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两岁半的甜甜咬了小新的手指,小新大哭,而甜甜却在为自己辩解:“他拿我的玩具,我不小心咬了他!”家长一边在安抚着小新,一边又感到非常诧异,甜甜是一个很乖巧的小孩,平时也任何的攻击行为,但是为什么她会咬小新呢?

在生活中,很多的家长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经常会出现咬人或者是啃东西的情况,那么应该怎样去理解这样的行为呢?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孩子咬人的行为解析

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学会的研究发现,孩子少量的咬人行为可以说是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而持续性的咬人行为咋可能是情感或者是行为问题的反应。

事实上,有的小朋友被幼儿园劝退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孩子咬人,所以,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咬人行为。

通常来说,孩子常见的暴力行为包括咬人,打人,踢人等,家长最为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咬人行为,咬人是孩子在1-3岁之间的常见行为,尤其是会出现在小男孩身上。同时,孩子的咬人和打人都属于暴力行为,但是咬人更加危险,因为孩子的颌骨肌肉要比胳膊上更为有力。如果被孩子咬过,那么伤口也会更加严重一些。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当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后,咬人的行为通常都会减少很多,有个别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还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都是家长的。所以,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并不是坐视不管,等待着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同时,不管孩子咬人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肯定会给别的小朋友带来伤痛。所以,家长需要在孩子养成咬人的习惯之前就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教会孩子不再咬人,而是采用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孩子咬人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咬人的行为一般有四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孩子长牙的时候,牙龈比较痒或者比较痛,孩子会出现咬人的现象;

第二,孩子内心的要求没有得到理解或者是满足,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来释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三,孩子在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相关的满足,所以会出现咬人这样的补偿性行为;

第四,保护自己。有的孩子咬人只是自己的一个手段,用来反抗爱打架和爱威胁人的孩子。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咬人可能没有什么恶意,很有可能是孩子无意中会使用牙齿和口腔去适应事物和认识身边的人,和故意用牙齿去攻击别人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呢?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家长应对孩子咬人的方法

1,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在孩子喜欢咬人的那一段时间,家长可以尽量的满足孩子口腔内味觉和触觉的发展需求,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软硬相宜的食品或者是东西,可以咬也可以吃,让孩子尽量去感受。

如果孩子是处在长牙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牙床很感觉到比较痒,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硬的视频供孩子去咀嚼和训练,比如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磨牙棒或者是磨牙饼干。

也不用太多担心孩子如果拒绝不动怎么办,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咀嚼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遇到被卡住了,他们也会进行自我调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转移和避免孩子去咬别人的想象出现。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2,及时的安抚被咬小朋友

家长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受害的小朋友身上,比如抱抱孩子,安慰孩子,给孩子道歉。

家长这样的态度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觉得被咬过的孩子很疼,很受伤,他的行为给别的小朋友带来了伤害。

这样可以引导孩子从你身上学会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一边照顾被咬的小朋友,一边让自己的孩子加入进来一起帮忙!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3,理解你的孩子,尽量不要去训斥

有的家长可能不太清楚孩子咬人是处在口腔的敏感期,尤其是处在一岁到两岁的关键期,他们经常会认为孩子是有攻击性的行为而对孩子多加训斥,有的家长甚至会去打孩子的嘴巴,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也会在毫不留神的情况下对着妈妈的胳膊咬下去。也许,他们是在向家长表示好感,也许是想引起注意,但是家长如果不了解这些,对孩子展开批评和训斥,那么也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一定的阴影。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咬妈妈,妈妈会很疼。”可以将孩子咬过的地方给孩子看,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咬人的行为,家长切忌不要发出声音,因为这样的反应都会不同程度的刺激到孩子,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分不清是非,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4,教会孩子用语言来代替咬人的行为

如果孩子学会了说话,那么他们这样的咬人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家长可以在孩子平静和听话的时候,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加快孩子的学习进程。

家长说一遍,然后让孩子模仿一遍,比如“我很生气,你可以说出来!”“这个玩具能让我玩一会吗?”让孩子反复练习,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来代替自己的不恰当行为,熟悉了这些句子,孩子才能够用到合适的场合中。

一旦孩子改善了自己咬人的行为之后,家长一定能够要表扬孩子,告诉他“你进步的很快!”

虽然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可能会出现咬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不要不管不顾,因为如果孩子养成了咬人的习惯,那么以后会频繁的出现,所以要纠正这样的而行为,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引导,让孩子从内心深处了解到咬人是不对的,慢慢的,这样的行为就会得到改善。

孩子“咬人”,有的时候是成长必经阶段,但家长不可以坐视不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