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使節穿著明朝的衣冠兩次覲見清朝,令人唏噓

滿清入主中國,強令改服易幟,留著長長的辮子。但是當朝鮮人穿著明朝人的服裝,又會發生怎樣令人唏噓的事呢?

為了有強烈的對比,就先說第二次覲見吧。

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鮮使節訪問清朝,穿著盛裝(明朝的衣服)覲見,表現朝鮮皇帝對中國皇帝的祝賀。當儀式結束,走出午門的時候,遭到了圍觀,其中還有穿兩個披肩品帽帶數珠的官員。

朝鮮使節穿著明朝的衣冠兩次覲見清朝,令人唏噓

明朝服裝

朝鮮使節也很實誠,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就問這兩位官員在看什麼。中國官員當然是驕傲的笑著(特別標註,確實是笑著)說:”我在看你們穿的衣服。“活然一副看猴子的樣子。朝鮮使節彷彿沒聽出來的樣子,就問了一句:”我們穿的衣服和你們的比怎麼樣“。兩人似乎是沒有回答,因為這個故事到此為止了。這兩位官員都是翰林檢討官,一個叫吳湘,一個叫彭冠。

當然圍觀的不止這兩個人,還有其他很多百姓。其中還有一個叫周應文的人大膽的出來問:”貴處衣冠可是箕子遺制否(箕子朝鮮)。“看來滿清中後期的人已經徹底忘記了明朝漢人的服裝,甚至引以為奇,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再說第一次吧

時間倒轉到康熙三年,朝鮮使節洪命訪問清朝。說漢人凡見到朝鮮使者,“皆有唏噓嘆息之色,欲語未語……蓋見我衣冠,自不覺其感慨而然也”。看到穿著漢服的朝鮮使節唏噓不已,甚至流淚。以至於朝鮮使節的衣服頻頻失竊。

就在這間事情五年後,遼東一個知縣直接對朝鮮使節說,直言不諱的說,羨慕朝鮮依然可以保留”漢官威儀“。

朝鮮使節穿著明朝的衣冠兩次覲見清朝,令人唏噓

清朝服裝

這個時候漢人依然懷念明朝衣冠,衣服的話題更是他們心中的痛。談到這個話題就不自覺的迴避自慚。

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已經慢慢忘記了明朝的服飾,認為現在四不像的衣服才是正統。雖然一代自有一代服,可是哪一代留過辮子,哪一代服裝變化到過如此之大。還有人為剃髮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頭髮盡剃,無梳櫛之勞,上下均服,無名分之,制度簡易,執事服役無所相礙”。

朝鮮人看到中國的的景象,痛心疾首的說道:“四海之內,皆是胡服,百年陸沉,中華文物蕩然無餘,先王法服,今盡為戲子軍玩笑之具,隨意改易,皇明古制日遠而日亡,將不得復見”。

朝鮮使節穿著明朝的衣冠兩次覲見清朝,令人唏噓

辮子

不得不說,奴化教育真的是一種悲哀。

這種帶著情緒寫的文章實在太順了,但是總感覺不通暢,很抱歉。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