔放入,经过咽喉进入食道。通过观察24小时内咽喉、食道区域的PH值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胃液反流的情况。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2、胃镜检查

目前的电子胃镜可以清晰的显示食道的粘膜有无被胃液“灼伤”的表现,这是证明有胃液反流的第二大证据。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上面说的两项检查在操作时多少会很不舒服,尤其是对于孩子,很难完成。PPI试验就是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一周以上,如果用药后有关症状减轻即高度怀疑是胃食管反流病,再考虑是否作24小时食道PH值检查、胃镜检查,或者开始正式的抑酸药物治疗。

4

1、生活方式的改变


美国GERD(胃食管反流病)指南中推荐如下:

抬高床头、睡前3 h 不再进食、减轻体质量、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食物、减少食入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如巧克力、薄菏、咖啡、洋葱、大蒜等) 。

这种方式看着不起眼,但有时候起到的作用甚至超过药物。


主要是抑制胃酸产生的药物,诸如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明显减轻由胃食管反流造成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上图:汪忠镐院士

反个酸水还需要手术?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那些因为胃食管反流而造成巨大痛苦的病人,有20-40%的人是药物治疗不理想的,这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了。

前面提到汪忠镐院士多次出现喉痉挛、哮喘发作,经过药物治疗不理想,最后经过腹腔镜下胃折叠手术才获得第二次生命。

目前的胃食管反流手术方式发展出很多形式,除了腹腔镜的以外,还有经口内镜下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在腹部没有切口。

“小反酸”背后的“大麻烦”

总之,反酸不是那么简单,从诊断到治疗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个疾病充分显示了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一个器官疾病导致另一个器官严重症状的情况并不罕见,这是很多顽疾不好诊治的原因。

医生的工作有时候就像福尔摩斯,要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去探寻背后的真相。

希望将来,我们能以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来解决更多的顽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