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零食是指正餐时间外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或饮料(不含日常饮用水),是人类合理膳食的一部分。零食包括煮蛋、牛奶、烤红薯、巧克力、肉干、咖啡、膨化类食品、糖果、饼干、面包及各种糕点、水果、坚果等等。

人们食用零食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好吃!相信没有谁能够完全无视零食的甜美。但是,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零食的名声并不好,是个甜美的小魔鬼哦!

一、零食对牙齿的不良影响


1、像糖果、饼干、面包及各种糕点等,含糖(通常是蔗糖)量高、黏附性强,吃完后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清洁牙齿,食物残渣易残留在牙齿上并在致龋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使牙齿脱钙、患龋,乳牙比恒牙更易患龋。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2、有些零食过于精细、软甜黏,入口即化,无需用力咀嚼即可下咽,会使乳牙缺乏足够的咀嚼锻炼,乳牙牙根不能顺利完成生理性根吸收的过程,导致替牙时不能正常脱落,牙床得不到按摩,埋藏在里面的恒牙发育就会迟缓,可能出现换牙晚的状况,而且不利于颌面部的发育,易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另外,零食不宜多吃,特别是饭前,如果吃过多的零食,会降低食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要么吃成个小猪猪,要么吃成个小瘦猴,反正不会是个牙齿洁白的健康宝贝哦!

难道,为了健康,我们只能放弃零食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口号是:

二、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首先,要明确吃什么零食。

国家卫生部首次公布由国家疾控中心编制的《儿童零食消费指南》中,明确将煮蛋、鲜牛奶、黄豆、红薯、水果、坚果等列为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建议每天食用。其中水果、瓜子及花生等纤维性食物和粗糙的食物有清洁牙齿的功能,有助于保持口腔卫生,而且这类食物在咀嚼时需要更大的咬合力,会增加对牙(牙合,he)系统的刺激,对发育期的儿童,有助于其颅颌面的生长发育,可以减少错(牙合,he)畸形的发生。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巧克力、肉干、咖啡等则被定为“适当食用”零食,每周吃1-2次即可;而可能是宝贝爱吃且常吃的棉花糖等糖果、膨化类食品、蛋黄派、巧克力派以及油炸零食等做工精细、甜黏的食品都被列入限制食用范围,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若吃,则每周尽量不超过一次。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可乐、果汁、娃哈哈果奶等饮料,要么含好多糖,要么是酸性的,更多的是含糖酸性饮料,它们都是导致龋齿的罪魁祸首,也被列入限制食用范围,一定尽量少喝或不喝。干干净净的白开水和不加糖的鲜牛奶才是身体和牙齿最喜欢的天然饮料。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总之,硬一点(有利于锻炼咀嚼功能)、粗一点(含膳食纤维多、粗制)、淡一点(低糖或无糖、中性或碱性、不黏)的富含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和牙齿的发育,反之不利于身体和牙齿的发育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其次,要明确怎么吃零食。

再健康、再美味的零食,也不能代替正餐,因此需要控制零食摄入的总量和频率,特别是对身体和牙齿都无益的零食。

1、控制含糖酸性饮料喝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一瓶饮料喝一天对牙齿的危害远远大于一次性喝完),就餐时喝,因为就餐时唾液的分泌增多,对食物的冲刷作用会使饮料的致龋作用减弱,用杯子而不是奶瓶喝,用吸管喝;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2、能直接吃水果,就不要喝果汁,包括鲜榨果汁。鲜榨果汁中的糖、脂肪、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新鲜水果差不多,但是损失了很多人体必需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而且,喝鲜榨果汁不用咀嚼,减少了咀嚼对颌骨的刺激,会影响颌骨的发育进而影响孩子牙列的发育;另外,果汁容易摄入过多,大量的糖会被口腔中的致龋菌利用产酸,导致龋齿。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3、糖是主要的致龋性食物。鉴于每天吃一块糖对牙齿的危害大于一次吃七块糖,一块糖含半天对牙齿的危害大于一次吃完,建议设立每周吃糖日或每天吃糖时间,控制吃糖的总量的同时严格控制吃糖频率和持续时间。一定不能含糖睡觉,入睡后口腔的自洁作用大大减弱,致龋菌活动猖獗,你含的糖都成了致龋菌的食物,让它们更有力量伤害我们的牙齿。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4、 喝完饮料后、吃完零食后立即喝点儿白开水或用清水、茶水漱口,以冲淡口腔内糖的浓度,稀释酸性物质,减少附着在牙面上的食物。但是不要立刻刷牙,因为酸性饮料浸泡过牙齿后,牙齿表面非常松软,牙刷与牙齿的摩擦会带走更多矿物质,使牙齿更快脱矿。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5、 睡前刷牙,之后不能再吃零食,保持干干净净的小嘴巴入睡。


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

我们的目标是“科学吃零食,解馋没蛀牙”!希望每一个宝贝都能快快乐乐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美食,同时拥有健康的牙齿和健美的身材。


原创声明:本文已申请原创,转发请注明自头条号“爱牙life”,违者必究;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有关口腔问题可以给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