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在跟家長交流的時候,經常聽到不少家長這樣說,每次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多,可是孩子總要作業寫到半夜,你催他N次,他的回答都是等一會,嫌大人煩。不管你給他提出什麼獎勵都無所謂,要求她完成的事他也不會去做,不管幹什麼都隨心所欲。喜歡強詞奪理,推卸責任,什麼事都是別人的不對。反正是好話也說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過,就是不聽。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不這樣呢?

其實現如今不少孩子都是這樣,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僅僅限於表面,卻認為自己的觀點很獨特,或者說這是時尚。面對家長的教導、訓斥、責罰無動於衷,最終 “管不住”, 成為問題孩子。這與家長一直以來的錯誤觀念是分不開的。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有些家長覺得,從小要讓孩子有個性。比如:看到哪家的孩子“倔強”、“固執”就會覺得很有個性,覺得哪家的小孩"斯文"、"柔弱",那一定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至少說是不全面的。

那麼什麼是個性呢?個性又叫人格,是指一個人獨特的、穩定的和本質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的總和。簡單的說,個性就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行為舉止、音容笑貌令人難以忘懷;而有的人則很難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有的人雖曾見過一面,卻給別人留下長久的回憶;而有的人儘管長期與別人相處,卻從未在人們的心目中掀起波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個性在起作用。一般來說,鮮明的、獨特的個性容易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個性則很難給人留下什麼印象。

“倔強”、“固執”是一種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徵,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徵。由於這種傾向的個性特徵比較鮮明、獨特,往往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斯文”、“柔弱”也同樣是一種性格溫和、希望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人帶有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徵和區別於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徵。只不過這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徵比較平淡而不鮮明,往往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罷了。由此可見,不管是哪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徵,不管這種特徵是鮮明的還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種個性。心理特徵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個性的人。個性對於一個人的活動、生活具有直接的影響;對於一個人的命運、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可是很多家長卻將個性和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混淆在了一起。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1.營造安全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關係和睦,家庭美滿,相親相愛,對孩子個性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整天爭吵,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會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把孩子推向逆反的深淵;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2.父母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達成教育共識。父母只有教育觀念意志,才能促進孩子個性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否則你讓往左,她讓往右,孩子會無所適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教育子女是父母雙方的責任,任何一方愛的缺失,都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4. 不溺愛孩子,不要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更不能將愛作為條件和籌碼,讓孩子感覺只有父母的要求去做,才有資格被愛;

5.與孩子交朋友,善於和孩子溝通,在溝通中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潛移默化的誘導孩子走出思想上的誤區。

6.制定家規,有約束才有自由,一旦孩子違反,也不要妄加指責,大吵大鬧。批評教育孩子要心平氣和、不帶能情緒、翻舊賬;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7.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不要挖苦和指責,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要讓孩子正確面對困難和失敗,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和失敗的勇氣;

有個性≠我行我素!別讓錯誤觀念毀了你的孩子

8. 人之初,性本善。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與人為善,讓孩子不僅愛自己,還要愛他人、愛社會。

真心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